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暢銷葯累積銷售額PK!僅這6大品種進「千億俱樂部」

暢銷葯累積銷售額PK!僅這6大品種進「千億俱樂部」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EvaluatePharma的數據,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6隻藥品上市後創造的累積銷售額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立普妥(Lipitor)、修美樂(Humira)和Epogen位列前三。

表1 超級「重磅炸彈」:目前累積銷售額規模最大的十個產品

EvaluatePharma指出,如果表現符合預期,到2022年年底,還將有4隻產品加入「千億俱樂部」。值得注意的是,邁進千億美元銷售門檻的主要是生物製劑,尤其在美國,這類產品受益於巨大的定價能力以及較長的獨家銷售期,後一優勢令小分子藥物往往只能 「望洋興嘆」。

不過,如果美國FDA局長斯科特·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近日的表態會轉化為行動,生物葯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上述優勢將會逐漸消解。

生物葯更易暢銷

在日前美國健康保險計劃舉行的年度會議上,戈特利布直言,目前的一些做法阻礙了新興生物類似葯領域的發展。眾所周知,美國的生物類似葯發展大大落後於歐洲。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原研葯生產廠家在保護其知識產權上不遺餘力地投入大筆資金;廣大醫生對使用生物類似葯仍然感到不放心;生物類似葯監管路徑的建立處於滯後狀態。

在承諾FDA將大力培育生物類似藥行業的同時,戈特利布也指出,一些原研葯生產廠家通過提供返利優惠、簽署獨家銷售協議,其與藥品福利管理機構(PBM)、保險公司之間的這些約定做法實際上操縱了整個系統,也削弱了生物類似葯開發企業的經濟動力。

戈特利布並非是第一個注意到這種情況的人,輝瑞(Pfizer)對強生(Johnson & Johnson)提起的訴訟也間接提到了類似問題。輝瑞稱,強生利用簽署反競爭性合同來保護其藥物類克(Remicade)在美國市場的特許經營權。類克是商業化最成功的藥物之一,未來,其銷售紀錄將會因為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延遲而得到進一步加強。

當然,葯企的商業手段只是幫助生物葯取得如此讓人垂涎欲滴的銷售業績的一個因素。事實上,這類產品在臨床療效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許多產品還獲批了多種適應症。比如,修美樂、類克和Enbrel等抗TNF藥物被批准用於範圍廣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此外,從表1可以看出,單克隆抗體和重組蛋白藥物通常要比小分子藥物享受更長的獨家銷售權。這反映了生物製劑具有更大的複雜性,這個論點也被生產廠家用來設定比傳統藥物高得多的價格,是生物製劑擁有商業優勢的另外一個原因。

修美樂未來或登頂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項分析中,生物製劑的統治地位只會有增無減。據預測,到2022年,只有3隻小分子藥物仍然位列超級「重磅炸彈」前十榜單內,分別是立普妥、Advair和Revlimid。

表2 超級「重磅炸彈」:預計到2022年累積銷售規模最大的十個產品

需要指出的是,表2所作的預測中有幾隻產品存在關鍵性的影響因素,這將決定它們未來的銷售業績。

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的重要產品Advair就是其中之一:該葯的專利已經過期,但是,美國監管部門對其仿製葯的批准處於停滯狀態,這使得Advair在美國市場的未來銷售表現取決於FDA;Enbrel還在千方百計的維護自己的專利期,安進(Amgen)正在為該葯擁有的美國知識產權進行辯護,力圖將其專利再延長10年。如果成功,這將進一步延長Enbrel的獨家銷售權。

為應對生物類似葯威脅,艾伯維(AbbVie)與安進達成了專利和解協議,推遲後者的修美樂生物類似葯上市時間。

這些額外延長的時間將幫助修美樂搶奪超級「重磅炸彈」排行榜上的頭把交椅,到2020年,其將取代立普妥登頂。預計未來5年,艾伯維這隻超重磅產品在美國市場每年將創造140億美元的銷售額。但根據預測,屆時排名第二的立普妥僅靠14年的專利保護期就創下如此成績,這也說明了這隻品牌藥物的能量之大。

潛力最大十品種

修美樂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原因還在於該葯仍然有許多潛力可挖。表3分析顯示,未來5年該葯預計實現的累積銷售額將接近其上市至今,用14年時間所取得的銷售成績。Revlimid在這方面看起來也很相似,這表明該葯的前景對新基醫藥十分重要。

在潛力榜單中,近年被推向市場的腫瘤免疫產品Keytruda和Opdivo等是較為年輕的面孔。

表3 最大潛力藥物:2018-2022年累積銷售額最大的十個產品

數據來源:EvaluatePharma

事實上,擁有這些潛力最大的藥物也意味著巨大的壓力,儘管大多數製藥公司認為這是一個幸福的煩惱。但戈特利布近日發表的干預性講話是一個跡象:今後製藥公司要積累如此巨大的經營收益將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美國已經意識到自己在醫療保健領域最為揮霍。

但是,如果Enbrel最後出現在表3中的預測成真,那麼這種變化預計將不會很快發生。因為如果20年前上市的產品在未來幾年仍被認為是全球贏利最為豐厚的產品之一,那麼,在加大市場競爭力度和控制藥品價格上,美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編譯 王迪

■來源 EP Vantage

■編輯 陳雪薇

★更多深度報道見《醫藥經濟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藥經濟報 的精彩文章:

競爭環境生變,大品種如何培育?行業大咖這麼說……

TAG:醫藥經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