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用康熙替換崇禎,明朝是否能避免滅亡的命運?

如果用康熙替換崇禎,明朝是否能避免滅亡的命運?

原標題:如果用康熙替換崇禎,明朝是否能避免滅亡的命運?


比較兩位皇帝,必須放進當時的時代背景里,這種問題是將個人才能置於歷史背景之上,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康熙的個人才能是很強的,但也是在清朝盛世的基礎之上,才有一番作為,如果崇禎帝替換了康熙,國家也將會是個盛世——因為崇禎帝在某些方面,跟康熙存在相似之處。

崇禎帝和康熙都是少年英雄,有著雷厲風行的一面,康熙一上位就扳倒了鰲拜,崇禎帝一繼位就弄死了魏忠賢,對於兩個十七歲的少年而言,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城府、需要狠心決斷,需要會把握時機。


崇禎繼位後,有一次因生病免傳早朝,被大臣提意見後連忙檢討自己,此時的大明有中興之象。


崇禎帝不但勤政,而且一連下了六道「罪己詔」,這在歷代皇帝中都是少有的,說明他不但勤奮而且謙恭、沉穩持重,可勘大用。


像我們平常人能時時做自我檢討的並不多,更何況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一個懂得自省、並且時時加以糾正自己、砥礪自己、刻苦自己的人,他首先是一個有品格的人。一個有品格的人做了皇帝,我們不能說這是國家的不幸。


而康熙的勤奮好學,大都體現在學術上,康熙是個學霸型皇帝,比起征戰沙發,他更喜歡看書學習,他對西方傳教士帶來的西方知識很感興趣,向來華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 ,並頗有著述。


《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曆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曆法》《康熙皇輿全覽圖》,都是康熙組織編輯出版的。


我們可以看出,只有一個太平盛世,才能讓皇帝這麼閑。


康熙在位做出了很多成績,被神吹的幾大功績有:平定三藩,大破準噶爾,驅逐沙俄。


好了,康熙面臨的主要敵人是三藩之亂的禍首,吳三桂。可這吳三桂的實力並不足與讓清朝有滅亡的危險,吳三桂跟朝廷打得交道年限非常長,彼此的脾性摸得很透,他不算是一個恐懼的敵人。


雖然史書宣稱吳三桂宣布造反後,常德、長沙、岳州、衡州淪陷,廣西、四川大員紛紛反清,福建耿精忠反,南方半壁江山似乎被吳三桂收入囊中。


實際上吳三桂沒那麼厲害,王輔臣、耿精忠之類就是廢物點心,首鼠兩端,他真正可調用的兵力有限。


而崇禎在康熙那麼大的時候,他面臨的敵人是什麼?


是長達十年的農民起義。


是天災、鼠疫、瘟疫、決堤、斷糧、饑荒。


是驍勇善戰,「女真不滿萬」的草原新銳騎兵,是八旗戰鬥力最強悍的時期。

是李自成的大順軍。


是張獻忠的大西軍。


崇禎元年,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崇禎七年,大旱,野無青草、十室九空,「白骨青磷,夜夜似聞鬼哭。」旱災引起蝗災,尤其是河南、陝西,出現人食人的想像。



崇禎十三年,崇禎十四年,「南北俱大荒……死人棄孩,盈河塞路。」


崇禎十五年,全國爆發了瘟疫,而且從河北傳至北京,北京死亡過半,十室九空。


崇禎十六年,天津爆發鼠疫,甚至有全家全亡,無存一人,鄰居亦無一保全。


崇禎十七年,「京師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


北方瘟疫盛行,江南又遭大水,各地流寇並起,朝廷救災不及,國庫早已空虛,百姓疲弱不堪,明朝一觸即潰。


此時皇太極在北方連挫明軍精銳,而明廷又要抽調兵力鎮壓農民起義,兩線作戰疲憊不堪,國家軍餉開支高達兩千萬兩,即使朱元璋重生,也沒辦法力挽狂瀾。



崇禎的脾氣在此時開始失去控制,他暴怒,猜忌,不斷冤殺大臣,殺伐過重,總督、巡撫都被他殺了,一般這種大員,朝廷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殺,而那些為明朝苦戰的將軍,他先用後疑,搖擺不定,在戰和兩難之中,讓明朝走向滅亡。


西方哲學家說過,面對危局,一個聰明人甚至不如一個天資平庸的人。無疑崇禎就是聰明人,人太聰明也容易多疑,太聰明會導致草木皆兵,無法準確、冷靜判斷。


崇禎死的時候才34歲,一個年輕人,接下這麼大一個攤子,又要賑災又要用兵,很難保持住心性。


所以我們不能說康熙穿越到崇禎身上,就能改變大明的歷史命運,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崇禎並非昏君,他甚至不是平庸之人,他是時運太差。



崇禎帝從一出生開始,就是個悲劇。


一個善於忘記的民族,註定是沒有前途的,請關注公眾號:靜說歷史(jingshuolishi)與您一起記錄中華民族的繁榮與苦難,銘記每一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漢朝陳平為什麼能成為開國功勛?
中國一湖泊布滿珍寶,讓許多人一夜暴富,現被國家禁止進入

TAG:靜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