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奇的「玻璃」瓶

神奇的「玻璃」瓶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上周,在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會,記者看到了兩個特殊的「玻璃」瓶,據藏友老鄭介紹,這兩個瓶子是唐代的,其中一個是注子,另一個是凈瓶。記者看到,這兩個瓶子通體透明,彷彿玻璃一般,摸上去卻有一種略軟的感覺,並不似今日玻璃那樣堅硬。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張保慶一語道破,「這是琉璃」。

記者以前見過不少琉璃製品,比如清代的琉璃手串、琉璃配飾等等,基本都是半透明的,像這樣純透明的凈瓶還是頭一次見。據琉璃瓶持有者藏友老鄭說,在古代,琉璃非常稀少,根本不可能走入尋常百姓家,只有皇家貴胄和佛門寺廟方可使用,而凈瓶是佛門法器,故老鄭猜測,這兩個琉璃瓶在當時應該是作為佛教法器而使用的。

接著,老鄭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另外兩件寶貝,其中一件是「琉璃缽」,另一件是個帶刺的球體,這引起了記者的好奇。琉璃缽不難理解,八成應該是佛門器具,而這個帶刺的琉璃球,在場的藏友們都拿不準,不知道是何物。您知道嗎?歡迎在我們微信公眾號後台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哦!

張保慶告訴記者,琉璃聽起來似乎神秘,其實它表面釉的材質就是二氧化硅,和現代的玻璃成分一樣。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在世界範圍內,最早的琉璃發現於四千年前的兩河流域,也就是如今的西亞地區;而在中國,琉璃製品則出現較晚,距今約兩千五百年,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中多有發現。

1965年,越王勾踐劍出土,人們往往驚奇於這把劍的鍛造技術,卻忽略了劍身上鑲嵌了兩塊小小的藍琉璃,這基本上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真正琉璃。據分析,這兩塊琉璃主要成分是鉀鈣硅酸鹽,這種化學成分的琉璃是在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地區所沒有的,也由此可見,中國長江流域最早的古琉璃製備技術可能從原始瓷釉技術演變而來,而不是從國外傳來。

記者想起,前幾年在參觀西安法門寺地宮時,曾經有一些透明琉璃藏品,甚至有琉璃茶盞和茶托,同時也有藏友老鄭帶來的琉璃凈瓶這樣的佛門法器,看來,老鄭猜得沒錯,果真是佛門法器。

來源:大河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報 的精彩文章:

信陽90後警犬訓導員:警犬受訓3個月便協助破案立功
共享電動單車空降信陽 掃碼開鎖需定點借還

TAG: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