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部紅十字史,一部改革史

一部紅十字史,一部改革史

改革開放40年來,紅十字事業順勢而為,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中國紅十字事業110餘年發展史,更是不難發現,一部紅會史,就是一部改革史。

沒有改革,就沒有中國紅十字事業的今天;沒有改革,也不會有中國紅十字事業的未來。改革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紅十字人提出的時代課題。只有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紅十字組織才有生機與活力,中國特色紅十字事業才能實現健康持續發展。

GIF

百年紅會志,一部改革史

改革即改變與革新,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無論是晚清時期、民國時期,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中國紅十字會這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從未停止過。

日俄戰爭中的難民

1904年3月10日,為救護日俄戰爭中的傷兵難民,在倉促間不能及時成立中國紅十字會的情況下,中英法德美五國聯手,「變通」成立上海萬國紅十字會,歷時三載,幫助46.7萬人脫離苦海。

「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暨醫學堂」原址

日俄戰爭救護使命完成,中國紅十字會走上「自立」之路,而要自立自強,以興辦醫院、造就人才為抓手的改革,奠定了「中國紅十字會之初基」。1909年,由沈敦和經手在上海徐家匯路購地10餘畝,設計「建造高大洋房一所」作為總會總醫院。1910年春,醫院落成(今「華山醫院」),其設施之完善,在上海首屈一指。當年,醫學堂在總醫院旁拔地而起,中國紅十字會有了自己的人才培養基地。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誕生,中國歷史進入新紀元。為順應時局變化,中國紅十字會加快改革步伐。1月12日,中國紅十字會得到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正式承認。2月28日,內政部為中國紅十字會「立案」,確立其合法地位。

5月7日至17日,第九屆紅十字國際大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中國紅十字會代表團首次走出國門,「亮相」國際舞台,引人矚目。

把握國際國內有利契機,中國紅十字會先後於9月29日、10月30日召開首屆會員大會、統一大會,通過《中國紅十字會章程》《中國紅十字會分會章程》,實現規範化管理;建立常議會完善會內運作機制;首次聘任國家元首擔任名譽會長並使之成為制度性安排;因地制宜將總會設於首都、總辦事處設於上海。這些改革舉措,保證了戰爭救護、災害救助、社會服務工作的開展,組織建設得以快速推進,至抗戰爆發前夕,全國分會達到464處,擁有10餘萬名會員。

事業的發展,要求體制機制的不斷優化。1934年9月24日至28日,中國紅十字會在上海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進行改組,取消原設常議會,由理事會、監事會取而代之。理事會是紅十字會最高執行機關,監事會是最高監察機關,理事會、監事會聯席會議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最高權力機關。「監事會」的設置,是紅十字會在治理結構上做出的重大改革。執行、監督,雙管齊下,驅動紅十字事業健康發展。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紅十字會因時制宜,進行非常時期的「非常改革」。一方面,集合旅滬各國名流發起成立中國紅十字會上海國際委員會,設立南市難民區,收容救助數十萬名難民,這一模式在南京、漢口等地推行,1949年修訂《日內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其中第四公約《關於戰時保護平民之日內瓦公約》,就以南市難民區作為範本。另一方面,1938年初專門組織成立「專負軍事救護之機構」的救護總隊部,以林可勝為總隊長,統籌全國各戰區的戰事救護,救護總隊部所在地的貴陽圖雲關,成為全民族抗戰救護的中樞。中國紅十字會還訂定《外籍醫生服務辦法》,凝聚、整合包括白求恩、柯棣華以及「西班牙醫生」在內的一大批國際友人,投身到紅十字抗戰救護事業之中。

中國紅十字會的國際地位也因此得到顯著提高,1945年蔣夢麟會長當選為國際紅十字會協會(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前身)副主席,這是中國紅十字會第一次擔任這一重要職務。

抗戰勝利後,紅十字會工作重點轉移,以「服務社會,博愛人群」為宗旨,廣泛開展社會服務,確定改革目標為「使本會一切之事業,變消極性為積極性,變慈善性為社會性,變局部性為普遍性,成為劃時代一大轉變」。

要達成改革目標,需要法律的保駕護航。1947年11月13日,中國紅十字會在南京舉行理事會,通過「請政府頒布《紅十字會法》以崇體制案」,第一次明確表達依法建會的願望,可惜因各種原因,最終「胎死腹中」。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有著45年歷史的中國紅十字會也面臨著新的抉擇。1950年8月2日至3日,中國紅十字會協商改組會議在北京召開。

修訂新會章

「協商改組」本身就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在諸多社會團體中,中國紅十字會是惟一被「改組」而不是「接管」的,因為其是國際人道組織,在戰爭救護、災難救濟等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政府對其充滿期待,改組目的在於「使其組織健全,工作加強,以適應新的需要」。經過協商會議的努力,中國紅十字會順利完成改組工作,選出了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新理事會;通過了周恩來總理親筆修改的新會章,明確規定中國紅十字會為「中央政府領導下的人民衛生救護團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改組,中國紅十字會面目一新,事業發展呈現出良好勢頭,在國內廣泛開展醫療服務工作,無論在城市、在鄉村,還是在治理淮河等重大工程的工地上,都活躍著紅十字醫防服務隊的身影。

在國際歷史舞台上,紅十字會更為耀眼。1950年10月16日至21日,國際紅十字協會第二十一次理事會在摩納哥的蒙特卡羅城召開,出席的各國紅十字會代表團共57個。中國等12個國家紅十字會當選為執行委員會委員,五星紅旗第一次飄揚在國際會議的會場;1952年7月26日至8月7日,第十八屆國際紅十字大會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大會承認新中國紅十字會是中國惟一合法的全國性紅十字會,恢復了其在國際紅十字組織中的合法席位,這是新中國在國際組織中恢復的第一個合法席位。

中國紅十字會國際醫防大隊第一大隊出發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紅十字會先後派出七支國際醫防服務大隊共666人,在朝鮮戰地救死扶傷;1954年10月30日至11月12日,中國紅十字會代表團一行10人在團長李德全會長率領下,對日本進行了為期13天的友好訪問,揭開了中日關係史上新的一頁。1972年9月中日關係正常化,紅十字會的「破冰之旅」功不可沒。

春雷一聲響,風來滿眼春

1978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國紅十字事業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該年4月10日,國務院批轉《關於恢復紅十字會國內工作的報告》,至年底有廣州、長沙、天津、北京、上海、杭州、武漢、南京、瀋陽、西安、南寧等11個城市重建紅十字會,邁出改革「初步」。

1979年2月20日至24日,中國紅十字會在北京召開了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大會確定的改革目標和任務,就是「按照黨和政府的要求,結合過去的經驗和當前的實際,確定今後的工作任務,竭盡所能,把紅十字會的作用,在人民外交和人民救護事業中,充分地發揮出來」,為儘快實現四個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經過數年努力,中國紅十字會組織建設取得顯著成績,急救和輸血工作、紅十字青少年工作、社會福利事業以及國際交往等方面,也都成效可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紅十字事業的改革也向縱深推進,「四大」的召開就是一個新的轉折。

1985年5月31日至6月1日,中國紅十字會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明確提出「以實行人道主義為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努力發展群眾性的衛生救護和社會福利事業,積極貫徹對外開放的政策」,努力「把中國的紅十字會辦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紅十字會」,正式拉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紅十字事業的序幕。

以組織建設為重點,深化體制改革,尤其是將紅十字會從單純的「人民衛生救護團體」確定為「人民衛生救護、社會福利團體」,這種性質的拓展,使紅十字會在人道主義領域裡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1993年,是中國紅十字事業改革史上的重要節點。年初出台《中國紅十字會九十年代工作綱要》,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紅十字事業描繪了宏偉藍圖。

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實施,開始了依法建會的新時期。這是中國紅十字運動史上新的里程碑,圍繞貫徹紅十字會法,紅十字會在會務、業務諸多領域進行改革創新,事業發展蒸蒸日上。

不過,伴隨著中國特色紅十字事業的快速發展,體制問題的困擾越來越突出,如何破解發展難題、理順管理體制至關重要,成為改革的焦點、重點、難點所在。

1999年12月26日,經過不懈努力,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下發文件,就理順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管理體製做出明確規定,「將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由『衛生部代管』改由國務院領導聯繫」,在此基礎上,理順管理體制在全國範圍內鋪開。

新修訂的會法

2012年7月10日,國務院出台《關於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2015年7月9日,《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發布;2017年5月8日,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正式施行。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為中國紅十字會進一步推進改革創新,加強自身建設,迎接挑戰和實現全面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找到了方法、提供了保證。

改革不停頓,發展無盡期

歷史證明,沒有改革,就沒有中國紅十字事業的今天;同樣,沒有改革,也不會有中國紅十字事業的未來。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涉及自身建設、會務、業務等方方面面。面向未來,作為改革主體的紅十字人,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應有三點基本認識

一是要有改革意識和改革精神。改革意識是對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對事業發展促進作用的理性認識,沒有改革意識,就沒有改革的自覺行動和持久動力,改革就無從談起。有了改革意識,就要付諸改革行動,就需要一種改革精神,敢於面對事業發展中層出不窮的問題和瓶頸,敢於「啃硬骨頭」,甚至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百折不撓。改革精神是改革成敗的關鍵,也是自身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是要明確改革目標。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人道需求。目標明確,改革就有了方向感。在中國紅十字事業發展中,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凸顯,如人道資源動員能力不夠強,人道救助和服務能力不足,專業化人才缺乏,組織建設比較薄弱,公信力建設有待加強,會員管理會費收繳問題有待改進,志願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其中很大程度上跟體制機制有關。找准癥結,突出重點,從實際出發,以「依法治會」為指導,採取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加以破解。

三是對改革的艱巨性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挑戰性,艱巨性,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蹴而就。「攻堅戰」「持久戰」,是改革進程中的「常態」。以理順管理體製為例,自啟動至今,將近20年了,仍有許多縣級紅十字會沒有徹底理順,至於其中艱辛與曲折,更是一言難盡。再如新修訂的紅十字會法頒布施行後,增設「監事會」作為完善自我監督體系的重大改革舉措,要求各級紅十字會依法設立,但在落地過程中,卻是困難重重。作為改革者,一定要樹立、增強改革的信心和勇氣,去面對、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

改革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對紅十字人提出的時代課題。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不斷深化改革,紅十字組織才有生機與活力,中國特色紅十字事業才能實現健康持續發展,更好地「為國奉獻、為民造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推進人類和平進步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來源:《中國紅十字報》

作者:池子華(紅十字運動研究中心主任、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製作:武星辰

監製:張立光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紅十字會 的精彩文章:

留取光明在人間

TAG:中國紅十字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