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的萬里茶路起點——武夷山

中國的萬里茶路起點——武夷山

萬里茶路起始自武夷山茶葉集散地——下梅、赤石與星村,其中以電視劇《喬家大院》的熱播而廣為人知的正是晉商萬里茶路的起始——下梅村。這座小小的村落,全然褪去了幾百年前的中心光環,小小的內船道,再也不見來往商船穿流,人潮湧動的繁華盛景。只能在導遊的描述下,循著那磚瓦雕欄依稀想像著當年下梅的起始榮光與茶商往日的富庶。

我站在茶葉之路的起始碼頭,不得不遙望起,從這裡延伸出的那些古老的曾經。 在世人眼裡,下梅,是一個被塗抹上了許多神秘色彩的古老村莊。古老的歷史漫長的似乎無邊無際,遙遠的就好象時空的那一頭,有多遠,我看不見。但我知道,這個不起眼的小村莊,牽扯著康熙大帝與彼得大帝的商貿往事,這裡是萬里茶葉之路古道的歷史始端,從下梅碼頭起始,一直通往中俄邊界的恰克圖,通往歐羅巴。

1610年,那一年,武夷茶開始了中國茶的代名詞。那一年,武夷正山小種紅茶,被當作一種東方珍奇物產,由荷蘭人傳至歐洲,成了宮廷、貴族、商人等上流社會的風雅之飲。後又由殖民活動,把飲紅茶之風傳播到了世界各地。英吉利人這樣記載:「武夷茶色,紅如瑪腦,質之佳過印度、錫蘭遠甚,凡以武夷山茶待客者,客必起立致敬。」

18世紀,武夷紅茶進入最輝煌階段,那是一個武夷紅茶獨步天下的時期。「全盛時茶葉每年輸出值數百萬兩」。《中國茶葉商品經濟研究》記載「自各國通商之初,番舶雲集,茶民偶沾其利遂至爭相幕效,漫山遍野,愈種愈多。」整個武夷山區「商賈雲集,窮岸僻徑,人跡絡繹,哄然成市矣。」「茶山綿延百十里,寮廠林立。」想知曉武夷茶的更多歷史,可以添加小編微信wysevens!雍正六年(公園1728年),中俄簽訂《恰克圖條約》,萬里茶路成為了中俄貿易的主要通道。茶葉貿易佔90%以上。

從福建武夷山至中俄邊境的恰克圖,全程5150公里,從下梅碼頭,水運到漢口,經漢水運至襄樊和河南、杜旗,上岸由騾隊馱運北上,經洛陽,過黃河,越晉城、長治、太原、大同、張家口,歸化(今呼和浩特),再改用駝隊穿越1000公里的荒原沙漠,最後到達中俄邊界口岸恰克圖交易,進入莫斯科和西歐。 乾隆時著名茶商鄒茂章(1704--1778)是武夷茶商的典型代表。《崇安縣新志》:「鄒氏經商得道,去粵東,通洋艘,不與市中較銖兩,與海外交易誠信為本,洋人所至輒倍償其利,由是家家日饒裕,為閩巨室。」 至今,武夷山市檔案館完整保存了當年驗押茶貨的「素蘭號」水印模。據資料,1883年,經水路運至自廣州出口的武夷茶達1.5萬噸。 直至二十世紀,紅茶生產才開始遍及全國。可想而知,這個萬里茶路的起始碼頭,曾經是何等繁榮。這條茶葉之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國際貿易通道,為世界文明進程推波助瀾。

古老的茶葉之路就從這裡開媽,確切不知止於何年。歷史已經翻開新的一面,站在這碼頭的人,已不再著長衫,留長辯。這條小河床幾乎已經乾涸,河床的礫石,暴露在了陽光下。村莊里保留下來的老木屋子,很多已經破敗不堪,支離破碎。也或許,在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地下,激流還在那裡汩汩涌動。 2007年10月,國家博物館破天荒收藏了一件食品藏品,就是產自福建武夷山的大紅袍茶葉。將茶葉作為藏品,這對於專事收藏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藏品的國家博物館,是史無前列的頭一遭。歷史將永遠記載下了武夷茶。

精品武夷茶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夷茶 的精彩文章:

在你看來,正山小種的「正山」指的是什麼?

TAG:武夷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