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登基稱帝後,為什麼沒有將漢獻帝除之而後快?
原標題:曹丕登基稱帝後,為什麼沒有將漢獻帝除之而後快?
當年曹丕與曹植的世子之爭處於白熱化的階段,曹丕在曹昂死後,就一直是曹家的嫡長子,有著獨特的先天優勢,再加上自己本身文治武功的能力不差,又深知曹操的心思,因此一直堅持無為而治,漸漸得到了曹操的青睞。而曹植則獨佔天下八斗才學風流,詩詞乃是生平一絕,曹操愛惜其才學,也有廢曹丕立曹植的想法。只可惜曹植雖有才學,卻沒有太多身為帝王應該具備的素質,加上好喝酒誤事,最終為曹操所不喜。於是在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最終立曹丕為世子,曹丕後來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自己登基稱帝。
然而在曹丕登基稱帝後,他並沒有將漢獻帝劉協處之而後快,而是不惜冒著劉協有可能一呼百應,最終再次登基的危險,將他封為山陽公,雖然不再讓他住在宮中,但也給了他一塊封地,還允許他繼續保持皇帝的禮儀,見到自己不用跪拜,甚至於最終還娶了他的兩個女兒,成為了關係複雜的一家人。
說起來,也正是因為曹丕最終沒有痛下殺手,最終讓劉協安享天年,在青龍二年在因年邁去世,多少算是有了一個好的結局。而當時曹丕明明有那麼多機會,為什麼偏偏沒有殺掉劉協呢?
對於所有政治家而言,一個人物的去留,除了要滿足自己的喜好脾氣之外,更多的則是要為大局觀考慮,曹丕登基稱帝後,如果直接殺掉漢獻帝,對自己百害而無一利。要知道當初曹操之所以能成事,就是因為挾天子以令諸侯,因此漢室正統對於很多士族門閥而言是十分有用的。雖然漢獻帝做了曹魏陣營幾十年的傀儡,但是依舊還是有很多人忠心於漢室,昔日的「王佐之才」荀彧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如果曹丕因為不希望曾經的皇帝活在人世而將劉協殺掉,那麼無形中這部分還算依附在曹魏陣營,實際上心中還向著漢室的力量就要逐漸消失了。
更為致命的是,當劉備得知曹丕廢除漢獻帝自立為帝後,他立即對外宣稱曹丕殺掉了漢獻帝,從而自己登基稱帝。也就是說,一旦曹丕坐實了殺害漢室皇帝的罪名,劉備可以乘機以此為大義,聯合其他勢力攻打曹魏,而那時的劉備就出師有名,只怕剛剛立國的曹魏也承受不住這樣的災難。
再加上劉協與曹操已結為親家,殺掉漢獻帝完全沒有了必要,因此曹丕登基之後,自然也就沒有除掉漢獻帝了劉協。
※李世民為什麼能以三千五騎兵打敗敵方十萬主力大軍?
※東吳缺兵少將?細數東吳五大將領,第一名與諸葛亮齊名,令人佩服
TAG:甜姐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