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一句話,造就了世界最富有商人:貢獻清政府40%關稅!

康熙一句話,造就了世界最富有商人:貢獻清政府40%關稅!

在150多年前的廣州,有這樣一個商人群體:他們被西方認為是18?19世紀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手中掌握的財富連政府都要 眼紅,以至要勒令他們代繳戰爭賠款——這就是被稱為帝國商行 的「廣州十三行」。

17世紀後期,康熙皇帝暫時放寬了海禁政策,來華從事貿易的 外國商人日益增多。於是,廣東地方政府於1686年招募了十三家 較有實力的行商,指定他們與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並代海關征繳關稅。從此,近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廣州十三行」誕生了。在以後 的發展中,這些行商因辦事效率高、應變能力強和誠實守信而深受 外商歡迎。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下令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僅 保留廣州一地作為對外通商港口。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直接促使廣 州十三行成為當時中國唯一合法的「外貿特區」,從而給行商們帶來 了巨大的商機。在此後的100年中,廣東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貢獻了40%的關稅收入。

所謂的「十三行」,實際只是一個統稱,並非只有13家,多時達 幾十家,少時則只有4家。由於享有壟斷海上對外貿易的特權,凡 是外商購買茶葉、絲綢等國貨或銷售洋貨進入內地,都必須經過這一特殊的組織,廣東十三行逐漸成為與兩淮的鹽商、山西的晉商並 立的行商集團。在財富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廣東十三行中湧現出了 一批豪商巨富,如潘振承、潘有度、盧文錦、伍秉鑒、葉上林等, 以至於當時就流傳有「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 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的說法。在後世看來,這些行商無疑 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了 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國人入選,伍秉鑒就是其 中之一。

鴉片戰爭以後,國勢漸衰,曾經富甲天下的廣東十三行開始逐漸沒落。許多行商在清政府的榨取下紛紛破產。更致命的是,隨著 五口通商的實行,廣東喪失了在外貿方面的優勢,廣東十三行所享 有的特權也隨之結束。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又一場突如其來的 大火降臨到十三行街,終於使這些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商館徹底化 為灰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生一史 的精彩文章:

英國最美女特務被出賣,死前一句話使英國追授十字勳章!
慈禧生日當天,慈禧都不知道,西南方卻悄悄開始了一場戰爭

TAG:一生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