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了2台超可靠羅羅公司發動機,為何中國飛豹還頻繁墜機?
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兩台發動機總是比一台發動機安全性好,這個是常識,美國的F15裝備2台發動機,飛行事故率是單發F16的一半,雙發戰鬥機極少發生雙發同時停車的故障,偶爾一台發動機停車,剩下一台發動機推動飛機是完全沒有問題。
飛機要安全飛行,主要有2個重要因素,一個是有足夠動力,維持平飛,另外一個就是可以操縱,能控制住飛機航向姿態,二者都在,導航設備工作正常的話,是完全可以安全返航的,雙發飛機的飛控,氣動,舵面設計都基於單發停車設計,隨便停一台,操縱系統許可權足夠大,安全飛行沒問題。
飛豹發生了不少次飛行事故,大部分事故發動機都完好
反過來說,假如發動機足夠可靠的話,操縱系統也不出問題,飛機應該不會出事。
尤其是裝備兩台發動機,事故應該更少發生。
但是我國飛豹戰鬥機就遭遇了很怪異的事情,飛機裝備了2台英國羅羅發動機的斯貝發動機,幾乎從來不停車,最終還連續發生了十多起飛行事故,由於是雙座飛機,事故發生後傷亡慘重。
以下是網路公布的飛豹戰鬥機部分事故記錄:
1996年,海航6師16團一架JH-7在大場機場進行高滑訓練時衝出攔阻沙堆,墜毀於農田中;
飛豹機身肥大,機翼結實,設備先進,可以掛載多種彈藥進行遠程攻擊
1996年08月12日,遼寧興城,試飛員楊曉彬、領航員唐純文駕駛085號原型機返航時墜毀,飛機倒扣,兩人上半身被磨平;
2009年07月19日,中俄「和平使命-2009」軍演,空5師15團一架JH-7A在吉林省洮南基地墜毀,2名飛行員犧牲;
2009年09月,南京軍區空軍第28強擊機師83團一架編號為30794的JH-7A在執行訓練任務時於杭州筧橋場站墜毀,前艙飛行員、空28師83團副參謀長余斌犧牲,後艙飛行員成功逃生;
2010年04月15日,海航6師一架JH-7在浙江寧海墜毀,6師18團團長穆華及河南籍一級飛行員賴朝陽犧牲;
2011年10月14日,陝西蒲城,試飛院一架編號814的JH-7A原型機在飛行表演時墜毀,前艙試飛員余錦旺犧牲,後艙飛行員在觸地前一刻彈射逃生;
2011年11月07日,海航6師18團一架JH-7在浙江麗水墜毀,6師師長葉斌(前艙)及山東鄒明籍一級領航員、大隊領航副主任明健(後艙)犧牲;
2014年06月05日,海航6師18團一架飛豹戰機在進行夜間訓練時墜毀於浙江義烏南部山區,前艙飛行員海軍上尉華鵬與後艙領航員海軍少校趙鵬犧牲;
2014年12月22日15時,隸屬於國防工業部門的一架JH-7A在執行科研試飛任務時在陝西渭南墜毀,首批航母艦載戰鬥機編隊飛行員、試飛學員隊隊長、空軍上校盧志永(38歲)以及航天系統試飛員溫智平犧牲。
飛豹A座艙比較先進,採用了當時國內最新技術
這就給人帶來很大的疑惑?
一台發動機都沒壞,兩台都好好的,為何這麼多飛機墜毀,問題在哪裡?
這些事故裡面,扣除起落架故障外,飛機大部分是操縱失誤或者失速墜毀,這些事故裡面,基本沒有發生髮動機停車造成的。
讓我們看看飛豹設計的原始要求:
1977年,國家下達的《同意研製轟五後續機》指示中,指出,轟7是殲擊轟炸機,不僅具有使用炸彈導彈進行轟炸攻擊海上或者地面目標的能力,而且還有一定的自衛和空重作戰能力,可以承擔戰役縱深攻擊的任務,飛機能從二線基地起飛遂行任務,並具有良好的低空性能和夜間複雜氣象條件下的作戰能力。主要性能:帶副油箱轉場2800公里以上,作戰半徑800公里以上,正常載彈量3噸,最大5噸,最大速度大於1.5馬赫。
最終結果,西飛基本達到了目的,試飛後,性能指標大多超過要求,飛機裝備了先進大型火控雷達,可以掛載多枚反艦導彈或者激光制導炸彈,以及電子干擾吊艙,是一款機動性良好的戰鬥轟炸機,機動性好到輕鬆虐國產某型雙發二代機。
實際上,飛豹定型特別適合遠程投彈,低空鑽山溝,真的不太擅長
從眾多事故分析,飛豹出事,大多是因為低空飛行,一部分是操縱失誤,拉起不及時,一部分是飛機失速。
飛豹氣動設計,適合遠程巡航,而不是特別適合低空高速突防,原因就在於飛機機翼設計。
飛機採用了固定前緣帶鋸齒的中等後掠角大展弦比機翼,這種機翼兼容了超音速阻力小,巡航升阻比高的特點,和美國F8海軍戰鬥機類似。
但是飛機設計師為了控制風險,沒有加上前緣襟翼,使得飛機的失速特性很差,失速迎角比較小,接近20度,而且機翼失速前徵兆不是特別明顯,這給飛行員帶來了很大的麻煩,而三代機加上前緣襟翼或者前緣縫翼後,大多可以到24或者26度。
飛豹機翼採用了比較尖銳的固定前緣,外加不帶前緣襟翼,失速迎角有點小
就有人問,不用前緣襟翼也沒事啊,美國的F15E戰鬥轟炸機延續了F15AB的固定前緣,人家低空高速鑽山溝不是也好好的?
嗯,這個沒錯,不過魔鬼都在細節中,同樣是固定前緣,飛豹和F15E攻擊鷹是有很大區別的,飛豹的前緣比較尖銳,而攻擊鷹的前緣比較圓鈍,使得F15E的失速迎角明顯大于飛豹,而且失速前徵兆比較明顯,外加攻擊鷹採用了電傳操縱系統,能做飛行包線保護,所以飛起來相對安全。
飛豹由於發動機比較笨重外加推力不夠大,所以採取F15類似的設計,速度還要減小,實際上來說,飛豹當年為了控制技術風險,取消了前緣襟翼,滿足海軍的導彈載機要求是沒問題的,海軍就需要一款遠程導彈載機,實際上空軍海軍要求不同,空軍要求良好的低空性能,空軍半道撒手走人,最終海軍獨立承擔,讓飛豹活了下來,最後得到的就是一款優良的海軍導彈載機,而不是空軍需要的低空高速突防飛機。
這就是F15E,肥碩的前緣,氣流不愛分離,但是阻力大,依靠發動機擺平
由於飛豹原始設計缺陷,空軍要麼提出增加前緣襟翼改進飛控系統,滿足低空飛行要求,要麼就按照飛機的特點,降低低空飛行要求,盡量少鑽山溝,多掛載遠程打擊武器,不在低空高速投傻炸彈。
最終,沒有如果。
飛豹吃盡了增升裝置簡陋,飛控系統落後的苦頭,成都輕鬆搞定了
※中國殲10都用電動工具拆螺絲,為何美國F22還是人肉操作?
※F15,永遠不死,老鷹不死,飛到70-簡評波音F15延壽計劃
TAG:大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