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春生:讀書是一種遇見

張春生:讀書是一種遇見

讀書是一種遇見

張春生

其實我們都生活在相似的場景中。和戀人依依惜別,何嘗不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與朋友山水相隔,經年不見,又何異「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至於在青澀歲月憧憬美好未來,同樣會設想「人生破浪會有時,直掛雲濟滄海」;……我在坡頭工作,每當風定潮平如練,雲開月明如水之時,常常一個人在海邊散步,有時會想起白居易的「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詩句來,於我,妻在雷州,子在南京,母在綿陽,岳母在南陽,如果他們此時抬頭看月,也應該「一夜鄉心五處同」了。以上種種,無不讓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奇妙,無論身在何處情有何思,總有一首詩詞會透過厚厚的歷史塵埃照進你平淡的生活。讀書,就是一種遇見。

讀書需要一種代入感。每一首詩詞幾乎都有一個故事,或描繪相關情節,或交待寫作緣起。打開書,你不再只是一個讀者,還會進入到其中的故事裡,有時恍然成了作者,有時又恍然成了文中人物,與他們一起或悲或歡。讀陸遊辛棄疾的文章,為他們壯志難酬而嘆息,因為南宋積貧積弱,對人才棄而不用,無疑是朝廷的一種悲哀。當然這也是陸遊辛棄疾的不幸,就像樹木一樣,「不逢仁人,永為枯木」,個人人生價值無從實現。為作者嘆息,其實也是讀者為自己嘆息,夢想和現實總有差距,每個人都有可能處在「求不得」的境地。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一個人並非一定要帶領千軍萬馬乾事創業才算成功,不當將軍的士兵未必不是好士兵。平凡生活是大部分人的常態,平凡生活未必不可以活出精彩。蘇轍秦觀貶到雷州半島時,都身負罪名,飄蓬萬里,加上既老且病,孤苦寂寞,可以說到了人生最低谷,但兩人都不降已志,不卑不亢,在困境中表現出堅韌的一面,人生態度垂範後人。蘇轍致力於經學研究,所著《老子解》對學術做出了巨大貢獻。秦觀觀俗寫詩,給雷州半島留下珍貴資料,窮厄之時抬頭努力尋找溫暖的舉動也讓人敬佩。有時候,一個人具體的功業可能很快就被忘掉,但做人的風範卻使後人有一種心的呼應。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也呈現出不同的人生狀態,讀者代入其中,經歷了種種悲歡離合,也面臨種種抉擇,就會不知不覺拓寬生命的廣度和厚度。那些光輝燦爛的名字也熟悉起來,很多人成了你隔代的朋友,或隔了很多代的朋友。他們的故事耳熟能詳,漸漸浸濡你的生活,你會想和他們一樣,成為其中的一個,或其中最好的一個。

讀書能使人變得真實和從容。現代人身邊充斥了太多的格言和心靈雞湯,當要傷感抱怨時,有人告誡我們「不要發泄情緒」;當覺得環境彆扭時,有人告訴我們應該適應環境,「你不能改變世界,你只能改變自己」;當要表達某種需求時,有人拋出「情商要高,聰明人不做這幾種事」,勸我們不要生事;……一次又一次,讓我們發覺自己的幼稚、卑微和無力,小心翼翼地遵從別人的規則行事,不敢懷疑環境的缺陷和不足,多少想法只能暗暗埋在心裡,戴著重重面具面對一天天的日出日落。每個人的面目漸趨一致,越來越圓熟和模糊,如同生產線上的產品,似曾相識又難以辨別。可是我們翻開文學史,會發現屈原、陶淵明、鮑照、陳子昂、李白、杜甫等優秀人物,一個個都元氣淋漓,為追求公平正義和美好生活敢愛敢恨。他們壓力比常人大得多,所遇困難也大得多,但卻用真情真性在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蕩氣迴腸的大劇。這足以讓人慚愧,讓人看到自己的膽怯和造作,重新審視活著的意義。這世界並不只有老謀深算喜怒不形於色的一種人,你的任務就是做自己,發出自己的聲音,演好自己的故事。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熱烈追求,才是社會進步的強大原動力。

讀書是一種遇見,遇見不同時期的自己。閱歷成為最好的媒介。早先讀經史,不斷嘲笑孟子的傻和天真,欣賞叔孫通的耐心和變通,想去做叔孫通那樣的「聰明人」。後來東奔西走,閱盡滄桑,才發現很多大事都是由孟子式的人完成的,他們頂著壓力,不畏萬難砥礪前行,努力去推動社會的進步,廣大群眾也因此受益。當初嘲笑的「傻」和「天真」竟是世上最寶貴的東西。世上最需要的是孟子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無畏精神和浩然正氣,而不是叔孫通的曲心阿世。讀書並不只為尋找清詞麗句,還可找出一些能供現代人借鑒的東西。「江山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歷史有時候是驚人相似的。

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見慣高樓車流和無處不在的燈光,但也還處在唐詩宋詞氤氳迷濛的煙雨之中,只不過有時我們不注意罷了。隨著現代化建設的深入,人們生活方式經歷了巨大改變,房已成排,路已成網,高鐵縱橫,機場密布,小橋流水人家不再,古道西風瘦馬不再,傳統的事物好像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那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遠遠沒有過時,就像織在布里的線,無法再一根根理出來,讓人賞玩,評說,但它們仍構成了人間最美的圖案,完美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被常常不經意間遇見。

作者簡介:

張春生,男,1971年10月生,河南南陽人,中共黨員,高級教師,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湛江名師,《湛江日報》「春生說典」欄目主筆,《黃金時代》特邀編委,基礎教育數字教育資源評審專家,廣東省教育廳研訓專家庫人選,嶺南師院雷陽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湛江市作協會員,湛江市坡頭區中小學初(中)教師評審委員會評委庫人選。在國內外報刊雜誌共發表學術論文、文學及評論作品三百餘篇。現在湛江市坡頭區愛周中學工作。《黃金時代》《湛江日報》《湛江晚報》《南陽師院校友通訊》《半島雷聲》等報刊報道或登載過教學教研事迹。

編輯bypanpan

圖片by 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語文園地 的精彩文章:

李雪梅:愛上詩詞兩首
陳駿:《前赤壁賦》

TAG:大家語文園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