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楞嚴經 第五講(上)

楞嚴經 第五講(上)

【時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饈無上妙味,兼復親延諸大菩薩】

現在還是在序分當中。現在說楞嚴經發起的因緣,每個經發起的因緣都是不同的。以前序分每一部經都是這樣子講的,那叫通序,現在此經的發起。與其它經的發起因緣不同。所以這叫別序。特別敘述了此經發起的因緣。就是在七月十五結夏安居圓滿了,大眾僧自恣的日子,一般也說是佛歡喜的日子,在這一天供齋的功德特別大,大家都爭著在七月十五這一天來供齋,求福德。所以這一天當時的國王波斯匿王,為了紀念他的父親,就請佛到他宮廷當中去應供,他自己親自來迎請佛,用極妙好的來供養飲食衣具。不只是請佛,也請諸大菩薩。在這一天除了國王請佛之外,這個城裡頭還有一些長者居士,就是大富長者、有錢的、有勢的、有地位的,他們也想請佛。但知道佛被國王波斯匿王請了,他們就請這些菩薩、請這些眾僧來應供。佛就叫文殊師利菩薩,分領這些菩薩,還有阿羅漢,到齋主家去應供,人家請的,我們都應當去應請。因為文殊師利菩薩在佛的座下是上首,所以佛就令文殊師利菩薩去安排分配。在這個時間,唯有阿難,這就是發起的因緣了,唯有阿難他已先受別人請了。人家早先就跟他約好,說在自恣日請你來到我們家裡應供,阿難去的地方很遠,到分配時還沒趕回來。因此大眾僧在分配次序時,他就沒有趕上,他一個人還在歸途中,沒有上座,沒有教授師(阿闍黎是教授師),也沒有同伴,就他一個人獨自回來了。在這個地方要多講一點。

阿難的名字說全了叫阿難陀,又翻為慶喜。因為減少的關係,把他的 【陀】字給略了,就叫阿難。他是佛的叔叔的兒子,也就是佛的堂弟。在大眾受施的時候,唯有自恣日可以受別請,別的因緣把他請去了。本來應當早歸的,因為路途遠就回來得晚了,沒有道侶跟他同行就他一個人回來。

在這裡講的上座,我們有四種,大家學律的都知道。年齡長的,就是歲數很長很大的,大家尊敬他,這叫上座師。還有受戒在前,年齡雖然小,但戒臘很久,是戒臘的上座。還有就是有福德、有智慧,這也是福德智慧的上座。這一點在我們大陸還沒有這個表現,在西藏藏傳佛教有這個表現。怎麼叫福德上座?有錢可以買上座的地位,有錢就是有福德。在西藏那時候,你要在一個小村、一個分院,例如我們戒研部、華嚴部,你在戒研部、華嚴部供個齋,供養這些人,那你在這個部裡頭就是福德上座了。如果你能在全普壽寺供養大眾,打齋供眾,再散結緣錢,那你是全院的上座,這個叫福德上座!這一點在我們國內還很少,在印度、緬甸、泰國、日本,福德上座很多的。法性上座,證得無為理了,大家公認他證得無為理,公認他成道了,這個叫做法性上座,證得無為法。

阿闍黎是軌範師。阿闍黎,像我們出家要受沙彌戒的,專給沙彌受沙彌戒的就稱阿闍黎,這指的是出家眾。還有在我們受戒的時候,有教授阿闍黎,有羯磨阿闍黎,還有依止師,依止的阿闍黎;還有跟你傳授經典的阿闍黎,你經不認得,那個阿闍黎就一句一句教給你,就是授經阿闍黎。這個大家學律的時候都說過了。就是阿難在路上,像這類的上座一個也沒有,就他一個人。

【其日無供】

就是自恣這一天,國王也請,諸位大臣也請,也就沒有人到寺廟送供養的,也沒有人再去請的了。阿難肚子餓了,就自己去化緣!就是走著挨家挨戶去化緣。

【其日無供,實時阿難執持應器,於所游城】

就是在這個城中。他所走過的道路。

【次第循乞】

按照次第求討飲食去。這個原因就是沒有人請供養你,沒有人給你送來,那你就到街上去,循著這個街道次第行。因為這個自恣日,國王請,城中大富長者,這些上座居士,他們都飯僧了,所以沒人再送供到這個寺院里來,沒有人供齋了,因此阿難只有上街上去化緣去。

【是時】

就是快要到吃飯的時候了,所以他執持應器。應器就是缽多羅,梵語缽多羅,此雲應量器,就是咱們拿的那個飯碗。缽跟飯碗有什麼不同?咱們拿飯碗吃飯,一碗不夠還可以去添一碗。缽就不行了,沒地方去添了,拿著缽就讓人家給你添夠,回來才能吃。像咱們過堂的時候,拿著飯碗,你不夠還可以添,巡堂師還可以給你添;拿著缽多羅到街上,你走過了就過去了,這是不同的。現在我們這個國土裡已經沒有這個行法了,也不能到各個街道去行持,就是你乞食也沒有人給你,沒有這個習慣。因為佛法剛傳到中國來,國家供養。就咱們這個寺廟的名詞,這個寺院的來源,就是國家機關。在漢唐之間,國家在外交部設一個食堂,住宿、招待客房的。那個時候,凡是僧來都設有供各國來賓館住宿的地方,就叫鴻臚寺、大理寺。這些都是國家機關單位,就是咱們每個部的部。佛教傳入中國來,中國國王尊重佛法、尊重僧人,都是國王供養的,國家單位里供養,叫鴻臚寺,接待各個國家的來賓。以後修寺廟也就叫寺,成了國家單位了。就像咱們現在的寺廟,不是私人財產,全是公家的,所以叫寺。寺里供養飲食的,就沒有化緣了,沒有托缽乞食了。從佛教傳入中國來,中國的僧人沒有上街上去托缽乞食。同時中國的規矩,如果你到處去要飯,當成討口子的了,感覺這個好像是不恭敬,所以到我們中國來就是國家供養的,後來由僧人自己供養。

阿難乞食所在的地方,是在室羅筏城,他乞食的範圍大多數也是在室羅筏城,他這次次第的跟人家化飲食時,阿難尊者發了個願,他心裡想,我應怎麼樣乞食呢?像佛所教導的那樣,我從最初開始求,乃至到最後的檀越,(檀越就是布施的施主),我不分貧富,不擇好壞,挨家挨戶,不管它好飲食壞飲食,不管這個施主是貴是賤,平等心觀之。這時阿難發大菩提心了,要用平等心,普為給施主布施之福,不管供養飲食的好壞或是凈不凈,不管他什麼種姓,剎利種姓、旃陀羅種姓。旃陀羅是殺生的,殺豬、殺羊等。剎帝利是王族,是貴族。我都平等的對待。阿難發了大心,發了平等心,不論好壞,不論凈穢,就是一個殺者屠戶家,我也能平等對待。結果是在滿願的時候就遇到難緣了,這也是因緣。

阿難這個時候想,凡是比丘乞食,在《顯揚聖教論》上講,佛在世的時候,不準到五處去乞求,有五個地點不能到那去化飲食。阿難現在發菩提心、發大心了,就不分地點了。忘記了佛規定的五不準乞,唱令家,唱歌的歌舞廳,就是娛樂的場所,這個地方不要去乞食,惑亂你的禪定。淫女家,就是妓女院,你不能夠去乞食,因為那個地方行為不清潔、不端正。酤酒家,賣酒的地方,你不能去乞食,因為酒是一切犯罪的因緣,它生出來很多過患。王宮貴族你不能去乞食,你也求不到。跑到國王皇宮裡去求飲食,你能得到嗎?因為那種戒備森嚴的。旃陀羅家不能乞食,旃陀羅在印度是殺豬的、殺羊的屠劊之家。這五種地方,不能去求飲食。今天阿難尊者他發了大心,他要行等慈,不分別這些了,遇到哪我都去求飲食,叫行平等乞食,這是菩薩行大菩薩道所發的大願。所以平等心去乞食,也有五種的含義。一種是由於內證平等理,這是大菩薩了,證得法性了,登地上的菩薩。這個咱們講華嚴經大家都明白,證得法性了,他不分貧富貴賤,其心平等。第二種心離貪慢,心裡頭沒有貪心,沒有我慢貢高心,以大慈不偏離哪一類,不論哪一類平等行慈,這是大菩薩發大道心的。同時不懼各種的惡象,無所畏懼,什麼酤酒家、淫女家,他都不怕。把這些個都止息,什麼猜疑心都沒有,就是平等心。不是二乘的分別見,所以這五種是以二乘乞食的分別見。阿難現在發了大心要等持,平等慈悲,行大慈悲心,不擇貴賤、貧富、淫室。為什麼?發意要圓成度一切眾生,這功德是無量的,但是對阿難來說,阿難現在還像嬰兒一樣的,是小孩子,離不開大人的,現在他的資格他的心力還不夠,不是那個大根器量。不是證得了地上菩薩的量。他一天在佛的身邊,學的聽到的是大乘法、平等持,他就想去做,但他力量是不夠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古人養生十法:讀書練字 養花種草 爬山登高 玩牌下棋
林清玄:生命如花,願自己的心如花一般綻放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