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心病還需心藥醫,中醫情志療法,以情勝情

心病還需心藥醫,中醫情志療法,以情勝情


點擊

上方

藍色字

中醫思維十

可快速關注







1



調整情緒變化可以治病




中醫認為情緒過度變化可以引起疾病,但可以利用情志相勝理論來治療疾病。中醫學很早就應用了心理療法,稱之為「意療」。




心理學治療尤其對於精神方面的疾病是必不可少的,並往往能收到比藥物治療更好的效果。




古代醫家對此有許多論述。




如《東醫寶鑒》中說:

「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資於道。使病者盡去心中疑慮思想,一切妄念,一切不平,一切入我悔悟……頓然解釋,則心地自然清凈,疾病自然安痊,能如是則葯未到口,病已忘矣」。



明《本草經疏》中說

「以識遣識,以理遣情,此即心病還將心藥醫之謂也。」




吳師機《理瀹駢文》中說:

「情慾之感,非葯能愈,七情之病,當以情治」。




中醫學歷來重視心理因素在治療中的重要作用,並創立和積累了許多心理治療的科學方法。






2



情志相勝療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與《素問·五運行大論》都指出

「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




這種糾正情誌異常的方法,是中醫精神治療的原則,也就是「情志相勝」的基本精神。



就是有意識地採用另一種情志活動去控制或調節因某種刺激而引起的疾病,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3




移情易性療法




移情易性,目的是分散病人對疾病的注意力,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或者改變其周圍環境,避開不良刺激所在,使其從某種情感轉移到另外的人或事上,或者通過談心、學習使其改變情操,這就是所謂移情易性。




《臨症指南醫案》中說

:「情志之郁,由於隱性曲意不伸……蓋郁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具體方法則因人因病而宜,

分別採用不同的方法,如用唱歌、書法、繪畫等陶冶情操,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4




順情從欲療法




《素問·移精變氣論》指出:

「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

這也是心理療法之一。




在人類社會中,衣食住行等是必要的生活物質需求,而這些必要的生活物質願望得不到滿足,從而導致精神情志的改變,

在治療中僅靠說服開導,移情易性則達不到治療目的

,還需得到社會必要的支持,朱丹溪曾說:「

傳雲: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從焉,所關甚大,飲食之欲,於身尤切」。




在當前優越的社會制度下,「順情從欲」這條治則,社會為我們創造了可行性條件。




如天災人禍造成情志失常,通過集體的關懷,社會的救濟等,這都是順情從欲的治療措施。





5




語言誘導療法




《素問·移精變氣論》說:

「閉戶塞牖,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這就是說,要關好門窗,首先取得病人的信任,對病人以同情的態度,向病人詳細詢問病情,利用勸說開導,使病人如實地吐出真情,將痛苦訴說出來,也是一種「心理疏導」方法,有利於病情的治療,如若能調治其神,使患者面色光華,脈息和平,神氣旺盛,則預後良好,否則,患者面色無華,脈不應時,神氣喪失,對治癒疾病缺乏信心,則預後不良。







6




「 情志療法 」的中醫趣聞


 


中醫情志療法是一門具有民族傳統文化特色的醫學心理學,它反映了古代醫學家們獨特的思維和辨治觀,是經典理論和臨證經驗的完美結合。


 


說起情志療疾方法來,讀者恐怕會想起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那段饒有興趣的描寫:胡屠夫一巴掌將因中舉後狂喜不已,痰迷心竅的范進打得痰涎俱出,使他的神志

恢復如常,寫下了「恐勝喜」的心理治療的精彩一筆。




其實,歷代醫家運用情志相勝的理論,獨闢蹊徑,驗案頗多。


 


據清代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記》載:世為農家的李大諫中了秀才後,其父欣喜若狂,失聲大笑。等到李大諫中了進士,他的父親大笑更甚,不能自制。後遂成痼疾,日夜狂笑不休。太醫院太醫聞知其病因後,暗告家人哄騙病人說: 「你的兒子已經暴死。」其父聞知後大驚,痛不欲生。 數日後,笑漸止。太醫洞知情志調攝原理,未施一方一劑, 以悲戚勝之而獲奇效。


 


《靈樞·本神》中說:「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這則醫案中的病人,因狂喜過度,出現了失神狂亂、大笑不止的癥狀。

太醫院的太醫運用「恐勝喜」的情志相勝的治療方法

,使病人的情緒因驚恐而從喜樂到悲哀,極端化的情緒 。




狀態得以矯正,狂笑之症隨止。為防止病久悲傷過度,太醫還修書一封,告知李父其兒經治療後,已起死回生,完成 了整個疾病的治療過程。




在這則驗案中,太醫將驚、恐、悲、喜的情志綜合應用,給現代心身醫學的治療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清代醫家葉天士在談及情志病的治療時說,病家本身便具備調節情志的良藥。「全在病者能易情移性,醫者構思靈巧 。」他曾治一個患癔癱的婦女 ,患者下肢廢痿不用 , 前醫用方葯屢治無效。葉天士經過詳細的問診察症後,得知病人是由於肝氣鬱結、脾氣不行而致下肢痿軟,而且平生最懼怕的是狗。葉天士便令家人將病人抬至虎丘山上,突放一猛犬。患病的婦女驚恐之餘,從門板上翻身坐起,拔腿飛跑逃去。因情志不暢、氣機阻滯而下肢痿癱之疾霍然而愈。


 


中醫的臟腑學說認為,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在病變過程中,這兩種過激的情志變化可引起臟腑內傷,變生疾病。在疾病的治療當中運用驚恐克制的醫理,可改善全身 臟腑的功能狀態,調節氣機的升降出入,恢復人體陰陽的動態平衡。


 




 


7




古代情志療法案例




中醫情志療法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許多診療奇聞佳話,大有「喜怒哀樂」皆是葯之感,中醫對一些疑難怪病具有獨特的情志療法,神奇的療效蘊藏著豐富的科學道理。


 


激怒療法 


 


傳說戰國時代的齊閔王患了憂鬱症,請宋國名醫文摯來診治。




文摯詳細診斷後對太子說:「齊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來治療才能好,如果我激怒了齊王,他肯定要把我殺死的。」太子聽了懇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證你的生命安全。」文摯推辭不過,只得應允。




當即與齊王約好看病的時間,結果第一次文摯沒有來,又約第二次,二次沒來又約第三次,第三次同樣失約。齊王見文摯恭請不到,連續三次失約,非常惱怒,痛罵不止。




過了幾天文摯突然來了,連禮也不見,鞋也不脫,就上到齊王的床鋪上問疾看病,並且粗話野話激怒齊王,齊王實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罵文摯,一怒一罵,鬱悶一瀉,齊王的憂鬱症也好了。




文摯根據中醫情志治病的「怒勝思」的原則,採用激怒病人的治療手段,治好了齊王的憂鬱症,給我國醫案史上留下了一個情志療法的典型範例。


 

 


逗笑療法 


 


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鬱症,終日愁眉不展,悶悶不樂,幾經治療,終不見效,病情一天天嚴重起來。經人舉薦,一位老中醫前往診治。




老中醫望聞問切後,對巡按大人說:「你得的是月經不調症,調養調養就好了。」巡按聽了捧腹大笑,感到這是個糊塗醫生怎麼連男女都分不清。此後,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發笑,久而久之,抑鬱症竟好了。




一年之後,老中醫又與巡按大人相遇,這才對他說:「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則氣結』,並無良藥,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開,氣則疏結通達,便能不治而愈。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開懷歡笑中不葯而治的。」巡按這才恍然大悟,連忙道謝。


 


痛苦療法 


 


明朝有個農家子弟叫李大諫,自幼勤奮好學,頭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舉人,第三年又進士及第,喜訊連年不斷傳來,務農的父親,高興得連嘴都掛到耳朵上了,逢人便誇,每誇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請了許多醫生診治,都沒有效果。李大諫不得已請某御醫治療。




御醫思考良久,才對李說:「病可以治,不過有失敬之處,還請多加原諒。」李說:「謹遵醫命,不敢有違。」御醫隨即派人到李大諫的家鄉報喪,對他父親說:「你的兒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李大諫的父親聽到噩耗後,頓時哭得死去活來,由於悲痛過度,狂笑的癥狀也就止住了。




不久,御醫又派人告訴李的父親說:「你兒死後,幸遇太醫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被救活了。」李的父親聽了又止住了悲痛。就這樣,歷時十年之久的狂笑病竟然好了。從心理醫學上講,此所謂相反療法。


 

 


怡悅療法 


 


傳說古代名醫張子和,善治疑難怪病,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信。一天,一個名叫項關令的人來求診,說他夫人得了一種怪病,只知道腹中飢餓,卻不想飲食飯菜,整天大喊大叫,怒罵無常,吃了許多葯,都無濟於事。




張子和聽後,認為此病服藥難以奏效,告訴病人家屬,找來兩名婦女,裝扮成演戲的丑角,故作姿態,扭扭捏捏地做出許多滑稽動作,果然令病人心情愉悅。病人一高興,病就減輕了。接著,張子和又叫病人家屬請來兩位食慾旺盛的婦女,在病人面前狼吞虎咽地吃東西,病人看著看著,也跟著不知不覺地吃起來。




就這樣,利用怡悅引導之法,使心情逐漸平和穩定,最後終於不藥而癒。


 

 


羞恥療法 


 


羞恥是人的本能,中醫利用人的這一本能,治療一些疑難怪症,都收到了神奇的意外效果。傳說有一民間女子,因打哈欠,兩手上舉再也不能下來,吃藥治療皆無效果




醫生利用女子害羞的心理,假裝要解開這位女子的腰帶,揚言要為她做針灸治療,女子被這突如其來的動作驚呆了,不自覺地急忙用雙手掩護下身,急則生變,雙手順勢自然下垂復原。這是中醫採取「圍魏救趙」計謀的情志療法,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本文來源

:中醫藥通報 2012年8月 第11卷 第4期,《杏林拾萃:黃衍強行醫集思錄》,網路資料等,

中醫思維+編輯整理

,轉載請聯繫授權。




更多團購信息,敬請關注中醫思維十服務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有驚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思維十 的精彩文章:

每天這樣做,腰椎間盤不突出!快來學學~
用《黃帝內經》來看,您的孩子屬於哪一種天性?

TAG:中醫思維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