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講座通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18年度考古學研究系列學術講座(第5講)

【講座通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18年度考古學研究系列學術講座(第5講)

原標題:【講座通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18年度考古學研究系列學術講座(第5講)



講座題目:歐亞大陸史前玉器技術擴散

主講人: 鄧聰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


講座時間:2018年5月2日(星期三) 14:00—16:30


講座地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八樓多媒體廳


主  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研處

內容提要:


歐亞大陸中貝加爾湖周邊以及中國東北是人類史前早期軟玉文化的誕生地。這次講座將介紹香港中文大學與俄羅斯伊尓庫茨克大學學者合作的史前軟玉穿孔工藝的最新研究成果,從玉器工藝、原料等方面,探索歐亞大陸史前玉器文化的擴散。


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東北亞新石器時代文化中出現的轆轤機械穿孔工藝,影響深遠,向南擴散至東南亞島嶼。玉工使用的轆轤,就是一種被稱為真正旋轉運動的輪軸機械,為東亞玉文化技術的重大突破。玉工轆轤的使用,對玉器生產者、原料、生產技術、生產組織、產品、分配關係和消費行為,有著重大的影響。


西伯利亞青銅時代白色軟玉飾物在歐亞內陸草原扮演著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具有世界性意義,引起學術界廣泛的關注。青銅時代早期格拉茲科沃期的白玉環等在歐亞縱橫擴散,對具體傳播路徑的探索,包括如玉器工藝複雜技術流傳、玉原料遠距離運輸、玉器的使用行為變化及社會意義等一連串問題,都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主講人簡介:

鄧聰,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歷史系教授,德國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聯合研究基地主任,吉林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等。專攻東亞考古學,重點研究玉石科學技術史。曾在法國、日本和中國內地參加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工作。近十餘年在香港、澳門和越南主持發掘白芒、黑沙及長睛等玉石作坊遺址,積極運用舊石器研究方法探索古代玉器生產和消費的過程。曾編著《南中國及鄰近地區古文化研究》(1994)、《東亞玉器》(1998)、《玉器起源探索》(合著;2007)、《澳門黑沙玉石作坊》(2013)、《澳門黑沙史前輪軸機械國際會議論文集》(2014)、《良渚玉工》(合編;2015)、《金沙玉工 I》(合編;2017)等專刊及學術論文百餘篇。


講座之後,將圍繞講座內容進行研討,與鄧聰教授同行的俄羅斯學者也會參與其中,歡迎所內外考古同仁及師生參加,請參加講座的所外同志提前來電報名,進行預約。


聯繫人:李宏飛、朱彥臻 


聯繫電話:65238109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研處

2018年4月27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 的精彩文章:

星月不問趕路者,光陰不負有心人—解讀「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日本與中國陶瓷品吉祥圖案的考古學考察》講座紀要

TAG: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