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絲綢博物館《曾住長干里:大報恩寺出土宋代絲綢》圖文播報
浮生辭
腐草為螢
銀臨
00:00/05:00
國絲漢服節已於上周末落下帷幕,講座、漢服展演和漢服論壇連著一天半的時間,給人留下了許多值得思考的事,對於一天半的活動不多品評。話不多說,先放一波國絲館特展館中的大報恩寺出土宋代絲綢的圖片。
以下文字部分摘自中國絲綢博物館官網:http://www.chinasilkmuseum.com/zz/info_17.aspx?itemid=26693
2007年2月始,南京市博物館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對大報恩寺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在地宮中出土了種類豐富的各類供養器物,包括金、銀、銅、水晶、玻璃、瑪瑙、絲綢、香料等各種材質的文物。在眾多出土文物中,紡織品文物顯得尤為脆弱。為了使這批珍貴的紡織品文物出土後不再進一步受損,受南京市博物館委託,中國絲綢博物館於2009年起,逐步對大報恩寺遺址地宮中出土的紡織品文物進行了一些列的保護修復及研究。
大報恩寺位於南京佛教寶地長干里,早在三國孫吳時期,南京長干里地區就有了佛教精舍和阿育王塔。
東晉初,長干寺之名正式出現。隋唐時期,長干寺逐漸破敗。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宋真宗下詔重修長干寺,並興建佛塔,又根據他的新年號,下詔將長干寺改稱為天禧寺。自宋至元,天禧寺一直是享有崇高地位的江南大剎,香火鼎盛。明初洪武年間,天禧寺得到大修,寺塔煥然一新。可惜於永樂六年不幸遭到焚毀。永樂十年(1412)八月,明成祖朱棣下令重建寺院,並改名為大報恩寺。
大報恩寺所藏絲織品多為包袱布,裡面裝上銅錢、寶石、香料等供養器物後,將四角系紮成型。織物組織結構多樣,包括綺、綾、絹、紗、羅、絁等,其中又以提花羅數量居多,可見北宋時期羅的製造工藝之精湛。
以上圖片源自微博ID:緣起_祈不知年授權
當然大報恩寺一部分展品也出現在了《鏟釋三城——寧鎮揚三地考古成果展》中,目前正在揚州展出。
【完】
圖文版權所有
請勿隨意節選盜用
內容不定時更新
轉發/關注隨心
感謝大家對文章的讚賞
蘋果用戶讚賞二維碼
PS:作者是位同袍,喜歡lo裝,偶爾玩cos(最近在努力填百變小櫻和劍三的cos坑),喜歡旅行,喜歡攝影,喜歡博物館,喜歡文玩,喜歡時評,也喜歡回憶。
TAG:都不曾讀過夏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