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陳佩斯親自答:我為什麼說「喜劇都有一個悲情內核」

陳佩斯親自答:我為什麼說「喜劇都有一個悲情內核」






圖片:《戲台》



如何理解陳佩斯所說的「喜劇都有一個悲情內核」?



知友:

陳佩斯

(1000+ 贊同,喜劇工作者,大道文化創始人)




沒想到這個問題有不少討論,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如果把每一組喜劇行動、每一部喜劇作品,哪怕是一個簡單的行動,往下分析行動的內因,都能找到一個悲情的內核。所有創造笑聲的行為,其中都有一個悲情的內核,它是生成創造笑行為的行動線,是內驅力,是最核心的東西。




如果你想出一套喜劇的行動,其中這些核心的東西必然存在。每一部喜劇作品、每一組喜劇行動、甚至其中一個創造笑聲的行動,最簡單的一個磕絆、一個結巴,都有一個悲情內核在其中。



舉一個例子,我看宋丹丹演的電視劇《美好生活》,她的角色就有很多悲情內核。宋丹丹演的角色給別人介紹對象,自己卻成了別人的冤家,適得其反,好心不得好報。




因為她的對手是個退休的老警官,頭腦很簡單、說話很耿直、性格很剛烈,兩個人說不到一塊兒去,什麼事情全都擰著。於是,他們兩個人各自行動中都有各自本身個體的質量,有殘缺。質量有殘缺,這就是悲情的內核。




他們兩個延伸出來的行為,一定會形成衝突,形成矛盾,一定會碰撞,所以他們倆一見面就掐就打,這就是喜劇行為。這是由自身角色的性格缺陷產生的一系列行動。



再比如張嘉譯演的徐天,好好的人心停跳了,這是最大的質量殘缺。整部戲都是徐天心臟殘缺引起的,於是換了別人的心臟,心臟是個年輕的警官捐獻的。




年輕警官一直在追求著他剛剛結婚的愛人,他放心不下,這顆心一直在追求這個女人,這個跟徐天素不相識的女人,於是產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推動整個故事架構,這是一個最核心的東西,整個劇最核心的東西就是質量的殘缺,這就是悲情的內核。




這個內核的力量越大,促發出的喜劇效果就越強。這個力量在哪裡呢?在差勢。質量的殘缺已經缺了一個心臟了,缺了人體最重要的、維持生命的臟器,換了一個別人的心。別人的心還在活著,還在思念自己的愛妻,於是這個故事就有了開端。這是一個絕對的喜劇題材,絕好、絕美的喜劇題材。這個故事非常好,非常漂亮,導演完成的也非常漂亮。




說回來,我關於悲劇內核的理論是逐漸總結的,一個個包袱攢起來的,創作完成往回分析的時候,逐漸分享出來的。最初,我是受一個電影刊物的影響。 80 年代的時候,這個刊物介紹了關於卓別林的喜劇理論,他把所有喜劇的生成歸結為「困境」。




當時雜誌翻譯為「窘境」,我覺得對但不夠,「窘」是一種情緒的形狀,「困境」是行動,對我而言,困境更準確。我當時受「窘境」二字的影響,這種窘境本身就代表了一個人的行為陷入了困境之中,用這種行動的困境來創造觀者的笑點。




其實,不管創作者知不知道喜劇里最終的這個東西,憑經驗創作也會這麼走,這是必然的。如果知道了,就會有意識一直不斷向這個方向使勁,會有個方向性,不會走彎路。現在有很多人已經有意識了。




知友熱評




深受困境二字啟發,謝謝老師!




逢源



 本文內容來自「知乎」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知乎熱門文章


讀書,究竟有什麼用?


男生 25 歲,應該明白哪些道理?



你有什麼相見恨晚的知識想推薦給年輕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當家庭主婦還想得到尊重,不靠「嫁對人」,也不靠運氣
醫生網上吐槽「鴻茅藥酒」被跨省抓捕,這到底是什麼回事?

TAG:知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