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沖病灶:不可不知的排病反應
許多病人如果服用了活血化瘀的葯,疼痛反而會加重,就會開始懷疑,為什麼開始疼得厲害了?為什麼皮膚顏色會變?是不是吃錯藥了?
其實,這就是體內有瘀滯,而藥物正在鼓舞正氣,開始活血通絡,疏通瘀堵的地方。
一旦疏通成功,氣血可以正常通過,瘀阻就會消失,病也就好了。
這種疏通時產生的各種不舒服的反應,就是「氣沖病灶」也叫「排病反應」。
「氣沖病灶」,說白了就是中醫在治療過程中,利用中藥、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激發了人體的防禦功能和自我修復功能,以祛除病邪所產生的正常的反應。
「氣沖病灶」對我們人體是有益的。
《尚書》里說:「若葯弗暝眩,厥疾不瘳」。意思就是:吃了葯,而沒有眩暈等反應,病是不會好的。其中的含義是指是,藥力在體內起作用,會引起各類不適反應,如果沒有反應,則是藥力不夠,身體也難以恢復。
那麼,在日常的中醫治療中,都有哪些常見的「氣沖病灶」反應呢?
1、服用活血通絡葯,易出現肢體疼痛的排病反應。
這種情況是中醫治療中最為常見的情形,因為我們的身體分布著經絡,與內臟聯繫。所以肢體的瘀阻,會影響經絡聯結的臟腑功能。
患者有時在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藥的時,常會出現某些肢體部位疼痛,這些部位,往往就是瘀阻的地方,所以,患者更應該堅持服用,把此處化開。
這就是所謂的「氣沖病灶」,就是正氣開始試圖疏通瘀阻的一種表現。
2.通過皮膚排除污濁。
此類情況也較為常見,比如有人服用了扶正的藥物,會出疹子,有人會認為是葯疹而停止服藥。
其實,中醫裡面有個原則,就是如果病情向裡面發展,這是不好的徵兆,如果向體表發展,是好的徵兆。疹子本身,並不能導致太大的危害,只是感覺不舒服而已,服藥後的疹子,多數是身體在自我調整,把瘀阻污濁通過皮膚這個通道向外排除,往往繼續用藥,則最終身體的整體狀態會有一個大的提升。但是現代人比較嬌嫩,一旦有了疹子,往往非常驚詫,而且覺得煩惱,於是停葯。結果就錯過了最佳調理的機會。
類似的,還有蛻皮等情況。另外,還有一些粘汗等,也是身體排出污濁的產物。
有的患者,在祛除風寒的過程中,會感覺有寒氣從體表呼呼地出來,往外走,這也是一種排病的方式。只是這是一種感覺,並無我們肉眼見到的物體排出。
3.腹瀉也是在排除積滯污濁。
這也是非常常見的。比如在給陽虛之人做艾灸的時候,往往艾灸腹部穴位,在艾灸前,要提醒對方:艾灸後,有些人會出現腹瀉的情況,這是正常的現象。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患者,肚子裡面陰寒已久,積滯很多,只是他們自己不知道而已。而一旦陽氣振奮,腸道氣血開始正常運轉,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清除垃圾,這個過程,就會腹瀉。
另外,比如有些孩子,積食很久了,胃腸道蠕動緩慢,裡面積滯比較多,此時服用了消食導滯的藥物,再輔助正氣,此時,有的孩子就會腹瀉,或者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的味道很大。為什麼呢?這也是身體開始清除積滯了,在清理體內的「垃圾」,這是正常的反應。
所以,很多人一見到腹瀉,就覺得我本來是不腹瀉的啊,怎麼還開始腹瀉了?是不是方向不對了?於是就停葯,這樣,往往是半途而廢了,結果積滯一直停留在體內。
4.女性的月經。
女性有一個特殊的生理現象,就是月經。
而月經也是一個排除瘀滯的通道。很多女性在用了活血化瘀的中藥以後,發現自己的月經開始量大起來,月經顏色黑,有血塊。這其實是身體在通過月經,排除體內的淤積。
以上就是一些服用中藥後常見的「氣沖病灶」反應。
這種排病反應,與中藥的不良反應是不同的,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中醫奧妙無窮,其中有太多的內容,是需要中醫與患者一起掌握,揣摩的,所以,許多患者一出現排病反應,自己就非常擔心,就要停葯,其實這只是人體正常的反應而已。
TAG:醫林拈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