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日歷史上的三次海戰、三種結局、三樣人生

中日歷史上的三次海戰、三種結局、三樣人生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一首悼亡詩,原題為《哭晁卿衡》。

晁衡,又名阿倍仲麻呂。公元717年,他作為日本第八批遣唐使之一來到中國,與李白、王維、儲光羲等人交好。公元753年冬,晁衡乘船回國,在琉球附近遇風,當時誤傳為遇難身亡。收到消息後,身在長安的好友李白悲傷不已,於是便有了這首千古名篇。

而事實上,晁衡並沒有死,他的船漂到了越南。公元755年,輾轉重回長安。得知李白曾寫詩悼念自己,晁衡百感交集,也寫了一首詩《望鄉》,來感激李白的情誼:

卅年長安住,歸不到蓬壺。

一片望鄉情,盡付水天處。

魂兮歸來了,感君痛苦吾。

我更為君哭,不得長安住。

情真意切,餘音繞梁。在唐朝,像這種中日友好交往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這一切的絢爛,其實都是建立在並不絢爛之上的。

白江口海戰:各為援軍 大唐完勝

公元 659年,朝鮮半島上的兩個國家百濟和新羅爆發戰爭。新羅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李治派蘇定方率軍13萬出征百濟。而百濟則求助於日本。由於日本正打算向大陸擴張,遂於公元662年,傾全國之力借百濟之手抗衡唐朝。

當時,唐朝正值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之間,按杜甫的說法「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國力實為強盛。

公元663年8月,唐、新羅的水軍和日本、百濟的船師在白江口水面相遇。當時,日本戰船有400餘艘,唐、新羅聯軍只有170餘艘。但是,唐、新羅方面,憑藉戰略戰術的靈活和同仇敵愾的高昂士氣,以少勝多。日本、百濟戰船400餘艘悉數被焚,兵卒大多溺死。從此,百濟從歷史上消失。

此一戰,震驚日本朝野。日本人立即改變策略,與唐朝睦鄰友好,先後數次派遣使者來唐學習,用先進文化來武裝自己。此後,中日之間的和平局面,持續了很多年。

露梁海戰:再次援朝 明軍壯哉

直到明朝萬曆時期,豐臣秀吉以武力統一日本,野心漸露。1590年,他致信朝鮮國王,要求借道進攻中國。遭拒絕後,1592年4月,日本出兵朝鮮。朝鮮向明朝廷求救。

(豐臣秀吉)

同年12月,明朝派將領李如松入朝。第二年,連克平壤、開城。4月,收復漢城。此時,日軍提出議和。但是,豐臣秀吉議和是假,修生養息、重新備戰是真。1597年,自感元氣恢復的日本,再次派遣大軍入朝。

此次,明朝方面派出陳璘、鄧子龍援朝作戰。最後,雙方在露梁水域進行決戰。此一役,雙方均損失慘重,日本海軍統帥小西行長僥倖存活,但其戰船基本被焚燒殆盡。明朝水師副將鄧子龍犧牲,朝鮮一代名將李舜臣戰死。但這一仗打出了氣勢,打滅了日本人的野心。

(鄧子龍的水軍)

隨後,豐臣秀吉壯志未酬,病死日本。德川家康取而代之,但德川並沒有像唐時那樣積極派遣使者來明朝學習。此番戰役,日本徹底看清了明朝的虛實,轉而奉行閉關國策,互不干涉。中日之間再次實現戰略平衡,恢復到和平發展時代。

黃海海戰:直侵華夏 大清慘敗

1853年,日本爆發了著名的黑船事件。即美國海軍准將培里,率艦隊強行駛入江戶灣的浦賀及神奈川(今橫濱),脅迫當時的日本幕府開港通商。

西方工業文明的強大,讓日本人感到震撼。之後,善於學習的日本朝野,迅速把目光投向西方。而此時,他的近鄰中國,也已於1840年被英國人用堅船利炮強行打開大門。兩國都從中世紀的蒙昧中清醒過來,開始了「師夷長技以制夷」。

彼時,對於日本人的所思所想,最清醒的莫過於李鴻章。1864年,李鴻章在寫給恭親王奕?的信中,表達了對日本的看法:

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國遠而距中國近,我有以自立,則將附麗於我,窺視西人之短長;我無以自強,則並效尤於彼,分西人之利藪。

李鴻章注意到,日本在向西方國家學習、用西法製造槍炮輪船方面,已經走在了中國前面,其擴張領土侵犯中華的狼子野心,朝廷要有防備。而歷史,真的不幸被他言中。

(李鴻章)

1894年,中日在黃海海面發生海戰。這次大戰,其實比拼的就是日本明治維新和清朝洋務運動的成果。顯然,日本人在準備、決心方面更勝一籌。最後,清廷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列島及其附屬島嶼,賠銀2萬萬兩。

這一仗,極大地刺激了日本人,他們利用中國的戰爭賠款,迅速發展,走上了現代化國家的道路。而與此同時,中國卻在日深一日的半殖民地泥潭中苦苦掙扎。

戰爭的勝利,使日本野心再次膨脹,他們早沒了先前向唐朝學習的興趣,也沒有後來互不干涉閉關鎖國的樂趣。此時此刻,他們想的只有一個——要在華夏大地上獨霸一方。

隨後,就是我們熟知的九一八事變、七七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和1945年8月15日的日本無條件投降。

縱觀三次戰爭,三種不同的結局,換來了三種不同的中日關係,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得到了三種不同的人生。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好戰必亡、忘戰必危。同志努力,當與國人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