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情緒應對:多數痛苦都源於失望

情緒應對:多數痛苦都源於失望

Sad Cafe

 Sad Cafe

???????? 

00:00/03:49

清心碎碎念

近日迎來了些情緒挫折,嘗試將自己投身其中,從一開始便清醒、不逃避地嘗一嘗這番苦澀滋味。像苦行僧一樣體味、嘗試心理學各大流派的方法、也耐心聽取各路人士的侃侃建議。走出來後,終於有了底氣來寫這篇想寫已久的,關於情緒應對的內容。

清心室以自我成長為宗旨,文章篇幅又有限,因此這篇文章中不納入外界的幫助方法,只分享一些從主體角度來調節情緒的心得。以失望這種情緒現象為切入點,但方法大多情緒困擾都可通用。

導讀

1. 認知:為什麼大多情緒都是因為失望

2.止痛: 當情緒爆發時

3. 治療:正確地「送走」失望感

4. 預防:如何從主觀減少受情緒困擾的次數

01

認知:為什麼說很多情緒都源於失望?

「失望是指所獲得的結果比所期望值低而出現的心理體驗。它是一種混合的情緒現象,包括了對當下的悲傷和抑鬱,也包括了將這樣一種落差與未來聯繫在一起時的悲觀和恐懼。」

我姑且大膽地認為,失望來自落差。我們對他人失望,因為他人的言行未能達到我們的期望值。對自己失望,因為未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對環境失望,因為我們覺得它本不該是這個樣子。

那麼為什麼失望可以概括大部分負性情緒呢體驗呢?

我們再看看心理學對情緒的定義

「情緒是指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態度的體驗,是人腦對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求之間關係的反應,是以個體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

大部分情緒體驗都取決於個體需要的滿足

需要被滿足 積極體驗

需要未被滿足 消極體驗

為什麼消極

因為落差 因為失望

懂了這些,其實事情就迎刃而結了。

為什麼失望?

因為主觀期望與客觀事實有落差。

怎麼能不失望?

彌補落差。

可是很多客觀事實我根本無法改變啊?

那就接受,理解,改變自身看待事物的態度。

真正冷靜的時候來看,其實上面的內容就足夠我們清理心情了。但很多人也許會說,道理我都懂,可是情緒上來了誰能想到這些道理啊。

沒錯。

這也是我為什麼一定要自己嘗試,體驗,總結之後,才會分享這樣一篇早就想寫的文章。也是我接下來要講的,如何能在真正的情緒狀況中運用這些看似有道理的理論。

02

止痛:當負性情緒來臨時

別管道理,先健康地發泄情緒

不管我學了多少心理學知識,看了多少自我管理的書,嘗試了多少次,我都未能在情緒爆發時,立馬把理論往身上用。情緒這東西,極能禍害人的認知方式與行為。作為普通人,我們斷然不能要求自己極其理性地拒絕受影響,也不如禪修大師那般有超常忍耐力。那麼作為一個普通人,情緒來臨時我們怎們辦呢。

接納自己的情緒,然後發泄。

不要否認自己的情緒狀態,認為我不該這樣,急於改變;更不要試圖一開始就跟自己講道理,尤其是對自己的理性狀態的控制欲非常強烈,害怕情緒失控,自身本來又較為敏感的人。你只會讓自己變得更焦慮。

告訴自己,我現在很難過,既然我已經感到受傷難過,就不能再苛刻自己,或者進一步傷害自己了。暫時地離開問題本身,給自己一點愛和喘息的機會,找一個健康的途徑發泄。方式有很多,可以吃,可以暫時離開令人傷心的環境和人,可以聽音樂,可以傾述,甚至可以自己悄悄地把令自己失望的人或者事罵個夠(雙手奉上清心室給你)。

我曾看過很多的「你不要這樣」,「應該那樣」的建議,仔細體味了一次情緒崩塌到恢復的全過程之後,我只想說,這些建議是真的站著說話不腰疼的。

所以,對於如何發泄,我的觀點是沒有任何應該不應該,只有一個目的,一個底線。目的是讓自己低沉或者高漲的情緒狀態趕緊被補足或釋放。底線是不要因此而傷害自己或者他人。

安靜下來,識別情緒

待情緒恢復正常基準,我們便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方面,發泄情緒時的途徑往往是令我們快樂而簡單容易做出的,因此情緒發泄出去之後,我們便懶得再去處理更根本的問題,再遇到情緒爆發,又找同樣的方式發泄,這是治標。只有一個很微弱的聲音,會要求我們繼續去追蹤問題的根源,這是治本。

很可惜,我們容易停留在治標這一步。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前20年經歷過那麼多大大小小的挫折痛苦,還不如近兩年成長的迅速。因為只懂治標,懶得治本。而不解決問題的根本,也就是讓自身真正成長起來,我們只會惡性循環,最好的結果,也是停滯不前。

因此,安靜下來後,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開始。我們要開始為自己為什麼。

拿前兩日後台收到的某個困惑來舉個例子

為什麼難過?因為我覺得他一點都算不上真心朋友,好像世人都在逢場作戲。

為什麼這樣一個事實讓你難過?因為我把他當哥們兒,但人家卻不這樣。

為什麼他不做出這樣的行為,你就難過呢?因為我以為我們關係很好。

落差出來了

客觀事實與我們理想中的關係狀態不吻合

於是我們失望,因而悲傷

03

治療:如何正確「送走」失望感

明確失望的原因

其實我們在識別情緒的過程中,就基本知道我們是為什麼失望了。為什麼還要明確呢,因為在找情緒的過程中,我們的評價不一定會客觀。

比如上面例子中,對於「逢場作戲」這樣的形容詞,是極容易有所偏頗的。遇到感情狀況,我們可能在識別情緒時,問自己為什麼,會回答「這世上的感情太假了」,但事實只是某位朋友對某件事有所隱瞞。我們這一步的明確,是為了把問題具體化,客觀化。

例如:

」我很失望,因為他隱瞞了我XX事,我因此覺得他刻意欺騙我,所以感到他對我的友情不是真心的。進一步覺得,這世界上感情都太假了。」

放大原因背後的不合理信念

將每一個推論和落差拆分開來。他是真的隱瞞了我某件事嗎?是刻意的嗎?就因為這件事情就證明了我們的友情乃至這個世界上的友情都不夠真實嗎?

對於自己一系列擴大的推論,倒是極容易認識到其不合理之處的。但排除推論後,我們很容易依舊感到落差。

」但他隱瞞我這件事本身,我就是很失望啊。」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秉承著這樣一個信念:我們是好朋友,所以他不該對我有所隱瞞。而他隱瞞我,證明他對我的友情不夠真實。

說服自己,學會接納

其一:將某事物放置到整體的高度去思考。我們大多數人所遇到的任何一種事物、現象都並非個例。失戀,被重要的人傷害,為未來焦慮,對自己失望。這是全人類社會都會普遍存在的。

當我們正在經歷某種痛苦時,千千萬萬的人都在跟我們一起經歷,甚至比我們慘痛的多。而那些沒經歷的人中,又有許多是已經經歷過,或者未來會經歷這件事的。那麼,既然是大家都會遇到的問題,是社會中一種客觀的存在,又並非我一個人如此遭遇,有什麼好自憐的呢。

其二:揣摩某個行為或客觀事實發生的根源任何事物和現象的存在,都有其原因。一個人之所以對自己失望,可能是因為他更有上進心,那既然你是出於上進心對自己要求更高而產生了落差,這明明是好事,為什麼要失望呢?因為有上進心卻拿不出行動,那既然是你自己不願意行動還好高騖遠,還能怪誰,有什麼好失望呢?因為儘力了卻還是夠不到目標,那既然你都儘力了,還有什麼好失望呢?

把一件事情產生的背後機理想透徹,把一個人之所以做出某種行為背後的人生經歷,成長環境,性格特點聯繫起來,也就好理解的多了。

做出行為改變,補償失去的希望

心裡已經通暢多了,就開始彌補自己失去的希望吧。若是因為像生老病死這樣的客觀事實而對人生失望,我們可以在接納後學會更加積極地利用好短暫的時光;若是因為他人的言行舉止而失望,我們可以在接納後溫柔地詢問原因,向自己證明自己情緒的不合理性,或者去著眼於他人的優秀之處,重新客觀地評價某分感情;若是對自己失望,則從力所能及又能提供及時反饋的事情開始,為自己補足信心。

04

預防:如何從主觀減少情緒困擾的可能性

若把情緒問題比作一場病痛,理解與發泄階段是臨時鎮痛,反思與改變階段是治療,若想更進一步的從中得到收穫,便要預防。

養成第一時間識別情緒的習慣

大情緒爆發時我們很難理智地控制,但卻可以從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小失望開始訓練自己。注意察覺自己的情緒,每當感受到其有波動,便問自己一個為什麼。然後重複上面的步驟,越是到後面,我們越容易駕輕就熟,往往還沒開始難過,就能不難過了。

改變思考問題的角度--從外向內

人有其天生存在的「自我中心」,這是許多社會學、心理學的不同理論都在講述的一個事實。這導致我們每天花了大量的時間去解釋外在的事情,去了解別人,想方設法影響別人和環境,卻不懂得我們最容易改變的其實是自己,也只能從改變自己開始。因此,在下一次遇到事情時,先從自己需要接納和理解什麼,能做點什麼開始,生活會簡單很多。

方法論回顧

step1:先理解情緒存在的合理性,健康地發泄

step2:安靜下來後,找出失望的原因

step3:放大原因背後的不合理信念

step4:說服自己,學會接納

step5:做出行為改變,補償失去的希望

step6:以訓練自己覺察情緒和主觀改變的方式預防情緒爆發

【清心室】

我們會遇到很多挫折

也會被情緒擊垮

但我們從來不停止前行

By:清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推《特斯拉自傳》
勇士東遊戲奇才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