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與死的人世間
難得
我的名字叫做安
安來寧
00:00/03:37
很久沒有起筆,因為生活的一波不瀾讓人容易迷失、頹廢、毫無意義、不斷地自我否定,自然沒有那麼多要寫的文字了。通常能堅持寫東西的人,我覺得都是閱人無數、生活經歷豐富,或者有足夠閱讀量的人。然後我似乎是一個懶惰的人,只有在自己興趣盎然的時候提筆,包括閱讀也是。很想讓自己堅持每天都做一件事,可是沒有這樣的自控力。
最近就是看了《人間世》感受頗多,這是我看過的視頻中淚崩最多的紀錄片。這是一部隔著屏幕都能聞到消毒水味的紀錄片,記錄的都是在醫院最為真實、震撼的故事。看完最大感受就是生病與死亡之間的真實,也許你會感受到:活著真好,一早起來能看見陽光,能站在陽光下感受溫度,能看見五顏六色的光、能讓味蕾嘗盡各式分子,可是有些人總會在命運中抽到一張爛牌,她面臨的是即將死亡,是永遠無法再去感受世界萬千的遺憾。那種留戀是多麼的無力,那種多活一天都是賺到的喜悅與珍貴是我們常人無法感知的。
也許我們沒有生過病,但是我們可能感受過身邊的人和事,甚至親身經歷過,經歷多失去至親的痛。紀錄片里印象深刻的一幕,以為沉默寡言的兒子按照習俗一言不發的操辦著父親的葬禮,但就在父親即將火化,看到他即將走了時,撲通跪地,嚎啕大哭的吼了一句:爸爸,走好啊!這一幕看的人心碎,這種真實感直擊人的心臟,也不禁讓自己回憶了些什麼。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有歸途,也許某天和爸媽不經意間說了再見,這輩子就再也不見了。突然想讓自己收起脾氣,想好好愛家人。子欲養而最怕親不待。
最討厭的兩個地方醫院和菜市場,因為都有難聞的味道,因為醫院藏有太多的冷酷與痛苦,但是看完醫生為心臟病患者移植新的心臟後,那種生命的延續,多麼的神奇!天使的光輝不斷重現,頓時覺得醫院雖然出出都在見證生老病死,但也是最溫情的地方,給病患帶去無限的希望,在死亡面前的親情、愛情,最具考驗,卻也最為珍貴。
器官捐獻——可能是現在頗具話題性的,在去年看完東野圭吾的《沉睡的人魚之家》後,也頗有感想。故事從女孩瑞穗發生溺水的意外開始,醫生判定陷入昏迷的瑞穗已呈現腦死的狀態,並徵詢母親薰子和父親和昌的意見,是否要捐贈器官。在得知要對瑞穗進行腦死判定的時候,母親薰子因為感受到瑞穗生存的氣息,堅持不願做腦死判定來宣布瑞穗死亡。身為研究支持殘障者智能設備的父親和昌儘管與妻子貌合神離,但面對掙扎在生死不渝的女兒時,決定用他公司的研究,來讓女兒活下去!用機器設備讓女兒活了三年之久,醫生都嘆為觀止,但病情還是開始惡化,這一次薰子和丈夫沒再猶豫代女兒簽下器官捐贈書。女兒的心臟讓一個男孩獲得重生,女兒生前喜歡玫瑰花,所以男孩病癒後時常能聞到玫瑰的香氣,哪怕身邊並沒有玫瑰花。書中薰子在女兒葬禮上的一段話刺中了我的淚點,她說:「即使這個世界陷入瘋狂,仍然有我要守護的事物,而且,只有母親能夠為兒女陷入瘋狂」。
在感受大母性偉大的同時,我看到了器官捐獻的善舉給另一個生命帶去希望的感動。《人間世》里也記錄了一集,25歲焦俞在與病魔抗爭後,最終還是被判為腦死。年屆花甲的父母在極度悲傷中,主動提出捐獻器官的請求。印象深刻的是,在父親需按流程簽字「放棄治療」四個字時,突然猶豫了,萬一有奇蹟呢?萬一會醒呢?就像小說中的母親熏子一樣,或許只要有點呼吸,就是你活著的證明。就在父親猶豫不決的時候,母親截然的堅定勸說,最後還是簽下了字,而母親也在兒子面前道歉嚎啕大哭,沒能經過兒子同意就做了這個決定。她說,他們一家很痛苦,但是因為這個舉措救治5個人的幸福生活,那是值得的。
看完後我就問了我身邊的長輩們,有那麼一天的話願不願意捐獻,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中國人的傳統理念里還是追求生後的完整,即使只是精神上的完整。但是也有些朋友的回答是肯定的,因為還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活著也許也不錯。那麼,如果是我呢?如果是你呢?
可能活著的意義: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或許我們應該做的是不去追問什麼是死亡,而是要珍惜所擁有的的一切,好好活著。如果有那麼一天不幸抽到一張爛牌,那不如再做一件好事,好人不是有好報么,萬一還有下一世呢?
TAG:張三的李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