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讓人持平常心,意思是不用奮鬥了嗎?
文/嘎瑪仁波切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但生活就是這麼多姿多彩
奮鬥的本身,並沒有任何的積極與消極之分。但是對於奮鬥的踐行者來說,就蘊含著強大的期望與回饋之意。常識告訴我們,奮鬥的的潛台詞從來都與野心掛鉤,所以,平常心與奮鬥之間就顯得稍有違和感。
我們奮鬥的結果就是希望成為什麼,這絕對是毋庸置疑的。想要成為什麼,是一種企求互動和外界給予肯定的結果。因為成為什麼人物,或是過成了什麼生活品質核心的擁有者等等這些,絕對是基於外界給予肯定評價和自我滿足感的相得益彰。
奮鬥對於我們,在潛意識裡的區分就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但是,生活就是這麼多姿多彩。世間法中有個特點是,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風四面來襲。這就難免給我們的奮鬥之路一點顏色看看。
因為,我們太希望得到承認、得到肯定、得到認可,得到一切我們認為好的評價。起初對於奮鬥之路的自我勉勵也是如此。我們希望世間只有利、譽、稱、樂四法,不要有八法。這種偏執很可笑,就像我們期望只有白天沒有黑夜一樣的可笑。
給我們的野心降降溫
所以,奮鬥對於我們來說,一開始就建立在強烈的目的性和企求心上,而且如此強烈的希望得到認可。這樣的結果,我們可能會獲得奮鬥努力的良性回饋,但是我們一路走來,也會有更多的心生不滿。
這就不單單指求不得苦,心生不滿就會驅使我們不停取著。而不停貪取和執著,就是一個大寫的苦字。這也是輪迴的本質,心生不滿而不停取著。
這樣說來,也不是完全的否定奮鬥的意義。對於生活,我們仍然是需要努力的。只是如此的開門見山,是為了消減一些我們奮鬥過程中的偏執心理,給我們的野心降降溫。
輪迴之心,本身就是一個盲目的同義詞。我們習慣,心生一切能使我們唯我獨尊的幻想。這種幻想堅實而不可摧的原因就是,我們總是希望與外境的一切產生互動,祈求得到滿足自我的反饋。
就是因為這種足夠堅實的對立幻想,促使我們看不透幻想的虛無。所以,我們即便說過多少因緣生,因緣滅的道理,外境對於我們仍然是密不透風的堅實。
因此,我們會有非常多的心生不滿,這是奮鬥偏執心理的副作用,也是輪迴之心的寫照。心,能生不滿,它也能兜圈子。心兜得不亦樂乎,念想就連續不斷。妄念也就如此,思前想後的奮鬥著,煩惱也就危機四伏著。
平常心,它是一種伴有覺知而生心的寫照
我們討論一個問題的利與弊,不是給予完全的否定,也不是偏向於絕對的肯定,這是在培養我們如實的看待問題。如實知見的好處,就是能寬慰我們因偏執之見,而引發的無窮煩惱。這也是一種加持力。
我們之所以會有很多的煩惱,就是因為有很多想要成為什麼,而又不能如願的無望挫敗感。因為,世間法運行的法則,本來就是這樣的無常。但我們期望奮鬥的結果,往往又貪著一種有常。
我們不識幻像,不識心的作用,無視輪迴運轉的規則。那麼我們一切的奮鬥,很多時候都會是無望的結果。
談過世間法的努力,出世間法亦是如此。如果我們加入出世間法認知的隊伍中,很多都是因為我們在世間法奮鬥無望之後,嘗到心生不滿的種種挫敗感。在出世間法中來平衡內心和尋找引起煩惱的原因,以及能解決不生煩惱的辦法。
那麼,我們也就對平常心這一說不陌生了。平常心,不單單指一種心態。能有平常心,它是一種伴有覺知而生心的寫照。這種心理是需要經過訓練之後,才能保持的一種修心結果。
覺知當下的每一念
當然,在出世間法的認知及修行過程中,我們同樣是需要努力的。但是,也不是一種奮鬥之後能成為什麼,或急於見證什麼的誤區寫照。
出世間法中的努力修行,對於我們在世間法中奮鬥之後的患得患失來說,基本就是一個以慢攻快的法則。慢下來,停下來,穩下來,定下來。
在出世間法中,我們也不是完全的放下,我們也有需要拿起的,但是這有別於世間法中。在修行修心的過程中,我們更多需要拿起的是有正見的覺知。
這種覺知會讓我們體驗當下的每一念,這種感知當下的覺知訓練,就是為了攻破我們在世間法中,因奮鬥而心生企圖的貪著,以及奮鬥無望之後的煩惱重重。
覺知當下的每一念,這種平常心的訓練,就是我們因心生不滿,而努力奮鬥思前想後擔憂現在;因無望而沮喪的,當下的希望。
三生三世又如何,不及過好每個當下。
我們常頂著「為你好」的名頭愛自己。
只修智慧不行么,為何還要累積福德?
我們也許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會是最慘的。
在藏區,寺院和僧人是非常接地氣兒的。
問問自己,你把信仰排在第幾位?
就算生起一念善心,也值得高興。
精進前行,才不愧對「佛弟子」這個名字
能控制住自己的人,修行不會太差。
人生成敗新標準——慈悲心
昌列寺
所修功德成遍知,調伏罪業眾敵怨。生老病死波濤海,願諸有情得解脫。
※我們也許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會是最慘的
※禪意攝影:一年春盡一年春
TAG:昌列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