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淺談古代人的厚葬

淺談古代人的厚葬

古代的皇帝從登基第二年開始就會命人修建自己的陵寢,稱為修「壽陵」。「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一供山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晉書·索紼傳》的這段話透露給我們一個不容置疑的信息,西漢皇帝即位的第二年就開始用國家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修建自己的陵墓。用那麼多的錢去修墳墓,這在我們現代人看來是一個很荒誕的事情,但是在當時那個時代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古人的厚葬奢侈到了什麼地步呢!西漢末年爆發了赤眉軍之亂,這幫亂軍不事生產,沒錢的時候就想到了掘皇陵,因為大家都知道皇陵里有很多錢,赤眉軍首先挖了劉邦的陵墓,結果挖的財物太多,路上撒了一地。後來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沒錢了首先想到的也是挖皇陵。

但是挖皇陵這事啊,做得最有名氣的是曹操。在「建安七子」之一陳琳所作的檄文里就寫到曹操盜梁王劉武墓這件事,在陳琳的檄文中提到:曹操是親臨盜墓現場指揮取寶的。且在軍中設置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等盜墓官職,中國盜墓史上第一次出現專業的盜墓名詞,這是鮮見的。一直到今天,「發丘」和「摸金」還代表著盜墓。要知道梁孝王墓的墓道是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的,那時沒有大型的起重設備,曹操及其手下是靠什麼打開陵墓,盜出這些財寶的?如果不是上萬人集體參與,根本不可能進入墓室。這也是梁孝陵被盜的最早記錄。《曹操別傳》稱「(曹)操別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水經註疏》說,曹操憑這一次盜掘所得的財寶,就養活了手下將士十餘年。可能是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盜掘的險境,曹操生前提倡薄葬。

即便知道厚葬會引來盜墓賊盜墓,為什麼後面的皇帝還是喜歡厚葬呢!例如慈禧的陵墓中就有無數珍寶,民國軍閥孫殿英盜了慈禧墓後,就發了大財。古代人覺得「事死如事生」,這是古人喪葬的原則,就是對待死者如他活著之時。《荀子.禮論》: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所以古代人在這種風氣之下,尤其是貴族,會在死後修建陵寢,裡面的布局往往和死者生前常住的地方一樣,還陪葬有大量的生活用具,儀仗,以及死者生前喜歡的物品。當然厚葬最重要的原因是古人相信人死後是有靈魂的,認為靈魂不滅,死亡不過是另一個開始,是到另一個世界去生活而已,所以把死人當作生人來看待。把修建王陵當做執政的大事情來辦,隆喪厚葬也就成了那個時代的潮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因為一次月事,西漢景帝留下東漢皇族血脈
漢朝時期科學技術就已經發達成這樣了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