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茶的工藝和結果

生茶的工藝和結果

ヽ(ˋ▽ˊ)ノ↑↑↑↑↑乀(ˉεˉ乀)

photo by 羅卜

普洱生茶的工序比較簡單,簡單說就是採收-萎凋-殺青-揉捻-曬青-挑黃片-蒸壓。

photo by Marco

在茶葉晒乾之後,製作完好的茶葉我們叫它「曬青毛茶」,也就是粗加工的茶葉。這之後還需要經過將黃片(過老的葉子)從茶葉中挑揀出來,然後再用簸箕篩選或者靜電除塵。最後用石磨或者液壓機器將茶葉壓成(需要先將毛茶蒸軟掉再壓)方便運輸和儲存的餅。

photo by Jay

由於毛茶剛剛加工出來,還需要一段時間退燥(炒青炒出的鍋氣和熟香、火氣)退青(鮮葉所帶有的青草味、樹葉味),大家普遍相信毛茶要存放一陣再壓會比較好,所以有了「春茶秋壓」的說法。也有人隔年壓茶,曬青毛茶的轉化路徑和壓餅茶也不一樣,壓餅茶和空氣接觸的茶葉是分層的,由外到內,所產生的有益發酵的菌類也在表面,所以轉化過程也是分層進行的。而毛茶的發酵更均勻,喝起來一體感強,但長期在潮濕環境下存放,會更容易發生霉變。普洱生茶的轉發除了氧化發酵以外,還包括了茶多糖物質的分解,多糖分解成單糖,原本的茶葉青香會變成花果香,之後變成木香。而茶多酚本來是無色的,暴露在空氣中會變成紅色,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生茶的茶餅會越放顏色越深,茶湯的顏色從原本的橙黃色逐漸變成了濃郁的紅褐色。另外,茶餅里所含的單寧是澀感的主要來源,也就是「咬舌頭」和「兩頰發緊」的感受。而茶多糖、茶多酚的含量多寡則體現在茶湯豐厚程度上,茶多糖、多酚類物質越多,茶葉湯感也就越濃厚豐富。茶鹼(咖啡因)則是「茶感」的主要來源,茶湯喝了使人心奮、心律加快、包括出汗、氣感等一系列身體反應,都跟茶鹼的多少和類別有關。

photo by 羅卜

嫩芽、小樹茶葉中的鮮嫩物質多,氨基酸含量就高,而氨基酸含量高,體現在茶葉的鮮爽度上。喝普洱生茶的古樹茶,很少有追求芽頭,追求鮮爽度高的,雖然很多人沒有直接認識到這一點,但實際上氨基酸含量和茶多糖類物質在茶葉的物質構成中成反比,茶樹樹齡越大,茶葉採摘的鮮嫩度越低,氨基酸含量越少,茶多糖類物質越多。所以說雲南茶,尤其是古樹茶喝的是「氣韻」、「厚度」、「生津回甘」這些直接和茶葉樹齡、物質豐富程度以及生態環境有關的硬指標。相反的,像西湖龍井這樣極其追求鮮嫩的茶,才會要求採摘頭春第一撥芽頭,這樣做出來的茶確實極其鮮美,但也沒有更加複雜的芳香物質和風味組成,也非常不耐沖泡。

photo by 羅卜

茶葉內的膠質多,則體現在茶湯的稠滑度上頭。這樣「膠感」足的茶葉,也多體現在生態好、樹齡大的古樹茶上頭,古樹茶和小樹茶很明顯的區別,就在於古樹肥厚的葉片在反覆浸泡後仍然膠著,在手心揉搓會再緩慢舒展開,而小樹則不會。古樹茶的內含物質多,在揉捻時如果不過度,在浸泡時內涵物質則會緩慢地浸出,而小樹則不然,小樹和台地在揉捻時細胞內的汁液幾乎就被壓榨乾凈了,茶汁全部包裹在茶葉表面,因此沖茶時會激發出上揚尖銳的香氣,往往讓許多不了解普洱茶的人誤以為是好茶。而頭三泡小樹茶的茶湯往往鮮甜爽口,但之後則會出現跳崖式的下墜,苦澀感、搜刮感、寡淡的湯味會馬上顯現,這也是因為厚度不足,汁液已經在揉捻時被幾乎榨乾的緣故。

photo by 羅卜

相比起來,古樹茶的香氣往往是更加沉鬱內斂的,更多的體現在杯香和冷香中,而不是熱水衝下去的那一下揚起的昂揚鮮明的香氣。古樹茶的茶湯持續性更強,隨著浸出物釋出的程度不同,每一泡的香氣和味道也會有微妙而明顯的變化,隨著一泡茶喝下來,像是度過了一段緩慢而跌宕起伏的旅程。所以說,古樹茶的整體感受相比起小樹、或者統一管理的台地茶,要更加豐富而統一,變化也更多一些。

photo by Marco

說回來工藝上頭,「殺青」顧名思義,是要把茶葉的生青味去除掉,應該留下的是適當的「青香味」,而不是「青草味」、「樹葉味」、「生味」這些過於接近新鮮植物的味道。在殺青之前要萎凋,也就是在陰涼的環境下讓茶葉喪失一部分水分,再入鍋翻炒。在茶葉翻炒時如果鍋底火溫過高,而翻動速度過慢,則會出焦糊味——就像炒菜那樣,粘在鍋底的茶葉會變成焦糊狀,泡在熱水裡也會有黑色的浮末和糊點。在不同的炒制階段,應該根據情況而採取不同的炒茶頻率、手法以及適時的增減鍋底的火溫。若將茶葉炒得過干過熟則容易出「熟香」「黃豆香」和「高火香」;通常剛剛炒制出來的茶葉會帶著「鍋香」和一定的雜味,但適當的存放都會讓這些味道逐漸走散掉。應該注意的是悶炒茶葉,翻動茶葉和抖散茶葉之間的及時轉換。悶炒過度會使茶葉變紅(提前發酵),悶炒過輕會使茶葉不熟,茶葉夾雜生青味。而炒一鍋茶葉,往往需要堅持翻動半個小時,一天採收下來的茶葉,都要在第二天天亮前完成殺青和揉捻工作,所以炒茶對體力和技術都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photo by Marco

揉捻的程度決定了茶葉的浸出物多少,揉捻重的茶新泡時香甜,但不利於存放,因為重揉捻等於提前讓茶內的內含物質浸出,透支茶葉的轉化空間。輕揉捻的茶在新茶階段喝更輕淡。所以揉捻其實是在平橫倉儲轉化和新茶新喝之間的關係,所有工藝上的鑽研,其實都是為了讓茶葉達到一個平衡的值,達到一個整體好的結果。

photo by Marco

用曬棚曬的茶葉和之間暴露在陽光下曬的茶葉也不太一樣,曬棚會隔絕掉紫外線,曬出來的茶葉相比起陽光乾燥的茶少了一股融合的「太陽味」,雖然這股味道也會雖適當倉儲而近乎消失,但仍然有很多人相信在日光下的茶葉更自然,轉化效果也更好。

photo by 羅卜

生茶的工藝跟烏龍茶、熟茶比並不算難,難的是做到平衡。要是工藝能夠過關,其實比拼的是原料的品質,樹種樹齡以及茶地生態,和每片不同山頭的茶所體現的鮮明山頭特色。有些茶重在氣韻,大開大闔的茶氣打通人的六脈,例如昔歸和老班樟;有些茶清透甘柔,像化骨綿掌一樣浸潤人的體魄,例如冰島;有些茶無論是倉儲還是喝新茶,都鮮甜豐美,例如易武的彎弓、高山寨。

photo by Marco

長守每年能存下來的生茶不多,回顧的時候,往往會好奇,這些茶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而即使是做茶的人,也很難準確預測生茶的轉化路徑和結果,這也正是生茶的奇妙之處。

photo by 羅卜

封面圖by 羅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奶茶妹學生時期演出照流出,土不土一目了然
囡囡,上海奶茶的發展史了解下?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