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改造:用最「土」的方法,蓋一棟時尚的茅草屋
裸心小館位於莫干山「裸心谷」度假村內,
由4個特色小館組成。
茶藝館是四個小館中體量最大的一棟,
臨湖而建。
竹藝館和陶藝館是供客人
體驗製作傳統手工藝品的場所。
項目館則是裸心谷度假村生態項目的展示中心。
「裸心谷」一向遵循環保設計思路,
設計師用傳統材料
與現代廢棄材料共存來解讀生態理念,
並提出3個75%的生態設計觀點,
即運用75%可持續再生材料、
75%回收再利用材料、
75%的當地工匠建造。
▼陶藝館
▼茶藝館
▼竹藝館
【生態營造策略】
裸心小館建築材料包括
石、夯土、毛竹和鋼龍骨。
石頭就地取材,
夯土材料來自度假村內其他場地挖掘的泥土,
有效地解決了一部分泥土處理問題
同時使建築形成「取之於土,
形之於土,歸之於土」的生態循環過程。
莫干山盛產的毛竹具有韌性強、
靈活易組裝等特點,
被用於建築的支撐結構。
天然材料的選用使建築末年可再次回歸土地,
從而形成源於土地的生態建築。
▼當地天然材料
裸心小館的模板與龍骨是收集度假村內
其他建築建造後廢棄的材料。
根據模板的形態,建築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圓形。
對廢棄材料的使用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
減少垃圾產生,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廢棄材料再利用
裸心小館是僱傭當地工匠建造,
除了節約成本,提高建造效率,
運用當地傳統施工技術
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材料性能,
使建築形成具有鄉土的美學特色。
▼當地工匠與傳統施工工藝
設計師設計了四種不同的夯土牆體,
巧妙地迎合了每個小館主題
將建築本身作為一個展示空間。
陶藝館採用傳統夯土牆施工技術,
使空間具有原始質樸感,
喚起人們對土最深沉的情結。
竹藝館詮釋了竹子與泥土
兩種天然材料的共生關係。
▼陶藝館傳統夯土牆做法
▼竹藝館牆體做法
茶藝館和項目館牆體均採用泥土、
竹子與廢棄鋼模板結合的做法,
設計師旨在說明當今廢棄的材料
與傳統材料共存並不矛盾
而是需要找到合理的再生模式。
▼茶藝館牆體構造
【竹結構屋架】
裸心小館竹結構屋架形式
充分發揮了材料性能及易施工造價低等特點。
沿用傳統的技術,為達到防腐效果,
將竹子用熱水煮沸去油,再進行火烤,
加熱過程竹子變軟,按外力作用彎曲成狀。
竹子本身是圓筒形,節點交接比較困難,
因此設計師採用了螺桿連接方式。
而自身輕盈、耐腐性強的竹梢
是屋頂的最佳覆蓋材料。
▼竹結構屋頂構造
竹子、竹梢與夯土相互映襯,
使裸心小館具有一種獨特的原始質感,
完美詮釋每種材料的理性價值與經濟效益。
項目施工過程減少運輸費用90%,
減少建築垃圾90%。
▼竹結構屋頂平面圖
竹結構屋頂平面圖
▼總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