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昏庸無能?三個例子告訴你,其實大多數人都錯了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昏庸無能?三個例子告訴你,其實大多數人都錯了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之後,年僅17歲的劉禪繼位,開始與相父——諸葛亮共事。在大多數人印象中,劉禪就是扶不起的劉阿斗,像是在說劉禪除了昏庸無能,就一無是處了,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大家要說了蜀國是在劉禪掌權時覆滅的,但是諸葛亮早在《出師表》中說道:「益州疲弊」,這就說明了,劉禪接手蜀國時,蜀國的狀況已經是不容樂觀。而在劉禪在位40多年,蜀國百姓基本安居樂業,不受戰火的干擾。可以說劉禪在這種局勢下,能夠將蜀國治理的井井有條,這說明劉禪還是有一定能力的。

公元263年5月,曹魏大舉攻打蜀國。大敵當前,劉禪急忙召集大臣商量對策,經過利弊權衡後,劉禪還是決定接受了投降魏國的建議。後來由於劉禪「識時務」,深受優待。為了安撫人心,封其為安樂公,建立安樂國,還將劉禪的子孫和許多原有大臣均封了候。隨後曹魏又覺得十分不妥,覺得劉禪是一個假裝昏庸無能,怕其日後東山再起。於是就派遣晉王司馬昭懷有戒備之心,去測試劉禪是否真心投靠。不久司馬昭就設宴招待劉禪,於是就出現了樂不思蜀這個有名的成語。

「樂不思蜀」估計是劉禪被黑的最慘的一次了,但是當我們分析一下當時的蜀國形勢,但是的蜀國已經處在內憂外患之中,無法與強大的魏國抗衡,若是當時強行與強大的魏國開戰,結果肯定是生靈塗炭。另外,魏國派的是司馬昭,此人雖說沒有其父親的智慧,但是此人手段十分兇狠。如果被司馬昭發現他是假裝愚笨,那麼蜀國的百姓就真的遭殃了。於是酒後告訴司馬昭:「此間樂,不思蜀也」。

也有人說蜀國的內憂,是由於劉禪寵幸宦官黃皓引起。而事實上,幾乎每個朝代的皇帝都有著自己寵幸的宦官,相比之下,劉禪寵幸黃皓還是有分寸的。的確,劉禪是給予了黃皓些許權力,但這些權力並不能動搖蜀國的政權。事實上,沒有任何史料證明,劉禪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而種種現象表明,劉禪卻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不惜留下一個「樂不思蜀」的笑柄和一個「扶不起的阿斗」的罵名,只為保全百姓,真是一個悲劇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秀才說史 的精彩文章:

此種女人身份低微,但在宮中卻最先接觸皇帝,一旦上位必禍亂朝堂
此人升為封疆大吏,母親卻痛哭著為他準備棺材,一年後他果然慘死

TAG:秀才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