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猶記馬鐙當年勇金戈鐵馬入夢來

猶記馬鐙當年勇金戈鐵馬入夢來

原標題:猶記馬鐙當年勇金戈鐵馬入夢來

銀質馬鐙。晁元元攝

□晁元元

姓名:銀質馬鐙

昵稱:中國靴子

籍貫:哈爾濱阿城區(原阿城市)雙城村(原半拉城子)

現住所:金上京歷史博物館

身高:17.4厘米

體重:920克

職稱:國家二級文物

我是一隻金代銀質馬鐙,外形好,氣質佳。1995年,我在金代早期女真貴族居住地阿城半拉城子出土,意味著我近800年的休眠結束了。

說起馬鐙,你的第一反應是:一對掛在馬身體兩側的腳蹬,供騎馬者放腳的東西,有什麼稀奇呢?

事實上,人類騎馬史上大多數時間裡,雙腳都無所寄託。馬鐙的出現,革命性的提高了騎術,改變了騎兵戰術,

英國學者羅伯特·坦普爾在《中國:發明和發現的國度》里曾說,中國人發明了馬鐙,使西方有可能出現中世紀的騎士,並賦予我們一個騎士制度的時代。

蕭蕭馬鳴

中國東北或是世界馬鐙原創地

古代世界的馬有兩大功用:挽車和騎乘,考古的發現給了人們越來越多的證據,與馬為伍的歷史生活圖景,揭開面紗,清晰顯現。

「蕭蕭馬鳴,悠悠斾旌」。馬是大自然贈與人類的最佳戰鬥夥伴,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冷兵器時代,中國北方最常見的景象不是風吹草低見牛羊,而是鐵馬金戈戰沙場,交戰雙方擁有的馬匹數量往往代表軍力決定勝負。

考古發掘表明,大約在三世紀中葉到四世紀初的十六國時期,慕容鮮卑人首先在公元3世紀發明了木芯包金屬的馬鐙,4世紀時,純鐵制馬鐙已經在中原和北方草原等地流行。

在湖南長沙西晉永寧二年(302年)墓出土的陶騎俑上的馬鐙,是單鐙,三角形,看上去只是供緊急上下馬時使用。

在遼寧朝陽,1965年這一年,北燕貴族馮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對木芯長直柄包銅皮的馬鐙,是世界上現存時代最早的馬鐙實物。

沒馬蹬之前,「騎兵」無法成為戰場王者,充其量算快速機動部隊,作用遠不如車兵,他們最擅長的是戰術包抄,然後下馬、拔刀、砍人,根本沒辦法形成強大的衝擊力。如果你去秦始皇兵馬俑坑看看,那些與真馬一般大小的陶馬身上,其它馬具已備好但沒有馬鐙。想像一下,戰馬若是赤膊上陣,長途奔襲與馬上格鬥一定底氣不足,能夠騰空而起躍上馬背的猛人畢竟不多。

寫《西方戰爭藝術》的美國人阿徹·瓊斯認為,沒有馬鐙的騎士甚至無法在馬上完成揮刀動作,「因為沒有馬鐙,你那位揮劍的騎士,當他出色地大迴轉他的劍猛砍敵人時,只會落得打不中敵人卻自己翻身落地。」有了馬鐙,騎在馬背上的人解放了雙手,騎兵們可以在飛馳戰馬上且騎且射,也可以在馬背上大幅度擺動揮刀劈砍,威力有如神助。

中國靴子

《伊戈爾出征記》謳歌的「利器」

金屬馬鐙在中亞傳播直至傳到歐洲要歸功於柔然人。

整個5世紀,北魏與柔然戰亂連綿。424年,北魏都城盛樂陷入六萬柔然鐵騎的五重包圍,兵困馬乏,守城將領急征新兵清理戰場,回收可用的盔甲兵器。有一位新兵,撿了一堆馬鐙回來,不顧眾人譏諷,堅持說用上馬鐙才能保命。那位新兵正是替父出征的花木蘭。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當時馬鐙已出現,才使得鐵重裝騎兵成為可能。

柔然人雖然被花木蘭所在的軍隊擊敗了,但對北魏軍隊使用的雙馬鐙卻銘記在心,這些當時最先進騎乘裝備使他們軍力倍增。柔然人的後代阿瓦爾人沿草原絲綢之路西遷至歐洲的多瑙河一帶定居,把馬鐙從中國北方一路傳播到了歐洲。

彎曲的馬刀、魚鱗甲、新式鋼盔、以及金屬馬鐙,《伊戈爾出征記》等古代俄羅斯史詩都曾加以謳歌,這些阿瓦爾武器使歐洲的「軍火庫」煥然一新。阿瓦爾人還引進了西方的科技馬蹄鐵和馬刺,現代馬匹的全套裝備最終成型。

標準意義的騎士形象——腳踩馬鐙,握矛衝鋒——確立的開始,伴隨而來的軍事制度與文化風格則在整個歐洲中世紀影響深遠。馬鐙因而被波斯人和歐洲人稱為「中國靴子」和「古代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英國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說:「只有極少的發明像馬鐙這樣簡單,但卻在歷史上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響」。就像中國的火藥在封建社會的最後階段幫助摧毀了歐洲封建社會一樣,中國的馬鐙在最初幫助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建立。

鐵騎縱橫

一部與馬有關的心靈史

鐵騎縱橫,征伐四方。女真人是一個愛馬的民族,成為英雄人物的標準之一就是自家有馬的數量多少。

平時女真人是不會輕易讓馬拉車幹活的,馬是女真人寶貴的財富,只有在戰鬥時才捨得一用。《北風揚沙錄》說,女真之地產「名馬」,女真人「俗勇悍,耐饑渴辛苦,騎馬上下崖如飛」。

祭祀、犧牲、殉葬、征戰,金代留下的詩文,大體也是一部與馬有關的心靈史,金代文人趙秉文的「飲馬長城窟,泉腥馬不食。長城城下多亂泉,多年冷浸徵人骨」。蔡珪的「小渡一聲櫓,斷霞千點鴉。詩成鞍馬上,不覺在天涯」。元好問的「八月蒼鷹一片雪,五花驕馬四蹄風」「三年兩度過溵陽,鞍馬紅塵道路長」。後者雖居中原,卻出生於漠北草原,血管里流淌著鮮卑民族的血液。

完顏阿骨打淶流水西岸抗遼誓師,出兵良時,他「人如喬松之魁偉,馬如高阜之碩大。」戰前高規格造勢與壯行,預示著此戰必定攻無不克。金朝名將完顏宗弼,馬披鐵甲,刀槍不入,如現代的裝甲車橫衝直撞,排山倒海般的衝鋒壓迫對手,傳說中鐵甲連環馬並非浪得虛名。

中華好物,窺一斑,而深似海。再來金上京歷史博物館看我,不要問「小小馬鐙有什麼稀奇」。穿越千年歲月你我對視一笑時,願你對我曾經的時代有所感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