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僅靠「腦洞大開」 治不好「中國式過馬路」

僅靠「腦洞大開」 治不好「中國式過馬路」

「請不要通行,通行噴水。」為了治理「中國式過馬路」,湖北大冶近日又出新招,在紅綠燈路口安裝聲、光、水噴霧、顯示屏組合「神器」,行人一旦闖燈前行就會「被噴」。「神器」「上崗」數日,據說效果還不錯。

湊夠一撮人就能過馬路、機動車走得差不多了就能闖紅燈……近年來,上升為「城市頑疾」的「中國式過馬路」逼得各地交管部門「腦洞大開」,想出了很多與「噴水」類似的新穎治理方式。「接力站崗」「通報單位」「拉繩設閘」「人臉識別」「徵信黑名單」「朋友圈集贊」,這些招數起到了一定作用,卻又無法根治「中國式過馬路」。原因何在?恐怕還是因為上述執法舉措,絕大多數僅僅建立在闖紅燈的人「素質低,需要管」的執法認知基礎上。

規則意識淡薄、法治觀念缺位、從眾心理及群體效應影響,的確導致了更多闖紅燈現象的出現。但是,行人在交通體系中的表現不僅關乎素質,還與整個交通體系的設計有關。如果只靠「開腦洞」的方式處理問題,只能彰顯規則的嚴肅性,無法證明規則的合理性。對「中國式過馬路」來說,治標不治本。因此,我們需要思考,現行的交通設置真的合理嗎?

事實上,不合理的情況真的存在。「開車的看不慣騎車的,騎車的看不慣走路的,走路的看不慣開車的和騎車的。」這雖是一句玩笑話,卻折射出關於路權的大問題。高歌猛進的城鎮化帶來了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為了保證交通運行的高效率,路權分配始終過分偏向於機動車,對自行車、行人等路權主體缺少必要的考量。馬路越修越寬,可紅綠燈留給行人過馬路的時間卻還是只有十幾二十秒,對行人的速度和耐心形成了雙重考驗,逼得一部分本來不想闖紅燈的人也被迫加入「中國式過馬路」的行列,出現了違規行為。

大量的違規行為,其實意味著大量的需求。交通工程中的許多技術,就是隱藏在「違規」背後的需求催生的。比如,將公交站台設置在行車道上,壓縮行車道空間以規範特殊區域的行車,避免車輛在公交站快速通行或超車;為避免車輛在居民區超速行駛,特意將居民區的道路建造得彎曲。

回到治理「中國式過馬路」這個問題上,相關部門必須從人的需求出發來想辦法,讓嚴管建立在權利對等之上。比如,合理規劃道路設置,適當增加地下通道或天橋,在滿足行人過馬路需求的同時,有效緩解城市中心地帶的擁堵;深入摸排人流、車流密集路口和路段,針對每處路口制訂個性化的維護方案,根據行人和非機動車過街需求實行相應改造,使路口非機動車燈、行人過街燈配時更加合理。

當然,所謂的「中國式」不僅僅出現在交通領域,在生活、教育等諸多方面都有所體現。「中國式離婚」「中國式接孩子」「中國式治堵」,這種帶著幾分戲謔的表達雖然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主語,但都屬於社會管理的範疇。也就是說,很多怪象都是社會管理「生病」的表徵。這是個更加深刻的問題,也要好好想想對策才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牛 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現在出行 越來越舒服
共享經濟路在何方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