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禁煙英雄林則徐,晚年發表言論支持在國內種植罌粟

禁煙英雄林則徐,晚年發表言論支持在國內種植罌粟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林則徐表示「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民嗜洋煙而不嗜土煙。」這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隱情?

在林則徐禁煙前,吸食鴉片成為自下而上、從販夫走卒直至王大臣的涉及到、滲透進各個階層、各種人群的時尚風習。據清李圭《鴉片事略》:「其初不過紈絝子弟習為浮靡,尚知斂戢,嗣後上自官府縉紳,下至工商優隸,以及婦女、僧尼、道士,隨在吸食,置買煙具,為市日中。」他們往往茶飯不思,「竹筒呼吸連昏曉,渴可代飲飢可飽」,曾經有一位潦倒的士人,在自己的煙鋪店門前,寫過這樣一幅對聯:「三起三眠,永朝永夕;一噴一醒,如飢如渴。」可見,鴉片對上癮者荼毒之深。

煙館中吸食鴉片的煙民

鴉片問題不僅給中國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還在經濟層面導致白銀外流,進而引起通貨膨脹,使清廷財政枯竭。當時朝野上下對防止白銀外流打成一致看法,然而是否允許種植鴉片分為兩派。一派弛禁、一派嚴禁。雖然林則徐認為如兩害取其輕、民間私種鴉片比輸入鴉片更可阻止白銀外流,但當兩派較量之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支持嚴禁派的黃爵滋,並得到道光帝的支持,前往廣東禁煙。

林則徐在廣東嚴格的完成了禁煙,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英法兩國不僅強迫清政府支付高額的戰爭賠款,鴉片貿易更加猖狂。據統計,嘉慶二十五年(1800年)至道光十九年,運進澳門、廣州的鴉片達到638,119箱。鴉片戰爭後,道光二十二年至道光二十九年平均每年進口33,000餘箱;道光三十年至咸豐四年增加到每年50,400餘箱;咸豐五年至咸豐九年增加到每年64,200餘箱。僅在鴉片戰爭後10年中,白銀外流量達1.5億兩以上。

在這種情勢下,弛禁派再次抬頭。就連林則徐目睹鴉片無法禁止後,亦提倡在國內廣種鴉片防止白銀外流:「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煙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阿芙蓉,指鴉片),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舍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

可見,當時以土抵洋已是大勢所趨。咸豐元年爆發的太平天國更讓清政府的財政告急。為了籌集平亂軍餉,咸豐八年,清廷對進口鴉片上稅,等於認可了進口鴉片合法化,隨之,本土鴉片種植的禁令也名存實亡。

虎門禁煙

第二次鴉片戰爭,鴉片更加暢行全國。這時的清朝廷禁煙政策已破產,已無法奢談禁煙,弛禁派徹底得勢。

同治十一年(1872)六月初四,上海的《申報》登載了《抑弛自種鴉片煙土禁論》的文章,提出了全面弛禁,廣泛種植、生產鴉片,課去重稅,以增加國庫收入、限制吸食的主張。指出:「鴉片煙土為禍甚烈,然果能盡弛其禁,其有益於國也亦甚多」。其一,「中國之人既已喜吸此物,反不如大弛其禁,縱民耕種,令其足供民間吸食,國家可以歲收稅銀,每年可減二千數百萬出口之銀,不歸於印度而盡存於中國,為計豈不美乎?」其二,「重增其稅,使其價日昂,不但貧民無計吸食,即富人之吸食既多,亦將吝惜而不能暢所欲為,是不禁而自禁矣,未必非化國富民之一道也。」

直隸總督李鴻章在同治十三年也奏請弛禁,以抵制洋煙的湧入。他指出,「既不能禁英商之不販洋煙,即不能禁華民之不食洋煙」,而禁止內地各省種煙,勢必使洋煙四處販賣,掠取厚利。因此,應「暫弛各省罌粟之禁,而加重洋葯之稅厘,使外洋煙土既無厚利,自不進口」,這樣「不但奪洋商利權,並可增加稅項」。由於李鴻章官高權重,所提出的主張又冠冕堂皇,似乎切實可行,因此影響很大,以至於弛禁的主張左右了政局,弛禁終於被清廷允許了。此後,鴉片從雲南一路北上東進,最終遍及全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housandSea趣聞歷史 的精彩文章:

滸36天罡72地煞,那麼方臘那些兄弟們都是什麼來歷呢?

TAG:ThousandSea趣聞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