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王常在主任教你預防百種疾病

中醫王常在主任教你預防百種疾病

人體身上有很多穴位,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

穴位養生是中醫養生方法之一,有些穴位對人體有很大的作用,能防治疾病,還具有一定的養生作用。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來學習如何按壓這幾個養生黃金穴位。

內關穴

內關穴是八脈交匯穴,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仰掌微屈腕關節,掌後第一橫紋上2寸,在兩條大筋之間。《針灸大成》就有記載:「主手中風熱,失志,心痛,目赤,支滿肘攣。實則心暴痛瀉之,虛則頭強補之。」內關穴是心包經「絡」穴,中醫里用來治療心臟病的核心穴位,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經常按摩內關穴,可起到一個保護心臟的作用,能夠寧心安神、理氣止痛,還可以治療暈車、暈船等,對懷孕前3個月噁心、嘔吐的妊娠反應療效也很好。

按壓時屈臂手心向上,用另一手大拇指按壓穴位。稍用力,以感酸、脹為度,左右各按1—2分鐘。

「足三里」

《靈樞》有云: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足三里。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外膝眼往下量四橫指距脛骨外一橫指處。「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傳統中醫認為,常按此穴可增進食慾、幫助消化,還可改善心臟功能、調節心律,提高防禦疾病的能力。是調理脾胃,調補氣血,疏通經絡,扶正培元,是治療胃腸疾病的重要穴位。

「養胃治胃?按准中脘穴」

中脘穴在《脈經》名中管,屬奇經八脈的任脈,是胃的募穴,能夠調動胃經的元氣,具有疏肝養胃、消食導滯、和胃健脾的功效,緩解治療胃痛、腹痛、腹脹、嘔逆、納呆、反胃、食不化、治療慢性胃炎、也能緩解治療腸鳴、泄瀉、便秘、便血等。中脘穴也具有減肥瘦身的作用,而且經常按摩中脘穴就是促消化、促氣血的化生源頭,使臉色紅潤,延緩女性的衰老。

中脘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胃痛時揉按中脘穴幾分鐘,就能有效止痛。

「手腳冰冷、生理不順,勤按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位於在小腿內側,屈膝成直角,在踝關節內側,內踝尖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寬,按壓有一骨頭為脛骨,此穴位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三陰交首見於《黃帝明堂經》,部位在「內踝上八寸」,指足部的脾、肝、腎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

調節內分泌,多按關元穴可以幫助我們維持年輕,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具有保養子宮和卵巢、改善性冷淡,緩解治療月經失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帶下、陰道炎等功效。

「胸悶氣喘常按膻中穴」

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之中點,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按摩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治療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按摩膻中穴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刺激該穴可通過調節神經功能,鬆弛平滑肌,擴張冠狀血管及消化道內腔徑等作用,有人取膻中穴採用雀啄術治四肢麻木、兔腦垂體埋藏治療支氣管哮喘、針刺拔罐治小兒急性支氣管炎,膻中透鳩尾治急性心肌梗塞、心絞痛,配乳根針刺治乳汁不通等都收到良好療效。按摩時一般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為好,每次揉按十秒左右為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疾病不能拖 的精彩文章:

關於胸悶的一些概述,以及該如何預防
中醫里五味指的是哪五味?關於五味的概述

TAG:疾病不能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