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主席從不忌口,為什麼大家每頓都吃的一樣調味他卻從不吃?

毛主席從不忌口,為什麼大家每頓都吃的一樣調味他卻從不吃?

原標題:毛主席從不忌口,為什麼大家每頓都吃的一樣調味他卻從不吃?


年逾90的程汝明,從1954年開始參與毛澤東的飲食服務,1958年進中南海,在毛澤東家和另一位廚師李錫吾共同主廚,至1976年離開,為毛澤東家庭服務了19個年頭。



提到毛主席愛吃什麼,程汝明興緻盎然地說毛主席吃東西沒有什麼忌口的,什麼都能吃,他比較喜歡吃魚,鱔魚、泥鰍,他都愛吃。但是他不太愛吃大魚,喜歡吃小魚。對魚肉,毛主席喜歡吃魚腹部的肉,不喜歡吃脊背處的肉。


他說:「毛主席特別喜歡吃魚頭,我們常給他做沙鍋魚頭、沙鍋魚腦。吃起魚頭來,毛主席就不忌諱了。我們常常給他燉兩三斤重的大魚頭,煮熟了以後,把骨頭剔除乾淨了給他吃。毛主席還喜歡吃牛肉、豬肉、羊肉……是肉他幾乎都喜歡吃,社會上人們更熟知的是他老人家喜歡吃辣椒。但有一點很特別,就是我在毛主席那裡發現他不吃醬油,無論做什麼菜都不讓放醬油。」




由於一些有關毛澤東的回憶和電影,毛主席喜歡吃紅燒肉的說法不脛而走,如今許多地方都開有打著毛澤東旗號的毛家菜館,菜館的當家菜就是「毛式紅燒肉」,可沒有一處是不放醬油的。


程汝明聽說,毛主席絕對不吃醬油,做什麼菜都不讓放醬油。他給毛主席做紅燒肉,是將糖放在油里炒熬形成的紅色。開始,程汝明只是聽到打招呼說不讓放醬油,但不知道毛主席為什麼不吃醬油。


後來,是專列上一個叫劉耀方的服務員,勇敢地向毛澤東提問,「毛主席,你怎麼不吃醬油啊?」毛主席告訴小劉,他最初是吃醬油的,但在對醬油有了更多的了解後,他產生了膩煩心理。



因為他的家一度開過醬油作坊,存有一缸一缸的醬油。在一次蓋子偶然打開的時候,他發現裝著醬油的缸里瓢著一層浮動的蛆,他感到非常噁心,從此再也不碰醬油了。程汝明說:「這個事除了做飯菜的師傅,連警衛員都不知道。」


程汝明說,除此之外,毛主席對做飯菜沒有更多的要求,對飯菜的擺放也沒有講究。他也不喜歡在放菜的盤子里做什麼點綴雕花之類的東西,這大概是他不喜歡華而不實的緣故。


平時程汝明把菜做好後,習慣用個碗扣在上面,以防毛主席不能馬上吃晾涼了。1958年,程汝明的生活又出現了一次大的變化。這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開了工作會議,繼續批評「反冒進」,毛澤東在會上發表了六次重要講話。




這一次,程汝明不光是在專列上和李錫吾一起為毛主席主廚,還下了車,和李錫吾跟隨毛主席住進了開會的金牛進賓館。那次從南方回到北京,程汝明得到通知,下火車後跟李錫吾一起進中南海到了毛主席的家。


程汝明到毛澤東家中做飯菜,就從這一天開始。而他被正式安排進毛澤東家服務,是在這一年的下半年。程汝明住進了中南海,就住在毛澤東家也住的豐澤園的院子裡邊的一棟兩層小樓里。




給毛澤東做飯菜的廚師,通常是經過好幾次試、換才能選定的。毛澤東有個習慣,有些他沒吃過的菜肴,不管多麼有講究,是名系名菜,你就是烹製得再好,他也不吃,一筷子都不動。

廚師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吃了一口,覺得不對胃口,還是這次沒有興趣,以後說不定會吃,還是怎麼著,那麼以後還給不給他做這道菜,很費思量。這種情況不止程汝明遇到過,北京飯店、人民大會堂、釣魚台的廚師們都遇到過,做得很好的菜端上去,毛澤東不吃。


再好的廚師,做出來的菜,客人一次不吃,兩次不吃,他心裡馬上就沒底了,不知道做什麼好了。領導一般見到這種情況,也就琢磨著趕緊換廚師了。因此被毛澤東選中的人,得在最初的幾個菜中就做出讓毛澤東覺得可口的菜,這裡面就見真功夫了。




程汝明能成為毛澤東家的廚師,顯然在於他多年在專列上烹制的飯菜,贏得了毛澤東的認可。但廚藝的高低並不是唯一的標準,他為人正直、忠厚老實、性情隨和,也是他中選的重要因素。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為毛澤東服務的廚師不止一個。程汝明進中南海以後,逐漸形成了以李錫吾為主,以程汝明為副的廚師班子。他們一中一西搭檔,相得益彰,還帶出了幾個能為毛澤東做飯菜的更年輕的廚師。


因為住進了中南海,和毛澤東在一個大院子里,程汝明開始了解到毛澤東的一些生活情況,也於細微處感知了一代偉人嚴格自律的嘉言懿行。毛主席女兒李訥身體不好,有時生病,毛主席會向交通科要個車,送李訥去醫院。



從車出門口,到車子回來,毛澤東都要求身邊的管理員做好記錄,然後按應付的錢到財務科交賬。其他親戚子女類似的情況用車,也都照此辦理。這讓程汝明很感動。


美國學者羅斯·特里爾曾在他的著作里,為此,發出這樣的感慨:

「就毛主席的蓋世影響來看,只有羅斯福、列寧才能與之相提並論;如果就個人魅力與全球聲望而言,他們又不及毛主席。毛主席,其實一直是勞苦大眾的代言人,正因為如此,世界政治家們非常欽佩他,當第三世界領導人紛紛來華訪問時,都請求一睹毛主席尊容。然而當他們因毛主席晚年的健康原因而未能如願時,回國途中淚流滿面……」


也緣如此,毛主席在向世人表現他富有魅力的一面時,也有其痛苦與脆弱的一面。縱觀毛主席一生,我認為以下九件事對毛主席帶來巨大心理創傷,領袖的內心世界往往是孤寂而痛苦的,毛主席也概莫例外。


1.母親匆匆離世,他,無限傷懷


2.秋收起義後倍受打壓,他,心在滴血


3.第五次反「圍剿」,他,被迫「袖手旁觀」


4.毛岸英英勇犧牲,他,心如刀絞


5.「高、饒」事發,他,忍無可忍


6.修補體制遭到挫折,他,目光迷茫


7.「九一三事件」,他,傷痕纍纍


8.周總理逝世,他,心力交瘁

9.唐山大地震,他,默然流淚


著重說說這最後一個吧,悲傷,對1976年的中國人民似乎絲毫沒有憐憫。1月,偉大的周總理的逝世;到了這年仲夏時節,一場震驚中外的大地震幾乎把唐山市連根拔起,死亡接近30萬人,而這時的朱 德剛辭世不久。


地震前,青蛙變得煩躁不安,熊貓則抱頭嘶叫,老虎與氂牛都感覺到一場地震的到來而匍匐在地。地震到來時,毛主席雖然已不能多講話,但仍十分關切災難的情況,敦促身邊的工作人員給他報告詳情。


他不忘關心百姓疾苦,仍堅持用顫巍巍的手親自批有關閱災情的報告,很多在場的人看到他如此神態,紛紛轉身拭淚…… 毛主席告訴身邊人:「負擔太重,死亡是一種解脫。」以致後來他昏厥過去,久久不醒……




誠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創或推薦好文章,我們將第一時間發布您的內容,郵箱:107000701@qq.com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智謀 的精彩文章:

世界史上十大最強帝國,中國竟佔了三個!
最會裝的皇帝,後終成一代明君

TAG:古今智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