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群鳥飛舞的紅色名錄

群鳥飛舞的紅色名錄


19世紀北美洲上空的旅鴿群曾聚集如羽毛流淌般的河流。




根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

對世界鳥類保護狀況最新評估,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正將諸如三趾鷗和海角鰹鳥等海鳥推向滅絕的邊緣。


 


在陸地上,隨著全球氣溫變暖,雪鴞在北極荒原尋找食物變得越發艱難。如果中國針對黃胸鵐進行的非法誘捕沒有停止,那麼這種曾經遮天蔽日鳥類註定將滅絕。過去,啄羊鸚鵡受到外來掠食物種的威脅,現如今,遊客們為這些為這些好奇的鸚鵡提供的垃圾食品卻成了影響它們繁育的最大因素。


但並不是全然渺無希望,在世界上的另一些地區,奇蹟正在發生;得益於人造巢穴和干擾調節,歐洲的卷羽鵜鶘呈現復甦趨勢。而在紐西蘭,在實施專門控制外來掠食動物方案後,兩種原生幾維受到的壓力減輕,數量也正逐漸增加長。


「大多數鳥類已經被充分研究,它們被證實是環境健康和生物多樣性完整的重要指標。當一個物種面臨著較高的滅絕風險時,對於我們而言是一個十分令人擔憂的警報,需要立即採取行動」。國際鳥盟全球協調員Ian Burfield博士說道。「值得慶幸的是,幾維和鵜鶘在保育上的成功案例表明,當擁有充足的資源和來自各界廣泛支持時,保育工作將能夠有效的取得進展。」



下面我們將展示一些來自各地的通訊簡報,去看一看這幾年間,世界上鳥類保育工作有何進展。




無處容身的家園


來自環北極地區的報道






近年來,由於氣溫上升所引起的海洋生態變化,以及過度捕撈問題,導致海洋魚類資源大幅減少。這極大的影響了

黑腿三趾鷗(Rissa tridactyla)

繁殖季期間食物的數量和質量。如果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供應,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繁殖種群就很難養活它們的雛鳥長大,近幾年的直接野外觀察報告也反映出黑腿三趾鷗雛鳥數量災難性減少的事實,對於成鳥來說,威脅主要暴露在海面之上,如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島等地傳統的狩獵習俗、漁業活動中的誤捕以及海洋污染等問題,但對於幼鳥來說,只要親鳥尋覓食物的過程中遭遇什麼意外事故,那麼等候在巢中的幼鳥,就有可能餓死。種種這些因素都造成這種海鳥的急劇減少。






黑腿三趾鷗



自2000年以來,奧克尼群島和設得蘭群島的黑腿三趾鷗築巢數銳減近87%,而在赫布里底群島的聖基爾達島,這個數字是96%。全球範圍內來看,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這個物種規模減少了40%,保護等級由

無危(LC)

上升到

易危(VU)

,黑腿三趾鷗通常需要遊盪大片海域去尋找食物,包括很多不屬於任何國家管轄範圍的「公海」地區。




「以三趾鷗和刀嘴海雀為代表的環北極地區海鳥,近年來呈現出令人的衰落,給我們提供一個痛苦的教訓,當國家對環境保護視而不見時,會有什麼糟糕的後果發生。」作為國際鳥盟歐洲分部幹事,瑪格麗特.塔爾齊亞(Marguerite Tarzia)如此說到。



最近,國際鳥盟將中大西洋地區的一片公共海域確定為重點鳥區(IBA),這片海域是包括三趾鷗在內的二十多種海鳥的重要覓食區域。國際鳥盟目前已經提交給東北大西洋環境保護公約組織(OSPAR),將推動實施在該地區建立海洋保護區的計劃。




當漁網也在挨餓


過度捕撈的危害


來自南部非洲的報道







對於海鳥來說,非常諷刺的是,它們素來在漁民之間以貪婪聞名,但真正造成漁業資源劇減的罪魁禍首卻渾然不覺。



海角鰹鳥(Morus capensis)

是一種只見於南非西部和納米比亞繁殖的海鳥,過去曾數目龐大,現在卻面臨著嚴峻的滅絕危機;由於鰹鳥的首選獵物沙丁魚和鳳尾魚被過度捕撈,致使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時,南部非洲沿岸的沙丁魚資源幾乎完全崩潰,納米比亞海域至今尚未恢復。這導致1950年以來,海角鰹鳥的種群規模減少了近一半。此外,在南非,由於未知原因,魚群由西部海域轉移到南部和東部,結果當地鰹鳥不得不忍受飢餓,大量個體因營養不良而死亡,海角鰹鳥的保育等級也由

易危(VU)

提高到

瀕危(EN)






海角鰹鳥





國際鳥盟南非分部的海鳥學家克里斯提娜.哈根(Christina Hagen)表示:「為了彌補食物短缺的影響,不少鰹鳥會聚集在漁船周圍,以漁船丟棄的低營養副漁獲物為食,這不僅增加了漁具意外纏繞和溺水的風險,而且研究證明,哪些以副漁獲物餵養的雛鳥要比以自然飲食餵養的雛鳥生長更難,生存機會也就更低」




在南大洋,

安島信天翁(Diomedea antipodensis)

數量的大幅下降意味著這種海洋漂泊者的保育等級由

易危(VU)

上升到

瀕危(EN)

,延繩捕魚所造成的兼捕是最主要的威脅,隨著海洋中漁業資源的枯竭,信天翁不得不飛越更廣闊的海域才能尋覓到充足的食物,而且由於雌鳥更加容易被誤捕和溺亡,現有的信天翁種群中已經呈現出嚴重的性別比例失衡。




下一個旅鴿?


非法鳥網導致曾經泛濫的候鳥瀕臨絕境


來自亞洲的報道







黃胸鵐 (Emberiza aureola)

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旅鴿?我們誰都不知道,也不敢猜測。這種鳥類過去曾極為豐富,但由於大規模的狩獵(主要是食用),如今數量急劇減少,有著極高的滅絕風險。曾經遷徙時遮蔽太陽如雲朵般的大群,如同耕地上羽毛彙集成的河流,這些畫面很快將成為亞洲過去的記憶。這情景似曾相識,就像十九世紀北美洲旅鴿群在圍獵之下而滅亡的畫面重現。






黃胸鵐雄性




被稱作「禾花雀」的黃胸鵐自2002年以來被認為減少了超過80%,在當時它們被視作

無危(LC)

物種,而僅僅十幾年後,就上調到紅色名錄的最高等級-

極危(CR)




交通運輸方面的改善加劇了偷獵問題,儘管在中國,1997年以後這種行為就屬於非法,但是黑市上的交易卻從未中止過。




香港觀鳥會呼籲立即採取行動拯救這個物種,並將2018年定為「國際黃胸鵐年」,作為新的公眾宣傳的一部分,香港特區政府呼籲民眾「支持本土農業,拒絕食用黃胸鵐」。




垃圾食品與瀕危鸚鵡


來自太平洋地區的報道







隨著紐西蘭政府對原生物種的關注和精力越來越大,當地的兩種幾維鳥數量目前正在恢復,保育等級也由

瀕危(EN)

下調到

易危(VU)

上,但例外的是,2017年紐西蘭年度鳥類-

啄羊鸚鵡(Nestor notabilis)

卻情況不妙,新的信息顯示它們正在減少,以至於到了瀕危的境界,科學研究發現;遊客會經常給這些好奇的高山鸚鵡餵食不健康食物(如麵包和薯條之類),但這無意間是在阻礙保育工作的實施。







啄羊鸚鵡





每年都有近60%的啄羊鸚鵡巢穴被諸如白鼬、褐家鼠等掠食動物所破壞,在某些低海拔地區,這一比例可能會上升到99%,利用毒餌控制當地入侵哺乳動物的規模,已證明在幾維鳥和其他原生鳥類上非常成功,然而,考慮到啄羊鸚鵡可能會誤食毒餌,這種技術目前還無法在它們的棲息地完全實施。








「儘管有很多標誌勸說人們不要去投喂啄羊鸚鵡,但仍有很多的遊客和本地人會去餵食它們,這種行為會鼓勵野生鳥群去嘗試新奇的食物,研究表明哪些經常接受人類投喂的個體,誤食毒餌的概率要遠遠高於正常個體,而毒餌的投放是旨在控制引入的褐家鼠、白鼬、負鼠和野貓等掠食動物,因此我們保育方面最大的挑戰就是阻止遊客或其他人去投喂野生鸚鵡」-森林與鳥類協會的首席環保顧問凱文.哈科維爾(Kevin Hackwell)說到。




苔原上的刺客


雪鴞受到食物短缺的威脅


來自北美洲的報道







一則令人擔憂的新聞指出,北美洲苔原地區的旗艦物種

雪鴞(Bubo scandiacus)

的種群數量要比之前想像中的小的多,且呈下降趨勢。雖然在歐亞大陸北部的趨勢尚不清楚(歐洲種群已經被認為處於下降中),但自1970年以來。美國和加拿大的主要種群已經下降了64%,這種以海德薇(Hedwig)而聞名於世的物種,在最新的評級中由

無危(LC)

被提升到

易危(VU)

,氣候變化是物種一系列威脅之一,影響了融雪速率,從而降低了對嚙齒動物的捕食成功率。此外與車輛或建築物碰撞也是另一個主要威脅。






雪鴞雄性





雪鴞雌性





「北極生物多樣性正受到包括氣候變化在內的一些因素的壓力,我們因此希望雪鴞作為該地區旗艦物種出現的危機,也將引起人們對該地區更廣泛的關注。」 ――國際鳥盟全球科學協調員Ian Burfield博士。




歐洲最大水鳥的生命線


來自南歐的報道







由於歐洲長期而持續有效的保護工作,歐洲東南部的

卷羽鵜鶘(Pelecanus crispus)

種群實現有效的恢復,在最新的評估中由

易危(VU)

下調到

近危(NT)

,這要歸功於保育行動計劃的徹底實施。以及歐盟鳥類和棲息地保護法令賦予的約束,這些法律有助於保護希臘,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重要繁殖地,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洲種群的數量增加了四倍。






卷羽鵜鶘




從2017年起,黑山的斯庫台湖(Lake Skadar)卷羽鵜鶘繁殖種群被嚴格監控,相關水域也被封鎖,以保護鳥類育雛不受干擾,因而這個繁殖季成了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繁殖季之一,共有60隻雛鳥成活。在希臘,當地的鵜鶘種群在過去20年間增長了200%。




儘管歐洲種群數量不斷增長,但中亞種群目前的狀況仍不明朗,東亞零散的小族群正受到高度威脅,即使是在歐洲,這種對環境十分敏感的物種依然要依賴保育人員全方面的養護,才能在一些濕地繁殖成功。




以上6種鳥是2017年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一個縮影,它們之中有些因為保育力量的提升而數量增長,等級得以下調,但更多的是比以往更加危機,目前在獲得國際鳥盟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可的11122種鳥類中:





  • 有156種自1500年以來已經絕種,沒有理由相信仍有個體依然存在。



  • 5種鳥在荒野中已經消失,只在圈養環境中生存。



  • 共222種鳥類被列為

    極度瀕危(CR)

    ,其中21種可能已經滅絕,另有一種可能在野外滅絕。極危物種被認為在野外面臨著極高的滅絕風險。



  • 461種屬於

    瀕危(EN)

    物種,這意味著它們在野外有很高的滅絕風險。



  • 786種

    易危(VU)

    物種在野外有很高的滅絕風險。




這三類瀕危物種共同被稱為受威脅物種。在現存的鳥類中,大約有

13%

,即八分之一,目前被列為

受威脅鳥類

。.




此外:




  • 1017種屬於近危(NT)-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物種可能會被列入受威脅的類別。



  • 8417種列為無危(LC)物種-目前認為它們不符合被列入任何受威脅類別的資格。



  • 58種數據不足(DD)-沒有足夠的資料來評估它們的滅絕風險。




2017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鳥類瀕危等級變化一覽表



圖表文檔,可進群下載


歡迎加入QQ群iltaw-動物世界,群號碼:211689174




本文資料來源:www.birdlife.org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郵 箱:iltaw_tg@sina.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物世界 的精彩文章:

動物世界一周攝影精選(103)
動物世界一周攝影精選(104)

TAG:動物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