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文字獄令浙江海寧查家遭遇滅頂之災
原標題:雍正的文字獄令浙江海寧查家遭遇滅頂之災
雍正的文字獄令浙江海寧查家遭遇滅頂之災
雍正者,滿人入關後之第三代皇帝也。他工於心計,陰損險毒,最擅長製造文字獄。他當皇帝十三年,製造駭人聽聞的文字獄達十六起(一般的未計在內)。冤案一出,株連九族,血雨腥風,人心惶惶。
金大俠者,本名查良鏞,並非此人武功高強,行俠仗義,而是此人寫出了膾炙人口,老少皆宜的武俠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他便是著名武俠小說大師,筆名金庸者是也,其本名反而極少人記得了。查良鏞是浙江海寧查氏家族的正宗子孫。這是一個詩書傳家,人才輩出的大家族。這個當年有三百多人的大家族,在雍正一朝遭到了滅頂之災;男的不是被殺,就是被流放到西北,女的則淪為滿人功臣家的奴僕。而這一切,都源於雍正強牽附會的文字獄。
除查氏一案外,著名的文字獄還有錢名世的《頌詩案》與呂留良案等等。
查氏先祖於明朝初年,從徽州婺源遷入浙江海寧。由於詩書傳家,至康熙年間,家族出了「一門十進士,兄弟五翰林」。此時的查氏代表人物是查慎行、查嗣琛、查嗣庭三兄弟,其中,查嗣庭在雍正初年任禮部侍郎。查氏三兄弟都不是恃才傲物,對滿清高壓統治不滿的人,而是謹小慎為,循規蹈距的文化人。
即便如此,雍正仍用望文生義,曲解穿鑿的手法,從查嗣庭主持鄉試的試題中,硬是找出了「大不敬」的罪狀。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查嗣庭出任山西鄉試正考官,出題:「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雍正硬說這是譏諷朝廷的保舉人才政策,影射皇帝「以言舉人,以言廢人」。
第二道試題是:「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雍正則說這是居心叵測,是譏諷朝廷不用人才,以致人才荒廢。
策試題是:「君猶腹心,臣猶股肱。」雍正卻認為,稱君王為腹心,是不知君王的尊威,犯了「大不敬」之罪。
雍正逐命查抄海寧查嗣庭家,以獲得更多「大不敬」證據。斯時,浙江巡撫李衛(曾是雍正為雍親王時的家奴)執行聖旨堅決異常,掘地三尺,也沒有找到什麼有力證據,只抄到一本日記,名《維止錄》。就是這本《維止錄》,後來被演繹成查嗣庭在江西鄉試時出的考題:「維民所止」,「維止」兩字被曲解為「雍正去頭」(活像猜字謎)。其實,他並沒有出過這樣的試題。這正是:若加之罪,何患無詞?
還有人舉報:查嗣庭曾在日記中,寫了一首嘲諷康熙皇帝文化素質太低的詩:「天子揮毫不值錢,紫綸新詔賜綾箋。《千家詩》句從頭寫,雲淡風輕近禾天。」其實,此詩是雍正文字獄的另一受害者-汪景祺所寫。可雍正不管這麼多,就是用以上所謂的「證據」,給查嗣庭家族定下「大不敬」罪,一場滅頂之災從天而降。
查嗣庭自知難逃死罪,遂服毒自殺。其子查克讓其時己中進士,並任中書舍人,也在獄中自殺,雍正仍令將死人梟首示眾。查家十五歲以上男子俱被處斬,十五歲以下的男丁流放三千里;女子發配西北苦寒地區給披甲人為奴。當噩耗從北京傳到海寧,查嗣庭的繼室史氏與兒媳浦氏(查克讓之妻),不甘受辱,前者懸樑自盡,後者吞金自殺。查嗣庭原準備把家眷接到北京,己雇好三條木船,結果,這三條木船成了押解犯人的囚船。全家一百多人被押到北京後,另一子查雲被處決,其餘子侄查長椿等十五歲以下者,皆給滿清功臣為奴,所有財產,沒收入官府。
查嗣庭的大哥查慎行,己七十八歲,退休在家多年,也沒有躲過這場無妄之災。他的長子查克建,時任刑部郎中,亦遭斬首。他全家近百人於雍正五年十一月發配西北,一路饑寒交迫。幸朝中有人為他求情,說其一生謹慎,與考題沒有關係,雍正方免強同意赦免。結果,只有查慎行與小兒子查克念及堂兄查謹父子共四人回到海寧,其餘的人全部死在戍所。
查嗣庭的二哥查嗣琛,受株連時己七十六歲,正在家頤養天年。誰知禍從天降,全家一百多人從海寧流放到關西苦寒地區,一路餐風飲露,受盡折磨。到了關西後,全部死在戍所,無一生還。
查氏家族的三百多條生命,就這樣被雍正無中生有的文字獄毀滅了!而文字獄正是毀滅中華傳統文化之煉獄,也是培養馴服奴才的課堂。
雍正朝的血腥史說明,雍正絕非某些文人鼓吹的「盛世之主」。正因為雍正嗜殺,在其暴卒後,才有了「雍正死後無頭」的傳說。也許,這正是多行不義必自斃的結果;也許,這正應了「維民所止」等於「雍正去頭」的讖語。
而查氏家族並沒有就此一蹶不振,灰飛煙滅。靠詩書傳家的查氏,由留下的種子生息繁衍,從大災中逐漸恢復過來,到乾隆、嘉慶朝就開始有人中進士,入朝為官了。查家的最後一名進士,是在光緒十二年,由查文清考中的。他就是金大俠查良鏞的祖父。
(全文完)
※南唐韓熙載:為避禍,縱情聲色耗盡家財
※在五代亂世中,是哪位國君嚴懲貪官不手軟?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