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放到現在是什麼地位?級別最低的秀才可做縣長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放到現在是什麼地位?級別最低的秀才可做縣長

我們大家都知道古代做官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科舉考試,科舉考試又有不同的等級,分別為秀才,舉人和進士,在古代即使是秀才也是很吃香的,如果把這些人放在現在他們是什麼樣的一種地位呢?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說說這些人為什麼在古代那麼吃香,小編認為就是一句話:資源的稀缺性,越少的東西越值錢,人也是一樣的。首先,古代能夠讀書的人,基本都是家裡有點底子的。貧農家庭讓孩子讀書的可能性極低,像孔乙己這種窮書生其實屬於極少數。而普通的讀書人,要去縣裡考取「童生」,考中了才有繼續考試的資格。就這個「童生」就已經不好考了,五六十歲考不上童生的人大有人在,而童生裡面最高的一等叫秀才,所以考取秀才難度是很大的。有清一代,童生總數約為200~300萬,秀才為46萬人,清朝的人口為一億到四億,在兩百多年間,一個擁有數億人口的帝國總共就產生了不到五十萬秀才。

一個等級最低的秀才就已經那麼難考,那麼舉人和進士就不用說了。雖然每年產生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很少,但是國家的管理需要人才啊,所以資源的稀缺性就提高了他們的社會地位,即使是最低的秀才也可以有大把的社會資源。

能夠做上秀才就說明你已經是統治階級的預備隊了,隨時都有機會當官。秀才的特權有很多,比如見官不用下跪,受審不用服刑,不用服徭役等等。秀才在古代很難做正經的官,因為學位不夠高嘛,但是運氣好的話也能做官。比如明萬曆年間由於官少,皇帝又不下批文,所以陝西尤其是陝北的縣令極度缺乏,縣太爺離職之後沒人做縣太爺,只能找幾個秀才補上。

舉人又是什麼樣的一種概念呢?我們以明朝為例,明朝276年,一共錄取舉人11萬名,大約每年錄取400人。舉人大多在30歲左右,在60歲左右退休或者病故。再拋去正在準備進士考試的,沒有能力的,還有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的,全國在職和準備出仕的舉人不足萬人,這更是抬高了舉人的地位,因為舉人比秀才更少!

在古代舉人最低也可以撈個副縣令做做,這只是舉人的起步籌碼,關係好的可以直接做縣令,而秀才最高也只能做到縣令。就算運氣再差,也可以在教育局弄個教員的職位,日後升遷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此外,就是舉人不出仕也能享有國家津貼,還可以幫助人他人免稅免徭役,在清朝雍正以前舉人可以年100到200畝的稅,十幾戶的徭役,就算舉人老爺在家啥都不做也能賺錢。

進士和舉人雖然只相差一個等級,但是差距是相當大的。進士的起點也是舉人的終點,進士最差的待遇就是縣令,而舉人退休的時候最高也只能是個縣令。一般來講,一個進士就算再沒用,不進中央,最次也能在地方混個五品知府退休,相當於市委書記。而大部分的進士幾十年的官場下來,混個布政使(省長)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除非是特備差的人。能力再強的人做個巡撫(省委書記)也是常有的事。如果進了中央,一輩子下來,混個三朝元老,追封個副國級到正國級的官銜也很正常。

也就是說在古代如果中了進士,大概註定了你這輩子的結局是省部級官員或者國家級幹部,如果運氣好做個宰相都沒有問題。

最後就是進士的前三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和其他同為進士的同學不同,其他的同學考中之後可能會下地方做縣令,或者去六部熬資歷,但他們不用。他們會進入翰林院,官雖然不大,但是位置卻是不同。明清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必須來自翰林院,雖然也有特例,但是進入翰林院陞官加爵是早晚的事情。就算不能做個宰相,在中央做個正二品尚書都御史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而這些都是屬於正國級幹部的序列,掌握著國家的最高權力。

說了那多我給大家列個等式就明白了:

秀才——985畢業生

舉人=985博士選調生

進士=985博士選調生

進士起步=副縣長

進士下限=市委書記

進士上限=國務院總理

狀元榜眼探花=國級幹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貫古今 的精彩文章:

有人要求志願軍把毛岸英的遺體運回國,毛主席知道後說了一句古詩
老山戰役中,他受八處重傷,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帶領戰士收復高地

TAG:史貫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