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線條——中國書畫的審美奧義

線條——中國書畫的審美奧義

最近,聆聽了中國書畫審美鑒賞的講座,收穫頗多。

線條,是中國繪畫藝術的主要審美要素,是區分中西繪畫的分水嶺。

中國的書畫今使用毛筆作為工具,便可創造出變化多端的形狀,對比西方使用的是各種刷子類的畫筆工具。

用毛筆之人將自己的心境、情感融入其中,用手著力於筆尖,寫出書法文字。通過南朝畫家謝赫的「六法」論,我們可以了解到欣賞中國書畫作品時,應觀其「氣韻生動」、「骨法用筆」。

氣韻生動,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畫的形象具有一種生動的氣度韻致,顯得富有生命力。在筆墨的線條中,傳神地表達出精神氣質、情味和韻致。

骨法用筆,除了書畫作品的氣韻、風韻外,作品的「風骨」也是欣賞作品的要義。從中,能看出其創作者的內在性格(如剛直、果斷或柔和),與外在表現的筆力、力感的藝術表達。

王羲之《蘭亭集序》

「氣韻有發於墨者,有發於筆者」——張庚《浦山論畫》

「氣關筆力,韻關墨彩」——黃賓虹《論畫書簡》

中國的書畫是寫意的,不是內容的描摹、形象的逼真,我們要看其氣韻與筆法,感受創作者並探索自己的」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ulturalTimes 的精彩文章:

TAG:Cultural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