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用戶分層進行精細化運營?
所謂的分層就像我們社會階層一樣,比如按社會經濟地位劃分,可分為普通大眾、中產、精英、富豪。
只不過用戶分層沒那麼複雜,用戶分層是進行用戶高效管理的一種方式,即對用戶群組進行劃分,通常用來描述用戶在產品上所處的狀態上。
用戶分層並不是什麼神秘複雜的東西,其實不管是上市公司,還是創業公司,甚至大眾微商、實體店鋪,都有運用到用戶分層管理。
最簡單的就是VIP會員卡,還有電商社群,某些商家會把消費滿5萬的用戶拉到一個微信群,把消費小白建立另外一個群,而在不同群之間,發不同的優惠券。
用戶分層的作用顯而易見,根據各個層次用戶群體的不同,我們可以有目的的制定出更精準、更有針對性的運營策略,避免浪費。
簡而言之,就是運營資源高效化。
用戶分層是精準化運營的重要方式,也是建立用戶模型的一部分。
對用戶分層,首先我們需要對用戶進行定性。所謂的定性就是了解用戶做了什麼,然後創建細分的用戶群體。通俗的說,就是建立群體標籤。
以電商平台為例:用戶分層一般呈金字塔形,上下層之間呈遞進依賴關係。
電商用戶分層
這是一個理想的用戶行為,事實上新用戶到付費用戶之間,用戶量是不斷流失的。
用戶分層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們大致可以把所有產品的用戶分層為:潛在用戶(遊客)、普通用戶、活躍用戶、核心用戶。
這就是對用戶的一個簡單定性。更為細緻複雜的用戶分層方法,可以套用經典的RFM用戶模型。
對於具體某個用戶,當然不能按照主觀感受去定性的。我們可以通過條件判斷劃分出來,然後進行特徵聚類。
通常互聯網產品關注的是用戶的點擊量、使用時長、使用頻率、產品貢獻率、忠誠度等指標,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維度去建立用戶分層標準。
以互聯網金融產品為例:
互聯網金融產品用戶分層
例:
訪客,即在10天內至少啟動1次應用,且至少回訪1次,則標記為訪客;否則標記為流失訪客。
分檔之後,進行聚類分析。這部分需要較強的數據分析能力,這裡只討論分層方法,不討論具體的數據分析。
用戶分層步驟很簡單,最難的是該如何設定分層標準。建議初級運營人員都看一下《網站分析實戰 如何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網站價值》這本書,了解運營人員應該關注哪些數據。
而產品不同,其分層方式也不一樣。下面要介紹一種常見的用戶分層方式——雙向用戶分層。
實際中很多產品的用戶並不是面向單方向用戶的,例如:對於電商平台,用戶是兩方向的,to B 和 to C,面向商戶和面向C端用戶,兩者的用戶行為狀態是不一致的,這就需要進行雙向用戶分層。
這類雙向用戶的平台非常多,我們常用的百度、微博、知乎、今日頭條、抖音等都屬於這一類。一般是規模化的巨頭。
這類平台的特點是擁有海量的用戶,用戶可以成為消費者也可以成為服務者。在不同的角色中,用戶所處於的層次也不同。
知乎用戶分層
雖然我們前面說了用戶分層是為了高效、精準化運營,但具體運用是什麼樣的呢?下面以示例來說明。
現在,很多產品都設有等級制度,比如QQ等級、微博等級、貼吧等級等,不同等級的用戶可獲得不同的許可權。這是一種自動的用戶分級,不需運營人員處理,自動獲得資源傾斜。
以貼吧為例,用戶簽到可以贏得升級經驗,發帖留言也能獲得經驗,有些大的貼吧,往往還有設置發帖留言門檻,入吧達到一定時長或等級才能參與進來。
除此之外,還有隱性的資源傾斜,比如微博將明星大V和中小草根用戶區分開來,給優質用戶更多流量支持和運營扶持,包括更多的曝光量、分發量,或者金錢、物質、榮譽激勵(舉辦線上線下的微博活動、人物評選等)。
這部分就是運營人員所需做的工作了。
初級運營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一條PUSH走天下。
記得筆者在之前公司做線下活動時,為了召集更多的用戶來參加,經常會簡訊推送活動通知到所有註冊用戶。事實上,這種廣撒網的方式,經常讓我有這樣的錯覺:我是不是發了一個「假的推送」。
實際上,小型的線下活動沙龍,本地用戶更有參加的意願,外地用戶則因參加成本過高,大都不會來。
活動主題也很重要,是分享會,還是路演活動。分享會則有更多願意學習的普通群眾來,路演活動更多做投資的專業人士參加。
對於資訊類、電商類產品也是如此,對於活躍用戶可以多加推送;對於不活躍用戶,則要適量,不然容易導致用戶反感,進而流失。
現在的大數據推薦,也是根據建立的用戶模型來的推送的。比如說A瀏覽了更多的娛樂類新聞,且停留的時間較長,就會推送更多的娛樂類新聞到A。
當然這是機器要做的事了,而運營人員要做的事是設定優化規則,做靈活性更強的工作。
本文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讓更多初級運營有區別對待用戶意識,從不同用戶需求出發,設計更多激勵方式,促進用戶增長、留存、活躍。
※聚焦個性化健康服務 美的打造智慧健康生活
※幣圈頻繁出事,還是看看大公司如何擁抱「不完美」的區塊鏈吧?
TAG:齊魯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