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葯——黃芪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
形態特徵
黃芪,羽狀複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厘米;葉柄長0.5-1厘米;托葉離生,卵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7-30毫米,寬3-12毫米,先端鈍圓或微凹,具小尖頭或不明顯,基部圓形,上面綠色,近無毛,下面被伏貼白色柔毛。
生長環境
性喜涼爽,耐寒耐旱,怕熱怕澇,適宜在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透水力強的沙壤土種植。強鹽鹼地不宜種植。根垂直生長可達1米以上,俗稱「鞭竿芪」。土壤粘重根生長緩慢帶畸形;土層薄,根多橫生,分支多,呈「雞爪形」,質量差。忌連作,不宜與馬鈴薯、胡麻輪作。種子硬實率可達30%-60%,直播當年只生長莖葉而不開花,第二年才開花結實並能產籽。
功效與作用
增強免疫力
黃芪中的黃芪多糖能夠促進機體免疫細胞的增殖、分化,並能促進分泌、產生各種免疫細胞因子,增強免疫力的理想食材。
抗腫瘤
黃芪中含有的微量元素硒能對抗鎘、汞等致癌重金屬,是一種人體抵抗腫瘤必需的元素。黃芪所含的黃芪多糖能夠增強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促進抗體生成,從而有效防止腫瘤的產生。另外,黃芪具有補氣生血功效,可作為腫瘤放化治療的輔助藥物。
降血脂
黃芪中含有的黃芪多糖和黃酮類物質,能夠提升機體抗氧化物質SOD的活性,促進脂質代謝,降低血脂。
健脾益氣
《本草匯言》記載:「黃芪,補肺健脾,實衛斂汗……」黃芪甘溫,能入脾經,肺經,是補氣健脾的良藥。
降血糖
黃芪中的黃芪皂苷、黃芪多糖、黃酮類物質能夠糖原合成酶和胰島素受體底物的活性,提高肌肉組織葡萄糖轉運能力,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從而增加胰島素的分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去痰濕
黃芪常用於多汗而浮腫。古代《金匱要略》用黃芪作為主葯的方劑有兩種,一種叫「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主治「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另一種叫防己黃芪湯,主治「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
食用方法
煮茶
用黃芪加水煎煮後當茶飲用,可適當加入枸杞子、大棗等效果更佳。
熬粥煮飯
用黃芪煎煮過的湯熬粥或煮飯,美味又營養。
燉肉煲湯
在燉肉、排骨、雞、鴨等美味時,放少許黃芪,既滋補又美味。
泡酒
黃芪既可以單獨泡酒,也可以和其它中藥搭配泡酒,每天適量飲用,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注意事項
1、黃芪不宜過量服用,過量容易出現上火癥狀,如頭暈、面紅、心煩、失眠、咽痛、血壓升高等。
2、感冒、發燒、咽喉腫痛、大便乾燥的人,不宜服用黃芪。
—THE END—
分享是一種快樂,傳播是一種美德。
轉發到朋友圈,讓親人朋友更健康!
草灸世家
專註於健康養生,為需要健康的人服務,積極傳播正能量。
TAG:草灸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