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資管新規正式發布 銀行理財已悄然生變

資管新規正式發布 銀行理財已悄然生變

或高調,或低調,銀行理財的未來樣子終要顯現。資管新規發布前,銀行理財已悄然生變。

據記者長期觀察和採訪,僅從產品期限上來看,目前銀行理財期限既有縮短,也有拉長。就「非標」而言,銀行的資產、資金期限匹配嘗試已經展開。

期限更短、更長

目前,銀行理財產品期限6個月以內的佔比在80%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開放式」(期次滾動型),比如一個月開放一次,每次預期收益或業績基準報價都不一樣,但主要根據市場資金鬆緊定價,而非投資端實際收益。

根據資管新規的框架,銀行的調整呈現兩個方向。其一,開放式產品進一步縮短開放期,做成T+0形式,與貨幣基金相似。

某股份行資管部人士4月24日向記者表示,此類產品定位為現金管理工具,相對市場上已有的貨幣基金更有優勢,一是做到真正贖回T+0(但也有贖回金額限制),二是目前投資範圍相對更靈活,可提供同類型相對更高的收益。至於更高的收益具體從何而來,該資管部人士拒絕透露進一步信息。也有銀行同業表示持觀望態度,需要新規進一步明確要求。

調整的另一方向,則是拉長產品期限。理財餘額位列前兩位的工商銀行和招商銀行明顯走在行業前列。4月25日,記者查閱兩者手機銀行發現均有多款三年期以上(含)產品。

以工行為例,一款期限為2530天的封閉式產品(接近7年)資料顯示,除另有約定,客戶不得提前終止,業績基準為6.2%,銷售費和託管費為0.72%。每年現金分紅一次。

招行一款期限為1092天的封閉式產品(近3年),預期最高年化收益5.2%,超出部分全部作為銀行投資管理費,託管費和銷售費率總計0.32%,本金及收益到期一次性支付。

銀行業資管人士普遍評價「客戶基礎好的銀行就是這麼任性」。「產品時間越長,就可以真的去做資產配置,可以根據市場情況動態調整各種資產的配比。」某股份行資管人士25日表示。

「非標」期限匹配的出路

根據資管新規意見徵求稿,封閉式產品投資「非標」和未上市公司股權及其收益權的(包括間接),到期或退出日不得晚於產品到期日;開放式產品不得投資未上市公司股權及其收益權,投資「非標」的到期日也不得晚於最近一次開放日。

期限錯配要求可謂「十分嚴格」。在此背景下,銀行的期限匹配嘗試已經展開。

記者獲得的一份銀行理財產品推介材料顯示,該產品投資的是一隻主體評級AA的私募債,剩餘期限有2年(共存續4年),與產品期限完全對應。該債券票面利息為8%,扣除管理成本和增值稅後,預計投資者收益為7.3%。認購門檻為1000萬元,需要客戶出具委託函認購該債券。

4月25日,兩名股份行資管人士均向記者表示,「非標」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單一信託的傳統方式進行解決,且已經有銀行將存量「非標」參照信託結構和營銷方式設立新的期限匹配產品進行對接。

「比如一個一年期,或者三年期的優質資產,還是會有市場空間,加上我們根據利率走勢定價,有的客戶有對長期限產品還是有需求的。」上述股份行資管人士表示。

就存量「非標」而言,一名銀行業資深資管人士4月25日表示,銀行也可以嘗試通過證券化的方式進行「轉標」。多名受訪銀行資管人士均提及,新監管形勢下ABS無疑將走熱,但預計主要依託主體信用,而非真實項目現金流的思路。

上述股份行資管人士還表示,縱觀海外資管業經驗,特別是主權基金和養老金等長期限資金而言,包括房地產基金在內的另類投資本身也是重要的一項配置。隨著國內影子銀行風險的化解,未來或許可以再進行探索。

估值問題待解

對於業界轉型必提的「凈值化」,其核心問題是估值方法,但目前尚不清晰。

據上述銀行業資深資管人士,會計準則對於金融企業的估值確實有完整規定,但對於金融產品目前還有一些地方尚待明確。比如,按照投資目的,是持有到期還是可交易,可以分別使用成本攤余和市價法,但如何來動態判定持有到期和可交易,怎麼來判定「實質」,需要更具操作性的細則。

對於銀行而言,目前最擔憂的問題在於,產品凈值化後,凈值波動很大,引發客戶「用腳投票」;且一隻產品引發客戶對收益的不滿之後,還可能累及其他產品。

不過,不同銀行的客戶基礎不同,面臨的轉型難度也不同。特別是此前主要依靠高收益吸引客戶,做大客戶規模的銀行,轉型之際可能面臨較大的客戶流失。

理論上,越是資產和資金期限匹配,而資產本身有確定固定收益的,越可以用攤余成本法來公允反映資產價值,這也是為什麼銀行方面表現出拉長產品期限的衝動:從估值出發,可以減少產品凈值波動,而阻力則來自客戶的「不接受」。

4月25日,記者就上述業績6.2%的七年期理財產品諮詢投資人意向,大多回復「時間太長」、「收益太低」。不過,多名受訪投資人亦提及,如果理財產品能夠流轉,會增加購買吸引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預 告

5月5日~6日,金融城將舉辦大資管系列課程第四期暨內部研討會,屆時將聚合監管部門領導、業界領袖,幫助金融機構把握政策內涵,參透業務轉型要義,撥雲見日,在資管新格局下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課程主題為「過渡期資管機構的業務調整與合規運營」。

了解詳情點擊文末「原文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城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監管要強調KYC原則?

TAG:金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