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姐的繪本之旅

一姐的繪本之旅

就這周的公文究竟扯什麼,我已經從周一糾結到現在了,無數個念頭被掐滅。

周一在想,寫一下孫瑞玲老師講的「培養寶寶交往能力,讓寶寶成為社交小達人」吧,想了想還是等我實踐後再來談這個話題比較靠譜,沒有實踐沒有發言權,說比做總是來的容易些。

周二晚上帶一姐出來玩,碰上樓下的寶爸,然後他跟我聊,他家寶寶現在上幼兒園了,別人一周休兩天,他是一周上兩天,剩下的幾天在生病中……我就在想要不講講幼兒園寶寶易生病的緣由及怎麼來預防?材料都準備的差不多了,看了幾遍自己整理的內容,覺著好多大號已經寫的很好了,自己寫出來的這些作用效果應該不是很大,果斷放棄。

然後還是來個輕鬆的話題吧,講講自己的故事----一姐的繪本之旅。

一姐3個月左右就開始第一次接觸書,布書。首頁有「沙沙沙」響聲,有認識圖形啊,認識動物啊,認識顏色啊的那種。

這種書很小巧,大約大人巴掌大小,撕不爛。可能是它對我沒太有吸引力,我只是偶爾的拿來給一姐看,一姐拿在手中,就開始摸索著找書的那個吊環,在那咬啊咬的,有時候兩個小手還搓來搓去的,搓的那個「沙沙沙」聲聽的我渾身起雞皮疙瘩,她卻好像挺歡喜的樣子。

在一姐11個月之前這段時間內,我也只是斷斷續續的買過一些晚安故事之類的小故事書,還有就是「這是什麼啊?」「是什麼落下來了」等一些簡單的認知書。

沒事了就拿起這些書給她看。那個月齡的她,特喜歡撕書,只要是那個時候的她看的書基本上都已經被摧殘的面目全非了。

在一姐11個月左右的時候,我開始了解繪本,然後我被繪本吸引了。我記得那個時候,我是特別嫉妒一姐的,多幸福啊,還有繪本看,我小時候都不知道繪本為何物?

更讓我不解的是,為啥這麼好看的繪本,對她沒有吸引力。每次打開一本繪本,一姐看不到2分鐘就不耐煩了,一兩下翻完書,扔一邊去了!我那脾氣如炒鍋里的玉米粒,「膨一下」就要爆了!

好吧!我忍了。我告訴自己可能是我開啟的方式不對。於是,我就開始研究,這個年齡的小寶寶從什麼樣的繪本開始?怎麼引起寶寶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被動的買了好多不同類型的書,洞洞書啊,3D遊戲書啊等等。

我發現,凡是能「玩」的一些書,她就能看半天。比如,洞洞書,我在給她看洞洞書的時候,會拿她喜歡的一些玩具放到洞洞處,讓她去摸,然後再變魔法似的拿出來玩具給她看,她就會感覺這樣好好玩,然後會一遍一遍的拿給你她喜歡的東西讓你重複去做。

還有就是,有她認識的事物,或著有她比較喜歡的小動物的繪本,她也會比較認真的看。每次一看到繪本上有自己熟悉的東西,她都感覺好驚喜,「啊啊」的指著繪本,好像在說:呀!這個我認識。

不管她喜歡或者不喜歡,她已經踏上了繪本之路。從她11個月開始,我就堅持每天晚上陪著她看繪本,已經堅持了快1年的時間了,當然,遇到出去玩的累的時候,一姐或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我也會偶爾的偷個懶,給自己給一姐放個假。(PS:我都懷疑自己這三分鐘熱度的人,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呢?難道是母愛給了我力量?)

在1歲半之前的那半年裡,基本都是我講我的,她玩她的,但每次我講到她能理解或感興趣的地方,她便跑來跟我互動下。其實在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是三天打漁,兩天晒網。後來加了個群,互相監督,每天打卡,慢慢的習慣就養成了。

一姐現在快1歲9個月了,對繪本的喜愛程度也提高了很多。從開始的躲,逃,邊聽邊玩,到現在自己開始點繪本看,自己拿著繪本在那邊比劃邊講,儼然一幅媽媽講繪本的樣子(至於講的什麼,好像除了她自己別人都聽不懂)。有時候,我講著講著繪本,她會從被窩爬出來,去模仿繪本里的情境,因為之前為了吸引一姐注意力,我會把繪本的故事演繹出來,然後她就記住了,當我再次給她看的時候,她就會學著我演的樣子演給我看,那模樣要多搞笑有多搞笑,你可以腦補一下。

一姐點繪本也很有意思,比如,她想看《我的媽媽》,她會說「媽媽」,看《生活小情境》的那本書,她會說「爺爺」,因為封面上是爸爸媽媽領著小姐姐去看爺爺奶奶的畫面,而一姐回老家一般都是看爺爺,奶奶在這陪著她呢,所以她就給這本書起名「爺爺」;看《母雞蘿絲去散步》,她會說「雞」……每一本她熟悉的繪本都有她自己的命名。

最近陪一姐看繪本,我會從繪本封面給她講解,因為她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理解能力,從封面講解更能啟發她去思考。看繪本封面的時候,我會說:來猜猜這本書講了什麼呢?剛開始一姐當然不會那麼配合我,她會不等我開口的時候,就已經翻到了她喜歡的那一頁。(捂臉,當媽好難,當一姐的媽像似天天被打臉,有時這腦子真的跟不上一姐的進度)

不過一姐已經進入繪本的正軌了,慢慢來,不急,相信繪本帶來的驚喜會越來越多的呢!

未來還很長,繪本之旅才剛剛開始!希望在我們相伴的日子裡,都會有繪本相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筱曉潤 的精彩文章:

TAG:筱曉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