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朝末年,皇帝如果要想存活,投奔宗室好還是投奔權臣好?結果觸目驚心

王朝末年,皇帝如果要想存活,投奔宗室好還是投奔權臣好?結果觸目驚心

皇帝在亂世,投宗室不如投權臣。投奔實力派權臣,有兩個可能。第一個可能是碰到一個岳飛,宗澤這樣的,替你把天下打下來交給你,自己恭守臣節,這樣天下失而復得,當然是最好的結果。這樣的例子很稀少,郭子儀就是一個。

更可能就是碰到曹操和宇文泰,他們會利用你的名義討伐天下,然後逐漸的架空你的朝廷,到後來天下就是他們的了。如果禪讓之後,對方對你很放心,還會封你一個王或者公,給你一小塊地延續社稷,在那塊小地方上依然做自己的皇帝,就像漢獻帝一樣。

當然,這時候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碰到劉裕這種草根,或者楊堅這種對你不放心的,那就自求下輩子不要托生在帝王家。但是好歹,還有一個體體面面繼續生活的可能,看新皇帝的心情。

而如果投奔宗室,比如漢獻帝投奔了劉表或者劉璋。前期和權臣一樣,主要工作是對外。但是當地盤大了,難道你讓宗室把自己的江山,自己的手下雙手奉上么?然後因為帝王家自有制度,你只能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又不能立自己的叔叔伯伯為太子。怎麼辦呢?

要麼就狠心,把所有自己的兒子都弄死或者弄失蹤,讓自己絕後,這樣等等,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傳位給宗室或者宗室的兒子,然後自己當個太上皇。如果不捨得這麼做,那麼接下來很可能就是自己不明不白的死掉了還沒有遺詔,然後大臣們「國賴長君」的把宗室推舉成新的皇帝。國號不會變,但是這一支是徹底是沒戲了。

自古以來,除了父子兄弟之間的禪讓,倒著的「內禪」——也就是小輩禪讓給同族的長輩,幾乎都充滿了兇險和陰謀。

要麼是權臣在背後操縱,比如南朝梁的蕭方智之於蕭淵明;比如北魏的元曄之於元恭,要麼就是長輩直接奪了小輩的位子,比如大晉趙王司馬倫之於司馬衷,南朝齊蕭鸞之於蕭昭文,司馬衷被幽禁,蕭昭文被殺,這兩位的下場都比漢獻帝,陳留王差多了。

權臣想篡位,還面臨很多的壓力,畢竟自己不是天潢貴胄,天下人很難驟然接受改朝換代;但是宗室要篡位,無論是心理壓力還是外界的接受能力都要強很多,就像唐宣宗死後,宦官擁立懿宗的時候,宰相夏侯孜就曾說「但是李氏子孫,內大臣立定,外大臣即北面事之」。而對皇帝來說,距離自己最近的,就是對自己最危險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橙子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武松打虎前喝的十八碗酒,為什麼不倒在一個碗,而要分十八個碗呢,原因很簡單!
若論誰是三國時代第一文豪,除了他誰還能配得上這個稱號?

TAG:小橙子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