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歐元就能根除中國戰機生產過程一大隱患!國人振奮吧!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收購德國材料商科特薩的方案,終於被德國經濟部批准了。在如今中國企業動輒數以億計億計美元的收購案中,這筆價值1億歐元(1.21億美元)至2億歐元之間的收購案顯得那麼弱不禁風。但是,作為波音和空客的供貨商,科特薩雖然在規模上這是一家年營業額在6500萬美元的公司,但是其掌握的碳纖維複合技術,將會幫助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重大進步。
碳纖維複合材料是指碳的重量佔90%以上的纖維狀碳材料。碳纖維與樹脂、金屬、陶瓷等基體複合,製成的材料。這種技術在上世紀50年代初應火箭、宇航及航空等尖端科學技術的需要而產生。如今在很多領域,碳纖維複合材料的運用已經越來越廣泛。由於這種材料之航空航天領域和軍事領域運用極為廣泛,尤其是小絲束碳纖維產品。比如戰機機體、發動機風扇葉片、導彈、火箭和衛星都無法離開這種材料。
比如,美國的F/A-18的機翼就是採用的複合材料,F-16戰機BLOCK50之後機翼也開始採用炭纖維複合材料,F-22戰機的複合材料用量已經提高到結構重量的22%,諾斯羅普最新研製的X-47B基本上為全複合材料。據統計,目前西方國家軍機上複合材料用量約佔全機結構重量的20%-50%不等。當然,中國飛機對於炭纖維複合材料的運用也非常多。比如,殲-10戰機在在鴨翼、垂尾、襟副翼、腹鰭等所有7個舵面和腹鰭採用了炭纖維複合材料;獵鷹L-15的尾翼舵面也採用了炭纖維複合材料;國產大飛機C-919同樣採用了炭纖維複合材料。
但可惜,中國在碳纖維複合材料,尤其是小絲束碳纖維複合材料方面與西方國家差距甚遠。所以,在進行對外採購中沒有話語權,幾乎是任人宰割。由於中國沒有定價權,所以中國需要在此付出大量資金。而且有時候有錢都不一定能夠買來這些材料,比如西方國際一度拒絕向中國出口。如果一旦沒有了這些材料,對於中國的國產戰機、火箭和導彈等相關裝備都會造成影響,甚至有可能是「致命的瓶頸」。
雖然中國也在不斷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研製。比如,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與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早在「十五」期間,就展開了大絲束碳纖維複合材料在飛機上的應用研究工作。並且在4月26日,成立了「中國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技術創新聯盟」。但是由於中國的底子薄,基礎差,所以現在中國在炭纖維複合材料方面取得很大進步,但是依然存在不成熟等各種各樣的缺陷。結果,就是中國每年仍然需要從外國進口大量碳纖維複合材料。
而且,西方國家為了防止中國獲得相關技術,不僅對中國進行技術保密,而且採取了不出售,不轉讓的策略。但是如果一直依靠進口,那麼不僅要耗費巨大的資金,而且也會將「國之重器受制於人」的局面。一旦西方國家不供應,那麼中國的航空航天工業的發展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所以,通過海外併購來獲取這種技術,不失為一種「取巧」而又安全的策略。於是,德國科特薩的收購案展開了。不過,中國的收購讓很多德國人開始警惕,其憲保局局長馬森聲稱,中國政治利用「合法手段來奪取德國科技」,提醒各方對中資收購保持警惕。不管德國國內這些反對的聲音如何,反正德國經濟部批准了此次收購。如果收購之後,中國能迅速消化其技術,並將生產線逐漸轉移到中國國內,那麼未來在碳纖維複合材料方面,不僅能為國家節約大量的資金,更可以保證中國的國防安全。
或許,這個不起眼的「小收購」,將會成為中國航空航天材料工業的一個轉折點。別看「錢不多」,但是足以打破多年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壁壘,而且會讓中國戰機擁有更大發展空間。所以,國人應該對此感到振奮!
請輸入圖片
※日本即將出現四艘航空母艦?專家一句話點明:日本又在做夢了
※戰鬥機放在機場上,有沒有被人偷走的可能性?真相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
TAG:老參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