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征服南中國「吃貨」 卻沒幾人知產地 南沙青蟹「為他人作嫁衣裳」多年,亟待轉型

征服南中國「吃貨」 卻沒幾人知產地 南沙青蟹「為他人作嫁衣裳」多年,亟待轉型

珠江口鹹淡水交匯的環境優勢、投喂河藍蛤等原生態餌料、超低密度的粗放型養殖模式,造就了南沙(圍墾)青蟹「殼薄、肉多,味美」的特質,圍墾青蟹也取得了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但是,很多人卻不知「南沙有青蟹」,青蟹養殖戶也抱怨「南沙青蟹就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近日,《海洋與漁業》記者從廣州南沙(圍墾)青蟹養殖區了解到,南沙青蟹面臨著養殖技術落後、產量上不去、利潤空間小、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問題,亟待轉型。

以原生態超低密度粗放型養殖為主

南沙青蟹主要養殖區位於珠江出海口,地處廣州市最南端南沙區,鄰近內伶仃洋,屬於鹹淡水交匯處。該地區底層以沙質為主,且具有溫暖、多雨、濕潤,夏長冬短的特點,是出產優質青蟹的理想養殖場。

據了解,南沙區水產養殖面積約 12萬畝,南沙青蟹養殖面積約為 5萬畝,其中廣州南沙圍墾開發公司轄區青蟹養殖面積近 4萬畝,是南沙青蟹主產區,與圍墾公司簽了耕地合同的農戶約 600戶。

南沙青蟹一直沿用原生態、超低密度的粗放型養殖模式,大多採用蟹、蝦、魚生態混養。養殖塘一般混養鯔魚、黃鰭鯛、大頭魚、草魚等;蝦的話一般是斑節對蝦,部分為南美白對蝦。

2014年 1月,南沙青蟹通過了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需求大,卻為他人作嫁衣裳

《海洋與漁業》記者來到南沙區新墾鎮的青蟹養殖基地,放眼望去,是排列得整整齊齊的池塘,以 50畝為面積劃分,連片鋪開。池塘形狀皆為長方形,長寬比 5∶ 1,據21號塘的養殖戶陳順添介紹,這裡基本上都採取魚蝦蟹混養模式,這麼大的水面,其實投苗量並不高。

當記者問到具體的投苗密度時,另一位青蟹養殖戶林偉鈞呵呵地笑,沒有給出一個準確的數字,後來直接說「放多少苗,得看你有多少本!」

與記者同行的青蟹養殖戶黎海棠透露,大多養殖戶都是從蕉農轉行過來的,沒有太多的養殖經驗,所以投苗量完全是看養殖戶能承受多大的風險,或者根據上一年的盈利情況來考慮要放多少蟹苗。

那麼,南沙青蟹是不是沒有市場呢?「恰恰相反,完全處於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態。」黎海棠說。2016年廣州的常住人口就超過 1400萬,每個人每個月吃一隻南沙青蟹,產區一年就要提供約一億六千萬隻南沙青蟹,市場需求巨大。 「我們一般養多少賣多少,每年會留下一些蟹過冬,不是因為賣不完,而是春節期間青蟹價格更高。」林偉鈞補充道。

但是,「目前南沙青蟹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林偉鈞透露,省內外都有客戶來南沙收購青蟹,賣出去時卻打著他們自己的品牌,深圳、珠海、廈門……南沙青蟹可以說遍布南中國,但卻沒有人知道這個青蟹產於「南沙新墾鎮」。

沒有足夠的主導權,假貨橫行

陽澄湖大閘蟹被炒得紅紅火火,而南沙青蟹的市場價格維持在 60到80塊一斤,「為什麼我們只有這個價格?因為南沙青蟹僅僅是一個地方的優秀農產品,沒有自主品牌,也沒有自己的商標。」黎海棠說。

南沙青蟹的銷售途徑就是客戶上門收購,一般就以塘頭價賣給收購人,「我們沒有足夠的主導權!」黎海棠一直強調,儘管圍墾公司很早便註冊了「圍墾青蟹」商標,卻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推廣開來。

另外,「以假亂真」的事情時有發生。當記者分享了自己去水產市場買到劣質蟹後不願再買的經歷,林偉鈞很氣憤地說,「南沙青蟹也是,很多人拿著一些外地過來的病蟹冒充南沙青蟹,消費者買回去一吃不好,就覺得南沙青蟹也不過如此,影響很差。」

「假如南沙青蟹能像陽澄湖大閘蟹一樣,把品牌鋪開,再加上政府鼓勵、支持、監管,便可以維護養殖戶的權益,追究這些造假市場流通商的責任。」黎海棠說。

養殖技術設備落後,存活率低於總數兩成

據悉,南沙青蟹的投放密度為 200個 /畝,都是 1兩重的蟹苗,每年 2~3造,由於養殖技術落後、養殖設備不完善、飲用水缺乏、供電緊張等因素,導致南沙青蟹存活率低於總數的 20%,最後畝產量約 50~100斤。

黎海棠透露,南沙青蟹的養殖戶大多沒有接受過很高的教育,年紀也都比較大,聽不進新的養殖知識,剛開始都是自己瞎折騰瞎養,失敗了幾次,才摸索出一些經驗。陳順添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是他養殖南沙青蟹的第八個年頭,「現在採用魚蝦蟹混養,能賺一點錢!」陳順添說。陳順添還設想,若是三造青蟹的畝產量能達到 300斤、斑節對蝦能達到 150斤的話,青蟹每隻按最低的 60元、斑節對蝦按照 40元一斤來算,年產值就有 120多萬。

據悉,青蟹的一生要經過 13次蛻殼,青蟹蛻殼至新殼長成的那段時期,成為軟殼蟹,柔軟脆弱,蟹群爭食的時候極容易造成損傷死亡,蝦、蟹都會成為其天敵,損耗率極高。對於青蟹來說,每次蛻殼都是一次生死轉折。黎海棠說,農戶的養殖技術跟不上,都不敢純養青蟹,儘管斑節對蝦會在青蟹脫殼期捕食青蟹,但出於效益考慮,還是會混養斑節對蝦。

除此之外,青蟹的養殖成本很高,產出半斤左右的蟹,要投入 7斤左右的貝殼類飼料,貝殼類飼料的價格隨市場波動,平均在 1~2元 /斤。「這還不算水電的費用,更不用說人工了。」黎海棠說。

新墾鎮地處偏僻,據透露,進來的水泥路也是這兩年才修好的,目前增氧機的電都是用儲電池,利用太陽能發電。池塘生活區的飲用水都是用車一桶一桶運進來的,「那種 40斤裝的桶,一桶一塊錢。」陳順添說。

提倡設立青蟹專養基地

為提高「南沙青蟹」的知名度,不僅要提高養殖技術水平,還必須提高青蟹的總產量。黎海棠作為圍墾公司的青蟹養殖大戶,他呼籲,「我們需要政府以及各方面更多的支持,各方力量參與進來也能提供更多的發展新思路。」黎海棠說,目前粗放的養殖模式,雖然保證了原生態、純天然,但每畝產量不到 100斤,終究不是長遠之計。「我們要獲得各方的支持,建立南沙青蟹專養區,鎖定養殖規模,走集約型養殖和品牌化經營道路。」

林偉鈞也說,「如果連個養殖示範基地都沒有,怎麼打造品牌?」南沙青蟹示範養殖基地一旦建立,一旦養殖成功,便可以由該基地的農戶分享成功經驗,再去輻射更多的養殖戶,「比起照本宣科的理論知識,農民更容易接受這樣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身邊的成功案例。」黎海棠說,再者,對農民進行培訓,設置上崗證,養殖技術、養殖規模或者資金達不到要求的,不要來養殖青蟹,以避免大家盲目跟風;在承包土地養殖青蟹這一塊,也要更加規範化,持證承包耕地養殖會成為以後的方向;最後就是打造品牌、擴大市場知名度。

「我們還要建立南沙青蟹的生產合作社!」林偉鈞這話說出了在場其他農戶的心聲。「有了生產合作社就能整合相關的資源,並能申報項目

資金,大家抱團取暖,也不再是單打獨鬥,還可以規範養殖,定期召開培訓會,互相交流經驗。」

另外,南沙青蟹的幼苗來自珠江口附近海區,為自然捕撈苗。苗種的人工孵化技術暫未攻克,黎海棠表示相關科研團隊也要在苗種研發方面加大力度。

配套了相應的設備,採用規範化凈養模式,黎海棠預估南沙青蟹的畝產量將達到 500斤。「以塘頭價每斤 60元來算,除去成本 40元 /斤的飼料成本,這樣算下來,掙的錢就非常可觀了。」養殖戶們描述著未來的美好願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洋與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海洋創新藥物「浮出水面」

TAG:海洋與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