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實力深不可測,在他面前諸葛亮只能算小弟,結果卻被孫權羞辱

此人實力深不可測,在他面前諸葛亮只能算小弟,結果卻被孫權羞辱

文:立早閑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三國演義》中,劉備初識諸葛瑾,是第二次到隆中諸葛亮草廬時,誤認諸葛均為諸葛亮。諸葛均糾正時有提到諸葛瑾,即長兄諸葛瑾,現在江東孫仲謀處為幕賓。而諸葛瑾正式出場則是諸葛亮獨自一人赴江東聯吳抗曹之際,欲見孫權時在中門見到諸葛瑾。諸葛亮竟然能在孫權設在柴桑臨時指揮部的中門碰見諸葛瑾,如不是孫權有意安排那就是諸葛瑾江東混得風生水起,可自由出入孫權指揮部,算是孫權的股肱之人。

乍一看,諸葛瑾在歷史上除了是諸葛亮的親哥哥,其它什麼都不是。其歷史傳紀可簡略為四句話,即諸葛瑾,諸葛亮之兄,經魯肅推薦,為東吳效力。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努力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呂蒙病逝後,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後,諸葛謹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而演義記載卻只有三句話,前兩句跟歷史傳記一模一樣,一字不差。只是第三句話不一樣,即曾於劉備伐吳之際出使求和,但未成功。總而言之,諸葛瑾的一生,沒有辦成過一件事兒,卻步步高升,善始善終。反觀諸葛瑾的人生遠沒有諸葛亮那麼精彩,卻極為耐人尋味。

歷史上有個與諸葛瑾有關的軼事典故,即諸葛瑾之驢。這個典故表面看似諸葛瑾之子諸葛恪機敏,為父解圍;實際上是諸葛瑾不一樣的為人處事。原著是這樣記載:權見諸葛瑾面長,乃令人牽一驢來,用粉筆書其面曰:「諸葛子瑜」。眾皆大笑。恪趨至前,取粉筆添二字於其下曰:「諸葛子瑜之驢」。滿座之人,無不驚訝。

這段記載中即沒有描寫諸葛瑾被孫權當眾侮辱時任何錶情及行為,也沒有刻畫諸葛恪傳承父辱子死的氣節。只是簡明扼要敘述一個君臣在一起喝酒時的小插曲。這個小插曲中,不難看出諸葛瑾的另類人生態度,即露拙。

其一,露拙是一種另類本能。

後人常以「無為」恰如其分地概括出諸葛瑾在江東不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平凡的業績。藏拙本是人的本性。然而有時露拙一二不乏是一種不一樣的人生之道。諸葛瑾在面對江東集團群臣上下一致嘲笑其臉長而像驢之時,本應滿臉羞愧,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躲起來。或是不理智的舉動,立馬離座進行反駁一二,而後就憤然離去。而諸葛瑾卻不爭不辯不惱不怒,甚至不喜不悲不憂不恨,泰山壓於頂而面不改色的淡定,以自己相貌的缺陷或不足,作為孫吳各方政治勢力取笑的資本,從而博得異地他國群臣們的支持,厚植根基,站穩腳跟,成為孫吳政壇的不倒翁。

其二,露拙是一種技巧。

相貌缺陷是遺傳父母,不以個人的意志而轉移。諸葛瑾以自己的先天不足來掩蔽除了相貌以外的「拙」,而不是把吸引人的「妙」當成「拙」,藏起來。人無完人,偶或「露露拙」未必就是壞事。江東君臣上下一下子就看透諸葛瑾的為人為官之本質,畢竟有「拙」之人真實可信,無「拙」之人,甚是可怕。特別是人生職場上,露拙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

其三,露拙是一種智慧。

與其說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技巧,倒不如說露拙是一種深藏不露的智慧。諸葛瑾深懂處世哲學,知道在江東集團莫爭一時長短,才是長久之安身立命之大計。諸葛瑾以臉長似驢時不時露拙一下,博得眾人開口大笑,以個人之窘化作是君臣和諧共樂。在露拙的同時,諸葛瑾卻冷眼旁觀、分析局勢變化,必要時,總能一語點醒夢中人,以此結交江東各方勢力。

諸葛瑾,孤身避亂於江東,在江東起步發展,根深蒂固,位居人臣,成為孫吳政壇不倒翁。露拙無非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封神時代,最強十大法寶都有啥?一神秘人出手,可以秒殺太上老君!
封神時代,此神身份超神秘?曾對決最強妖王,師父實力堪比老君!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