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腹瀉、便秘,原來是糖尿病惹的禍

腹瀉、便秘,原來是糖尿病惹的禍

張奶奶患糖尿病多年,自己沒什麼癥狀,也沒系統治療過。近半年來,不知何故經常拉肚子,大便呈稀糊狀或水樣便,無膿血,每天2~6次不等,但既無發熱,也不腹疼,癥狀反反覆復、時輕時重。自己用過許多助消化葯和抗生素,均無效。前兩天,女兒帶張奶奶到醫院檢查,血常規、大便常規及結腸鏡檢查均無異常,但血糖明顯升高,最終確診為「糖尿病性腸病」。

糖尿病腸病又稱糖尿病性胃腸功能紊亂,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發病率高達10%~20%。本病包括糖尿病性便秘與糖尿病性腹瀉兩種形式,無論是腹瀉還是便秘,其病因都是由於高血糖對支配胃腸道的植物神經的損害所致,此外,糖尿病性便秘與患者的代謝紊亂、蛋白質負平衡、腹肌和會陰部肌肉的張力減弱,致使排便無力有一定關係。

胃腸道正常的生理活動是在植物神經的調節下完成的。植物神經分為兩種,即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能抑制胃腸道的運動和分泌功能,而副交感神經可增強胃腸道的運動和分泌功能。如果支配胃腸道的植物神經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病變,就會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受它支配的腸道運動加快,病人就會出現腹瀉。若交感神經興奮過度,腸道蠕動就會減緩,病人就會出現便秘。

糖尿病腸病的危害

長期便秘會導致腸內糞便中的毒素不能及時排除而在體內吸收,加重對機體代謝內環境的破壞,導致相關併發症的發生髮展。而長期反覆腹瀉,則可導致機體營養不良及免疫力下降。此外,嚴重腹瀉還可引起電解質紊亂,誘發酮症酸中毒,損害胰島細胞,引起血糖波動失控,進而導致各種慢性血管併發症。

糖尿病腸病的治療方法

1、 嚴格控制血糖:盡量選擇胰島素,避免服用可導致胃腸道反應的口服降糖葯,如糖苷酶抑製劑、二甲雙胍等,否則會加重病人的消化道癥狀。

2、 修復受損神經:可給予甲基維生素維生素B12口服或者肌肉注射,兩周為一個療程:神經節苷脂20~40mg,肌注或靜滴,每日一次;醛糖還原酶抑製劑,如依帕司他,每次50mg(1片),3次/日。

3、 對症處理

腹瀉者可酌情選用易蒙停、復方苯乙哌啶、思密達等等。

便秘者首先應該調整飲食結構,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同時適當增加運動。如果效果不明顯,再用通便藥物,必要時給予灌腸。根據作用機制不同,通便類藥物可分為刺激性瀉藥(蘆薈膠囊、番瀉葉、大黃等)、高滲性藥物(硫酸鎂、山梨醇、乳果糖等)、潤滑性瀉藥(麻仁潤腸丸、開塞露、香油)和容積性瀉藥(瓊脂、纖維素等)。胃動力葯(嗎丁啉、西沙比利)能夠促進腸蠕動,也有一定通便作用,適用於腸運動減弱的糖尿病患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鍵科技 的精彩文章:

這種葯能助胰島功能恢復,為什麼醫生不給病人開藥?
最新科普:抗性糊精的功能特性以及應用

TAG:流鍵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