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中國人不願買三星了?

為什麼中國人不願買三星了?

今天的中國市場,是全球品牌的天堂,也是創新落伍者的地獄。對於這一點,三星手機有著最切身的感受。

根據市場研究數據顯示,在2017年第四季度,三星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已由2013年的20%暴跌至0.8%。從中國最暢銷的安卓機,到如今的門庭冷落,在短短5年的時間裡,韓國人坐了一趟過山車。

縱觀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上所經歷的輝煌和敗落,可謂皆由「創新」一詞開始。

作為韓國最大的企業集團,三星在1988年推出了首款手機——SH-100。由於當時的科技局限性,它的屏幕並不能顯示太多的內容,就連電話號碼都顯示不完整。不過,這款大哥大正是三星公司敲開這個行業巨門的第一款意義上的手機。

2002年,SCH-X430的推出使三星進入彩屏時代,雖然它的出現在三星的手機技術上有跨時代的意義。可是在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同類行業的激烈競爭下,這部新款並未一鳴驚人。

於是,在諾基亞大賺特賺的時候,三星選擇了隱忍。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提升對產業鏈的重視,並生產自己的處理器、液晶面板、儲存器,甚至是CMOS晶元。卧薪嘗膽,等待時機。

一個新技術、新產品乃至新行業的興起和普及,必然離不開一個真正品牌的崛起與帶動。蘋果扮演了這個先驅的角色,而三星也得到了爆發的機會。

人的需求永無止境,對視野的追求也一樣。iPhone引發的革新驚喜逐漸平息,對更大屏幕的渴望悄然上位。

2010年6月,搶在天才喬布斯之前,第一部三星Galaxy S系列上市,正式開啟了大屏手機的時代。在接下來的兩年里,三星接連發布Galaxy和Note系列大屏手機,奠定了其在大屏中高端手機中的核心競爭力。其中,Galaxy S3在不到3個月內銷量達到1000萬部,成為三星史上銷售最快的手機之一。據統計,三星在2012年銷售了大約3060萬台智能手機,佔據了17.7%的市場份額,為2011年的三倍。

回顧智能手機發展史,如果說蘋果最大的創新是把個人電腦的功能導入手機。通過引入觸屏等方法,讓小手機具備大電腦的功能,那麼三星手機最大的創新,就是當iPhone 5還在使用4英寸屏幕時,率先推出了5.5英寸大屏的Galaxy Note 2。正是靠這一簡單卻恰合消費者需求的創新,三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並一度在銷量等方面超越了蘋果。

但令人失望的是,三星手機自此再未拿出「做大屏幕」這樣的創新,反而搞出虹膜識別等看似新奇、實則有違常識和消費者真實需求的「偽」創新。例如,2014年發布的三星Galaxy Note Edge,雖然成為全球首部曲面側屏幕的超大屏智能機,但是並沒有給三星品牌的提升帶來更多助益,淪入減價銷售的尷尬境地。因為所謂的側屏幕,根本不是大眾的普遍所需。

真正的創新是進行「正確的改變」。何謂正確? 一是切合消費者真實需求,符合常識。其次是著眼品類、品質、品牌大局,而非細節上的小題大做。

許多業內人士將2017年作為三星在中國市場的「拐點」。因為在此期間,三星發生了Note7「電池爆炸」、中韓關係不穩等負面因素的干擾。然而這些並不是三星在華銷量暴跌的根本原因。有效「創新」停滯,無法滿足新產生的消費需求,讓消費者找不到必須買你的理由,才是三星需要思考的問題所在。

一個企業的成功,在於通過優秀產品,營造被市場認可和尊重的品牌。因為產品才是搭載品牌所有信息的唯一載體,而不是那些無效的創新和花里胡哨的商業模式。這一點,即使對於蘋果也一樣。近年,iPhone的銷量在中國市場也不斷萎縮。據統計,蘋果2017全年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佔有率11%與國產品牌小米大致相同。而2016年、2017年分別下降23.2%、8.3%。在廉價版、顏色、無線耳機、全屏幕等手法用盡之後,庫克還能拿出什麼止住頹勢,人們拭目以待。

今天的中國市場,是全球品牌的天堂,也是創新落伍者的地獄。對於這一點,三星手機有著最切身的感受。

根據市場研究數據顯示,在2017年第四季度,三星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已由2013年的20%暴跌至0.8%。從中國最暢銷的安卓機,到如今的門庭冷落,在短短5年的時間裡,韓國人坐了一趟過山車。

縱觀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上所經歷的輝煌和敗落,可謂皆由「創新」一詞開始。

作為韓國最大的企業集團,三星在1988年推出了首款手機——SH-100。由於當時的科技局限性,它的屏幕並不能顯示太多的內容,就連電話號碼都顯示不完整。不過,這款大哥大正是三星公司敲開這個行業巨門的第一款意義上的手機。

2002年,SCH-X430的推出使三星進入彩屏時代,雖然它的出現在三星的手機技術上有跨時代的意義。可是在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同類行業的激烈競爭下,這部新款並未一鳴驚人。

於是,在諾基亞大賺特賺的時候,三星選擇了隱忍。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提升對產業鏈的重視,並生產自己的處理器、液晶面板、儲存器,甚至是CMOS晶元。卧薪嘗膽,等待時機。

一個新技術、新產品乃至新行業的興起和普及,必然離不開一個真正品牌的崛起與帶動。蘋果扮演了這個先驅的角色,而三星也得到了爆發的機會。

人的需求永無止境,對視野的追求也一樣。iPhone引發的革新驚喜逐漸平息,對更大屏幕的渴望悄然上位。

2010年6月,搶在天才喬布斯之前,第一部三星Galaxy S系列上市,正式開啟了大屏手機的時代。在接下來的兩年里,三星接連發布Galaxy和Note系列大屏手機,奠定了其在大屏中高端手機中的核心競爭力。其中,Galaxy S3在不到3個月內銷量達到1000萬部,成為三星史上銷售最快的手機之一。據統計,三星在2012年銷售了大約3060萬台智能手機,佔據了17.7%的市場份額,為2011年的三倍。

回顧智能手機發展史,如果說蘋果最大的創新是把個人電腦的功能導入手機。通過引入觸屏等方法,讓小手機具備大電腦的功能,那麼三星手機最大的創新,就是當iPhone 5還在使用4英寸屏幕時,率先推出了5.5英寸大屏的Galaxy Note 2。正是靠這一簡單卻恰合消費者需求的創新,三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並一度在銷量等方面超越了蘋果。

但令人失望的是,三星手機自此再未拿出「做大屏幕」這樣的創新,反而搞出虹膜識別等看似新奇、實則有違常識和消費者真實需求的「偽」創新。例如,2014年發布的三星Galaxy Note Edge,雖然成為全球首部曲面側屏幕的超大屏智能機,但是並沒有給三星品牌的提升帶來更多助益,淪入減價銷售的尷尬境地。因為所謂的側屏幕,根本不是大眾的普遍所需。

真正的創新是進行「正確的改變」。何謂正確? 一是切合消費者真實需求,符合常識。其次是著眼品類、品質、品牌大局,而非細節上的小題大做。

許多業內人士將2017年作為三星在中國市場的「拐點」。因為在此期間,三星發生了Note7「電池爆炸」、中韓關係不穩等負面因素的干擾。然而這些並不是三星在華銷量暴跌的根本原因。有效「創新」停滯,無法滿足新產生的消費需求,讓消費者找不到必須買你的理由,才是三星需要思考的問題所在。

一個企業的成功,在於通過優秀產品,營造被市場認可和尊重的品牌。因為產品才是搭載品牌所有信息的唯一載體,而不是那些無效的創新和花里胡哨的商業模式。這一點,即使對於蘋果也一樣。近年,iPhone的銷量在中國市場也不斷萎縮。據統計,蘋果2017全年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佔有率11%與國產品牌小米大致相同。而2016年、2017年分別下降23.2%、8.3%。在廉價版、顏色、無線耳機、全屏幕等手法用盡之後,庫克還能拿出什麼止住頹勢,人們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品牌網 的精彩文章:

國產手機品牌,不要成為下一個鴻茅藥酒

TAG:中國國家品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