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今天我們來聊聊傳說中的「畫影圖形」

今天我們來聊聊傳說中的「畫影圖形」

朋友們,多年來飽受《還珠格格》荼毒,想必大家對劇中這個情節不陌生吧:小燕子、紫薇一行人逃離皇宮,被皇上下了通緝令,侍衛奉命拿著畫像滿大街盤問……

《還珠格格》劇照:通緝令上的小燕子和五阿哥

結果當然是侍衛們瞎忙活一場,瞧瞧這畫像,怕是小燕子看了想上吊,五阿哥看了都覺得辣眼睛吧。

《還珠格格》劇照:小燕子和五阿哥

在古代一旦衙門要通緝哪個要犯了,就會在城牆口貼上這麼一張帶有畫像和簡單犯罪事實的通緝令,古代把這個叫「畫影圖形」,在元曲、明清小說中,有無數關於「畫影圖形」的描寫。

拿我們最熟悉的明太祖朱元璋來說,他在造反之前,就曾受到元朝通緝,元朝統治區域內每個村落,都張貼著「通緝令」。

萃花五毛特效(輕噴)

如果說過去需要畫像是因為沒有照相機,那現在這門技術是不是還存在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國內外的警察機關仍廣泛地使用這門技術,還在傳統的手繪技術的基礎上衍生出了電腦人像組合技術。

但今天,我們討論範圍僅限於手工描繪,先給大家看一組模擬畫像師的畫像和照片對比圖:

試想一下,在壓根不知道嫌疑人是誰,又要通緝TA的情況下,沒有模特,完全根據口述者的記憶,記憶,記憶還原畫像,是不是覺得很逆天?!換做萃花,根據「眼睛很大,國字臉, 兩顆大門牙」只能畫出個海綿寶寶。

所以他們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呢?

教育類美術

同教育類美術一樣,模擬畫像師也需要了解明暗、結構、透視、解剖等基本知識,區別在於模擬畫像是要拿來破案的,它的實用性遠大於其欣賞性。所以,模擬畫像師為了最全面的展示出形體,多用線面畫法,只畫正面、側面,光線多為正面平光。除此之外,還有兩個明顯的差異:


你畫的是人,我畫的是記憶

案發後,模擬畫像師需要根據描述者的記憶創作,記憶是一種很玄的東西,不光看不見摸不著,還會隨著時間越來越模糊,最最最要命的是,目擊者被警察問得多了,思路會發生變化……

當描述者記憶不清晰,提供的信息不足,這時候模擬畫像師往往會一身便裝出現在人流彙集的地方寫生,在汽車站、公交車上觀察人,收集各種人的形象特徵、籍貫、職業等信息,儲備自己的資料庫,並基於長期辦案經驗、繪畫基礎知識來想像,判斷眼睛、鼻子的位置,進一步完善人像繪製。

事實上,用語言描述形象是很難的,單畫臉型,上海公安部一位從事30多年模擬畫像的刑偵專家,就曾準備了100張照片,將臉型分類後讓目擊找第一眼的感覺很像的,再不斷調整畫了3天,劃重點,是臉型哦!


繪畫界的好偵探

但僅僅依靠描述者的記憶來繪製模擬畫像是遠遠不夠的,大多數人的口述都沒什麼邏輯,面對警察的詢問時會緊張,不自覺地加入自己的主觀判斷,比如會因為案發現場光線因素,產生嫌疑人比較瘦的錯覺。

於是在搜集到描述著的基本信息後,模擬畫像師開始扮演起偵探的角色了,他們需要在與案發相同的時間段里,親自到現場觀察了解環境,證實嫌疑人的穿著顏色,調整畫像中出現的偏差,直到把嫌疑人的畫像確定下來。

當畫像師把畫好的畫像給描述者看,經確認有50%以上相似時,警方就將這張畫像拿來摸排、張貼。通常,在畫像廣泛傳播後短時間內,案件就會宣告偵破。

在我們眼中,那些聞名遐邇的藝術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夠藝術天賦和修養,使他們的作品豐富有內涵。而模擬畫像則要求畫像師有人類學、解剖學、心理學、偵查學、現場勘查等知識,才能將目擊者的語言描述轉換成紙上的畫像。

拋開這些技術難度,模擬畫像也是一個極其考驗耐心的工作,目擊者也許會在畫像過程中說「臉像,眼睛不像」、「鼻子太大,嘴巴太小」、「額頭寬了,下巴窄了」,畫像師就必須反覆修改,直到描述者感到滿意為止。

模擬畫像師擁有跟神筆馬良一樣的魔力,他們一旦畫得特別特別像的時候,案件的受害者在看到畫像時會出現失聲痛哭,甚至暈厥的現象,通常那也是畫像師心情最為複雜的一刻。

我們總說,藝術不過是茶餘飯後可有可無的東西,如果真要說什麼時候必須有藝術的話,大概模擬畫像就是吧!正如我們需要正義一樣,我們需要藝術。


小彩蛋

一個流傳甚廣的日本《周報》上的毛澤東畫像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

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萃 的精彩文章:

草根出身的吳道子憑什麼能成為畫聖?
Hello,唐伯虎

TAG:藝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