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戰15年 93歲老兵苦盡甘來「返老還童」
3歲喪母被送人,南征北戰15年,再婚養大一幫娃,如今再生黑髮
93歲老兵苦盡甘來「返老還童」
每天一杯葡萄酒,幾粒核桃仁,老伴悉心照顧劉希同。
我市一位93歲的高齡老人,最近一年,原本花白的頭髮開始泛黑,鬢角長出細密的黑髮。93歲了,僅掉了一顆牙。
這位老人,一生經歷很多傳奇,而他自己,把長壽的秘訣歸功於「善良」。
生活規律 說話柔聲愛笑
4月23日,記者在科技園居委會副主任張志英的帶領下,來到劉希同老人的家。
「我們經常到老人家拜訪,看到了老人有返老還童現象,大家都說這老爺子有福氣!」張志英說。
見到記者,老人很高興:「我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沒想到活到90多歲,還有人來採訪我!」
老人的老伴陸鳳敏,今年77歲,記者注意到她已滿頭銀髮,可比他大16歲的丈夫,頭髮卻漸漸泛黑。
「鄰居來了,說老爺子頭髮都變黑了。我一扒拉他的鬢角,可不是?從根上長出來的都是黑頭髮。」
劉希同笑著說:「我兒子說我長壽都是我老伴照顧得好,衣食應時,心情愉悅!我想可能是我善良吧,才修來了這麼體貼的老伴和一幫好兒女。」
陸鳳敏說,她每天和丈夫吃飯的時間非常準時,早餐7點半,午餐11點,晚餐17點。飯菜都是家常便飯,以清淡為主,偶爾也會吃肉。
「老爺子不吸煙,每天上午吃一個蘋果,下午吃一根香蕉。他牙口特別好,消化也好。」陸鳳敏說。
陸鳳敏還提到了老爺子的另外一個習慣,就是每天晚上,都會喝一杯紅酒,吃幾粒核桃仁。這個習慣,已堅持了20多年。最近一年,每天晚上還要嗑一把瓜子。
「不知道這個飲食習慣,與他的長壽是否有關。」陸鳳敏笑著說。
記者發現,劉希同說話不緊不慢,柔聲細語,說到高興處笑得像個孩子。在一旁的陸鳳敏,對老爺子照顧得非常入微。
「我性子急,他性子慢,我說什麼他總是笑呵呵的,這麼多年,拌嘴的時候都少。」陸鳳敏說。
3歲喪母送 出去找活路
劉希同告訴記者,他的老家在安徽省,他1945年從軍,參加過很多著名的戰役。
劉希同原本姓邱,他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在他三歲時,母親因病去世。那時家裡非常窮,父親一個人帶幾個年幼的孩子,生活艱難。當時,鄰村一戶姓劉的人家,家境殷實,家裡只有一個女孩,非常想要一個男娃。
看著邱家四個年幼的娃,沒了母親,十分可憐,鄉民就建議送人一個。經過考慮,父親一狠心,決定把第三個孩子送人。
幾天後,父親把老三帶到劉家。看著眼前這個虎頭虎腦的男娃,劉家夫妻十分歡喜,當即就給娃的父親20斤高粱米。父親扛著高粱米走了,留下了不大記事的孩子。
劉家家境殷實,待他長到五六歲時,就把他送去念私塾,並請私塾先生為他起了「劉希同」這個名字。劉希同讀了十多年私塾,這在當地,是非常令人艷羨的事。
劉希同對生母沒有什麼記憶,對生父的記憶也很模糊。只記得他十多歲時,父親曾拄著拐杖到劉家看他。那時,父親已患了眼疾,眼睛幾乎看不清東西。再後來,他聽說父親帶著一家人逃荒到了外地。
劉希同稍大一些後,曾去找過父親。那時,父親更老了,父親跟他說了很多話,讓他記住他原本姓邱,因他母親早逝,不得已將他送人。又叮囑他養父母撫養了他,恩重如山,當好好孝敬。
戎馬15年 轉戰大江南北
劉希同18歲時,學會了理髮,當起了理髮匠,但他很快發現做理髮匠社會地位低,他便決定從軍,改變命運。
1945年12月初,20歲的劉希同到蘇北新安鎮(現新沂市)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此後的15年,他跟隨著大部隊轉戰大江南北,參加過很多著名的戰役,還剿過匪。
解放戰爭開始時,劉希同隨部隊到達江蘇蘇中,參加了粟裕、譚震林指揮的宣泰、皋南、海安、李堡等七次戰鬥,取得了全國聞名的蘇中七戰七捷的勝利,這也是解放戰爭以來,第一場大規模作戰的勝利。當年12月,他又隨大部隊開赴山東。
1947年1月,他隨部隊在魯南連續打了幾個勝仗。
1947年2月,劉希同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年5月,他隨部隊參加了粟裕指揮的孟良崮戰役,消滅了國民黨整編第74師。
因劉希同讀過十多年私塾,識字多,他很快就被調任為文書兼宣傳員。在之後的轉戰行軍中,他帶領大夥以說快板的形式,鼓舞士氣。
1948年,他隨大部隊參加了淮海戰役。隨後,又跟隨部隊打上海。上海解放後,他隨部隊到浙江剿匪。
1952年9月,他隨部隊到達丹東,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在朝鮮住的是潮濕的坑道,吃的是從祖國運去的高粱米和乾菜。
1953年,劉希同調入炮團財務任股長。
1958年,他隨部隊撤回到牡丹江。
1960年,轉業到大慶。
續弦再娶 養大一幫孩子
轉業後,劉希同被分到東北石油學院工作。隨後不久,他把妻子和四個兒女從安徽老家接到大慶。他在老家的生父和養父母先後去世。
1979年,劉希同妻子因病去世。這時,兩個兒子和大女兒已經成家,小女兒還待字閨中。
而此時,也在學校工作的陸鳳敏,丈夫已去世5年,她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生活,十分不易。單位同事見兩個人都挺不易,就撮合他們。
陸鳳敏性格爽快,會持家,能吃苦,劉希同對她印象很好。而劉希同性格溫和,為人善良,陸鳳敏覺得這樣的男人踏實、可以依靠。本來就互相了解,有人牽線後,兩個人就走到了一起。
因陸鳳敏比劉希同小16歲,只比劉希同的大兒子大幾歲。起初,劉希同的幾個孩子,都有些顧慮,但見兩個人在一起相處得非常融洽,也就同意了。
1980年,劉希同與陸鳳敏結婚。陸鳳敏把三個孩子都帶到了劉家,兩個家合成了一個家。
那時,她最大的孩子才16歲,最小的11歲。
劉希同對這三個孩子,視如己出,每天接送孩子上學放學,像他們的親生父親一樣,擔起了養育的責任,讓他們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對此,陸鳳敏十分感激。
劉希同的幾個孩子也經常回家看望父親,兩家的孩子相處得非常好。
如今,劉希同和陸鳳敏已攜手走過38個春秋。
他們用互敬互愛,贏得了雙方兒女的尊重。
逢年過節,兩家的7個孩子都回到父母家,孫子重孫子,四世同堂,一大屋子人,十分熱鬧。大家在一起,團結和睦,互相關心。
劉希同的大兒子,如今已70多歲了,幾十年如一日,看到這個只比自己大幾歲的繼母,把父親照顧得無微不至,他總是感激地說:「爸爸長壽,是因為生活得舒心,多虧您了!」
陸鳳敏的三個孩子,更是感激恩重如山的繼父。
每次回來,都給繼父買葡萄酒、茶葉,買吃又買穿,他們知道,無論怎麼報恩,養育之恩都是報不完的。
看著父親又長出黑髮,兒女們十分高興。
他們說這是他們的父親,一生與人為善的結果。
文/攝 大慶晚報記者 華浜
TAG:大慶吃喝玩樂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