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常住人口「熱力圖」:廣深人口增超百萬,周邊城市吸引力增強

廣東常住人口「熱力圖」:廣深人口增超百萬,周邊城市吸引力增強

導讀:21世紀經濟報道發現,珠三角一直是廣東常住人口數量增加最多、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其中廣州、深圳兩大城市作出了絕對貢獻。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記者丨王帆 深圳報道

儘管各地的搶人大戰早已不是新鮮事,但珠海近日一則被視為全國首創的「人才連續工作10年可獲贈住房50%產權」的政策,仍然再度吸引了諸多關注。

至此,廣東多個地市出台了人口政策。各地搶人說明人口被前所未有地視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但人口的增長和流動有何規律?政策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作為中國人口第一大省的廣東,其整體及各個區域的表現或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2017年,廣東常住人口總量繼續位居全國之首,佔全國人口的8.03%,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人口密度為全國的4.29倍。

21世紀經濟報道研究發現,從人口趨勢來看,近年來廣東人口再度出現了增長加速的趨勢;從新增人口城市分布來看,廣深是核心引擎,珠三角吸引力增強。

為何人口增長再度加速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曾是著名的「孔雀東南飛」首選目的地。

上世紀90年代,廣東有過常住人口年均增長超過200萬的輝煌時期;進入21世紀,人口增速開始放緩,年均增量減少至百萬量級,尤其是在2011年到2014年間,每年才增加幾十萬人口。

但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增加125萬,重回百萬級別,並且,自此之後的三年間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是,2014年,「單獨二孩」政策在全國逐步開始實施,2015年10月,政策放開至「全面兩孩」,當年,廣東省自然增長人口為73.35萬,對比上一年增長了8.17萬,有小幅提升。

2017年,全國出生人口低於預期,出生率同比不升反降。但相比之下,廣東省在2017年的出生率比2016年增長了近2個百分點,是近年來的較為顯著的一次增長,由此,廣東省的出生率也反超全國水平,並直接拉動當年的自然增長人口超過100萬,比上一年多出20萬。自然人口增長對廣東常住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9.7%。

廣東省統計局指出,2017年全省「全面兩孩」生育政策實施效果逐步顯現,出生人口總量明顯增加。一項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的佔比超過50%。

根據《廣東省人口發展規劃(2017-2030年)》預測,2020年之前因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之後的補償生育,生育水平將略有提高,在2017-2018年達到最高,隨後將有所下降。

除了人口自然增長的利好因素之外,另一個利好因素是自2015年起,廣東人口的機械增長(一個地區人口因遷入和遷出因素導致人口增減的絕對數量)也有較明顯的提升。

2013年,廣東常住人口增量跌至50萬的低谷,並且,當年自然增長人口約為64萬,即人口機械增長的貢獻為負;2014年情況略有好轉,機械增長人口約為15萬;隨後的三年里,全省人口增長分別達到125萬、150萬和170萬,顯著「回暖」,其中,機械增長人口分別達到52萬、69萬和69萬。

廣深是人口增長核心引擎

為何近三年廣東人口增長出現加速趨勢?

21世紀經濟報道發現,珠三角一直是廣東常住人口數量增加最多、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其中廣州、深圳兩大城市作出了絕對貢獻。

2017年,廣深人口分別比上年凈增45.49萬和61.99萬,兩市常住人口增量占同期全省及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量的63.22%和89.44%。

根據南都民調近日的一項調查結果,在選擇傾向的就業地時,59.23%的受訪者將一線城市作為首選,尤其18-23歲的受訪者選擇一線城市的比例高達68.01%。

其中,在工作條件、城市人才引進優惠政策以及城市綜合競爭力三大方面的因素里,受訪者更看重工作的情況以及城市綜合競爭力,具體而言,最看重的是工資水平、工作上升空間和發展前景。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大多數人選擇城市最看重就業機會,人口有進一步向就業機會多的核心城市聚集的趨勢。

但受限於資源承載力等因素,北京、上海當前的導向是疏解人口,這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對另兩座一線城市的「利好」。

數據也顯示,北上和廣深的人口變化呈現一定的「此消彼長」之勢。在廣深人口出現大幅增長同時,2017年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均為凈流出狀態,分別小幅減少2.2萬人和1.37萬人。

另一組可供參考的數據是,整個「十二五」期間,廣州、深圳的常住人口增長了79.15萬人和100.67萬,而僅在2016年和2017年,兩地的人口增長數據就分別達到了99.73萬和114.96萬,均超過了此前五年的總和。

這也與兩地相對寬鬆的人才、戶籍政策密不可分。今年1月,廣州印發《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實施方案》,提出進一步拓寬落戶通道,大力吸引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職業院校畢業生和留學歸國人員等高層次人才、技能人才、創新創業人才、產業急需人才。

深圳早在2016年提出,將純學歷型人才落戶門檻放寬至大專及以上,對人才入戶量不設指標數量上限;2017年,深圳再增加一條積分入戶的措施,為非學歷、技能的穩定就業、居住人口提供了10000個入戶指標。

根據兩地的官方規劃,到2020年,廣州、深圳提出的常住人口預期目標分別為1550萬、1480萬,從當前的時點來看,兩地分別還有100萬、227萬的增量空間。這也意味著,在未來的三年時間裡,廣州、深圳有望繼續對外來人口敞開大門。

珠三角策略:人口與人才並重

在廣深之外,珠三角的其餘7座城市人口變化呈現什麼態勢?

其中,表現最好的是佛山,2017年常住人口增長19.4萬人,這一成績甚至超過了武漢、成都等人才爭奪戰中的明星城市;東莞、惠州、江門、肇慶和中山在過去3年時間裡的常住人口增量都低於10萬。根據2018年廣東省政府發布的《廣東省人口發展規劃(2017-2030年)》,佛山和東莞被界定為人口在500萬-1000萬之間的特大城市。按照人口上限來看,兩地還有待釋放更大的增長潛力。

截至當前,東莞、中山、江門、珠海、佛山均已出台了相應的政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城市不僅爭奪研究型、學歷型人才,還歡迎技能人才和普通勞動者。

例如東莞。根據今年2月調整的落戶方案,符合「參加城鎮社保滿5年且辦理居住證滿5年」的條件即可入戶,包括新生代農民工、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就業居住5年以上的人口等8類重點群體落戶全面放寬。

與此同時,東莞提出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計劃,圍繞技能人才引進、培養、評價等環節實施系列重點政策,提升技能人才培養整體水平。

再如佛山,在去年11月全面放開了對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職業院校畢業生和留學歸國人員的落戶限制,同時佛山還提出將根據實際不斷擴大公共服務範圍並提高服務標準,縮小居住證持有人與戶籍人口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

由於這些城市的相關政策主要集中於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具體效果的釋放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珠三角地區曾享受到大量外來人口流入的紅利,也曾率先感受「用工荒」以及技能人才短缺的壓力,包括廣州、深圳在內,在人口政策方面展示出更為包容、開放的姿態。

此外,在粵港澳大灣區時代,區域產業合作將進一步加強,珠三角的人口吸引力將進一步增強。經濟學家樊綱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預計將佔到中國人口的10%。

21君

生活在珠三角地區的你,有感到周邊生活環境中人口數量的明顯變化嗎?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本期編輯 黎雨桐

21君

老鐵們,給21君點個贊再走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的精彩文章:

開始糾錯,Facebook更新隱私設置工具,並終止與部分數據代理合作
特朗普突然變臉,口氣轉溫和!中方需謹慎!美媒提醒特朗普:今日中國可不是當年日本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