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AI以令物聯網,vivo不再是一家單純的手機廠商了
從現在開始,你眼前的vivo可能不再只是一家單純的手機廠商了。
vivo 在北京舉辦2018開發者大會,正式宣布對外開放AI能力,並且宣稱要把AI能力嵌入到物聯網終端,動起了AI+IoT的腦筋。
vivo的開放歷程和邏輯
vivo開發者平台於2016年4月就已經正式對外開放 ,至今恰好兩年。
vivo的開放邏輯很明確,手機為控制中樞,AI為基礎,技術為支撐,串聯起廣大開發者在內容、硬體、技術和生態層面的合作,搭建一個完整的智能生活服務場景。
這其中,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基礎就是AI。
手機廠商對AI的布局要追溯到2016年,彼時無論是蘋果、華為、OV都在手機終端加持了人工智慧的亮點,不過用戶感知比較少,一方面是AI無法對手機外形帶來改變,另一方面AI的產品體驗也微乎其微。
直到2017年下半年開始,手機廠商的AI噱頭呈現集體爆發,應了那句「不是AI手機都不好意思發新品」。
對於vivo來說,2015年旗下產品就配備了智慧引擎,2017年,vivo分別在杭州、聖地亞哥成立人工演算法團隊,再次加大對人工智慧的投入。
伴隨著人工智慧全新品牌形象 Jovi 的誕生,代表著它開啟人工智慧的序幕,Jovi 可以說承載了vivo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判斷和想法。
而對於用戶而言,面對大量的信息冗餘,手機如何幫助他們通過AI更快速精準的找到想要的內容,並智能化的去處理一些日常問題,就變成這個階段用戶的核心訴求。
簡單來說,vivo是要把手機升級為物聯網中樞平台,同時連接用戶和開發者,打通雙邊的需求。
如何打通開發者和用戶之間的關係?
為了能夠連接更多開發者,vivo在開發者大會上宣布了一系列的新舉措。
比如在應用分發方面,vivo平台會開放流量、賬戶支付、運營、大數據核心能力。在流量扶持上,vivo則推出了繁星計劃,正式對外免費開放極光獎、新品速遞、福利專區、卡券推薦等資源。
用戶層面,以vivo展示的「全局識別」入口場景為例,可以讓手機在任何場景下,點擊感興趣的文本或圖片,系統能快速通過AI演算法識別用戶意圖,展示應用卡片或快應用入口,為用戶提供相應服務。
舉個例子,有個朋友通過微信和你聊天,說最近有個叫《頭號玩家》的電影不錯,推薦你去看。你如果想看這部電影的影評或想要在線購買電影票,只需要點擊這段聊天記錄,系統會識別出《頭號玩家》 是部影片,並彈出第三方服務商,如貓眼提供的影評或訂票快應用卡片,直接點擊即可查看或購票。
毫無疑問,這加快了用戶使用手機效率的提升,也縮短了場景之間切換的時間。
事實上,就在過去不久的3月20日,vivo聯合其他九大手機廠商共同發布了快應用標準,讓用戶可以即點即用,縮短用戶的轉化路徑。
「我們希望能夠發掘更多貼近用戶使用習慣的場景,並利用AI的能力讓開發者的產品深度嵌入用戶的使用場景中,從而讓用戶便捷的使用,也為開發者帶來更多流量」,vivo的內部核心人員曾表示。
物聯網時代,手機廠商角色的轉變
物聯網時代,vivo的轉變也很容易理解。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智能手機的爆發,隨之而來的是數字生活的膨脹,手機承載的內容也開始變多,加上5G、AI的逐漸普及和落地。
一部手機不僅能夠連接並控制各場景的設備,甚至可以通過手機內置的AI模塊對一些場景進行高效運算和傳輸,根據用戶的使用場景,實現多設備聯動。
從手機廠商的角度來說,本身就有足夠多的智能設備下沉到用戶群體,每一個家庭用戶的手中都相當於拿著一個智能家居的交互中樞。同時,巨大的存量用戶都可以通過手機直接轉換為智能家居用戶。
畢竟行業已經篤定,物聯網的第一站就是智能家居。
vivo的開放,則意味著手機廠商不再是智能家庭里的一個智能設備(手機)的提供商,而是扮演著平台角色,開始了物聯網時代的探索式轉型。
這種改變背後還有一個不可不提的因素是,在手機市場整體下滑的情況下,手機廠商必然面臨轉型,比如典型如小米,早就在構建生態鏈,華為則大步伐布局筆記本市場,OPPO在推AR,而vivo則走起了技術開放之路。
某種意義上來說,物聯網時代的手機廠商轉型,是一個防止落後的途徑,也是大趨勢面前必然的選擇。
如果某一天,哪一家手機廠商的主要營收來源不再是賣手機,也無需驚訝。
※吝嗇的全球首富:為什麼亞馬遜 CEO 貝索斯不愛搞慈善?
※建立精準健康管理矩陣,「健康有益」從健康意識傳播+行為干預入手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