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不是躲避生活,而是讓你學會生活
學佛,是學會生活。因為佛法,並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生活之中,時時處處,吃飯穿衣,行往坐卧,舉目揚眉之間。
馬祖雲說:善惡事上不滯,即是修行。也就是於一切善惡、好壞、是非、得失當中,我們的心能夠平和自在,如如不動,不受擾亂,就是禪的修行。
所以,許多人學佛,以為是加法,從而不斷地向外馳求,想證個什麼,得個什麼,修個什麼,結果徒勞辛苦,一無所得。
然而事實上,學佛是減法,得先認認真真地對著自己,把自己心中許多讓自己苦的東西,拿開它。苦因即去,其苦必去,苦其去也,樂何必尋?不求自至,不修自得,不證自明。
所以六祖大師說:於彼相中,不生憎愛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淡泊,名一相三昧。
禪的解脫不是向外的,而是向內的;不是離開生活的,而是讓我們去改變對生活的態度;不是讓我們拋棄工作、學習、責任和義務,而是讓我們於工作、學習、責任和義務當中,心不失衡、不迷惑、不怨嘆、不計較;不是讓我們沒有感情,而是讓我們的情,變成大情,這情能融納到法界一切眾生,這就是大慈悲。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往往為了自己,哪怕是為了修行、學佛、行善都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痛苦,讓人生舉步維艱。
其實,我們往往只顧著向前跑,卻忘了學會退步;只一心想著成佛,卻沒想到還須做人;只知道積功累德,卻忽略了打掃自心。我們的眼光,始終沒有找到修學的焦點,不在別處,只在於自心。
所以,雖然是修行、學佛、行善,我們依然是迷惑、痛苦的。心,是痛苦之本,也是自在安樂之本。既然我們的心,可以讓我們痛苦,讓我們迷惑,同樣的,也可以讓我們解脫、自在。
所以,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那樣的凌亂不堪,但也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無喜無憂,無憎無愛,隨處安樂;心,讓我們唯利是圖,也可以讓我們學會關愛;心,讓我們怨嘆、計較,也可以讓我們讚歎、寬容;心,可以讓我們失衡、是非,也可以讓我們心懷平等、泰然;心,可以讓我們患得患失,也可以讓我們不計得失。心,可以讓我們愛欲、纏綿,也可以讓我們於一切苦難眾生,慈悲、不舍。
心如天空,可以充滿烏雲,也可以遍灑陽光;心如湖水,可以激蕩浪濤,也可以凈如明鏡;心如高山,可以野獸出沒,也可以開滿山花。所以,當我們把修行投向自心的時候,生活將灑滿陽光,凈善如水,山花爛漫。
「印海禪心」微信公眾平台:以正信佛教為依歸;禪凈密互融,凈土為歸;力倡解行相應。恭祝各位善友六時吉祥:老實!聽話!真干!南無阿彌陀佛!
※學佛人,千萬不要炫耀自己的境界,小心引魔上身
※今日阿彌陀佛節日,作何善惡成百萬倍,憶佛念佛就是與佛法界相應
TAG:傳統文化與生活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