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大自然活生生的生命面對面互動時,小孩子學到的,遠比平面的圖像或電視影訊來得深刻

與大自然活生生的生命面對面互動時,小孩子學到的,遠比平面的圖像或電視影訊來得深刻

與大自然活生生的生命面對面互動時,小孩子學到的,遠比平面的圖像或電視影訊來得深刻,這種真實面對生命的律動才具有原發創造力……

真實面對生命的律動才具有原發創造力……

AB寶到了兩、三歲時已經可以在社區里跑來跑去,想想應該可以開始到野外去探險看看,於是就讓她們戴上領巾、帽子,跟著我去荒野舉辦的兒童營。

剛好她們在溯溪夜間觀察時找到兩條無毒的蛇,其中有條非常漂亮的青蛇。忽然想起不久前朋友問:「人類對蛇的厭惡到底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因為真的有許多女生不要說看到真的蛇,連看到蛇的圖片都會大聲尖叫。

好奇心是天生的

這是個非常好的實驗機會。我們很溫柔的將這條漂亮的蛇朋友請出來,只見B寶好奇的摸來摸去,蛇頭一直東鑽西鑽,她還會用手到蛇的面前去擋牠的頭。A寶比較機伶,一面好奇的伸手去摸,可是身體卻做好隨時可以後退的準備。到後來我們把青蛇纏在B寶的脖子上,B寶也沒有害怕的感覺。

由這個例子似乎可以推論,孩子是否會害怕某些東西,完全看家長對那件東西抱持什麼樣的態度。若你不怕,小孩子也不怕;若你口裡雖說不用怕,但身體及情緒感覺顯露出害怕的感覺,小孩也會學到害怕的。這也就是有怕蟑螂的父母,小孩也一定怕蟑螂;父母怕上牙醫診所,小孩子也一定會懼怕那個「戴口罩的壞人」。

不過對於蛇,的確有大部分人天生就非常厭惡或恐懼的。在動物行為學的專家研究認為,也許在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尤其是待在樹上棲息時期,蛇是人類生命的重大威脅,因此一代又一代的警惕之下,基因中就潛藏了對蛇的排斥。

環境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身教勝於言教。偏偏孩子的生活習慣與性格態度養成,在學齡前的佔比非常高,而這個時期的父母又往往是事業最忙碌的時候。因此,要如何妥善以有限的時間,用心地善加利用既有的人際網路與資源,更是現代父母重要的挑戰了。

好奇的天性

在大自然中學習創造力

自從媽媽同意可以帶AB寶到荒野去探險後,有許多我必須跟隊的活動,終於可以帶著她們全家出動了。

有一次到挖仔尾,雖然沒有讓她們親自到沼澤中挖螃蟹,但是我們也找了好些招潮蟹在她們掌心裡爬,回家後也沒人教她們,她們自己蹲在地上橫著走,手還彎曲在胸前作螯狀,一邊口裡說:「螃蟹、螃蟹!」

到植物園裡逛,看到幾隻松鼠在爬樹榦,在樹枝上爬來爬去,回到家她們也立刻學著松鼠四隻腳快速爬行的樣子,說:「松鼠、松鼠!」

記得五月份,隨著荒野夥伴去烏來找螢火蟲,她們知道一明一滅、會飛的小昆蟲叫做螢火蟲,不久後,童軍二十二團在陽明山辦團慶,營火會中,有幼童軍拿著一明一滅的小手電筒,她們立刻說:「螢火蟲,閃閃。」一邊手掌左右轉動,像小時我們在音樂課唱遊時小星星般一閃一閃的動作!

在社區散步,有許多鄰居的庭院造景有水池,當她們第一次看過水池裡游來游去的魚之後,她們只要聽到任何水池打水聲,一定會大喊「魚魚」,然後尋聲找水池、找魚兒。有一天早上,她們吃著蘇打餅乾,B寶忽然揚起手喊「魚魚」,媽媽不解地想,哪可能忽然有魚出現?再仔細一瞧,原來B寶在說她將手上原來方方正正的餅乾吃啊吃的,居然咬成魚的形狀,說的是她手上的「魚」。

大自然是很好的老師

與大自然活生生的生命面對面互動時,小孩子學到的,遠比平面的圖像或電視影訊來得更深刻,而且這種真實面對生命的律動才具有原發創造力;雖然沒有卡通繁複的畫面與聲光效果,可是孩子反而感受更深,就有點像是孩子玩結構精巧的電池玩具,往往沒多久就厭煩並丟在一旁,但是對於積木或樂高卻可以百玩不厭一樣。我們很慶幸我們知道大自然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我們也願意儘可能提供這樣的環境,雖然必須付出較大的心力,但是,我們相信這絕對是值得的。

家長若是久居都市,與大自然脫離許久,不知道如何帶領孩子接近自然的方法,其實這並沒有關係,因為技巧不如態度重要。只要家長放鬆心情,拋開時間壓力與功利的學習效益,甚至閉緊嘴巴,不要讓「很臟」、「危險」這些話脫口而出,跟隨孩子的好奇心,一起重新認識大自然就可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學說 的精彩文章:

TAG:遊學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