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資管統一監管拉開大幕,從嚴基調未改更注重平衡防風險
路透中文新聞部李文科
中國金融資管統一監管拉開大幕
核心目標在於最大程度消除監管套利空間
延長過渡期等監管鬆動更利於政策平穩落地
從嚴基調未改,但更注重平衡防風險
金融資管業態重塑,高增長已成歷史
中國百萬億級別規模的金融資管航母終於拉開統一強監管大幕,跟之前的徵求意見稿相比,打破剛兌、去通道化等核心監管要求未變,對資金池業務、剛性兌付、多層嵌套、通道業務、非標業務等重點領域的措施依然嚴厲,意味著資管「大躍進」的時代已經結束,長遠來看資管行業業態將因此重塑。
但資管新規正式稿延長過渡期、資管產品凈值化調整等多項舉措,又出現明顯的放鬆跡象,分析人士認為,正式稿更注重平衡防風險,監管從嚴到穩的過渡旨在給予市場和機構更寬鬆的氛圍,提升大資管新規可操作性,有利於監管政策平穩落地,盡量減緩對經濟和市場的衝擊。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到2020年底,與重點打好三年攻堅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期限一致,金融機構的業務轉型調整可以更加從容一些,...有利於機構將資管業務的轉型節奏掌控的更好、對市場情緒的影響降到最小,對市場穩定起到較為積極的作用。 」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潘東認為。
她指出,目前業內對資管新規已經跟蹤一年多,各家機構也都在做業務方面的準備和調整;但轉型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從產品到投資、從內控流程到IT系統等的全面支持,所以銀行還在持續努力中。
金融業分析師王劍在報告中指出,監管部門採納了市場的某些觀點,在一些規定上適當放寬,其目的,是在保持整個整治方向不變的情況下,在整治力度不打折的情況下,提供了一些靈活性,以便保證新規執行過程中金融市場和業務的大體平穩。
中國央行等部委周五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與徵求意見稿相比,意見將過渡期延長至2020年底,給予金融機構充足的調整和轉型時間;對過渡期結束後仍未到期的非標等存量資產也作出妥善安排,引導金融機構轉回資產負債表內。
申萬宏源宏觀報告稱,整體來看正式稿更注重平衡防風險對經濟和市場的影響,有利於監管的平穩落地;今年的監管依然需要貨幣政策配合,前期央行降准正是對沖銀行負債回錶帶來的規模和成本壓力,核心在於改善信貸條件,增強表內資產對錶外融資需求的承接能力,平衡去槓桿對實體的衝擊。
「年內隨著資管新規對過渡期的相關限制放寬,以及貨幣政策的配合,預計社融增速將企穩回升,對今年國內經濟無需過度擔憂,」申萬宏源稱。
央行提供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不考慮交叉持有因素,資管行業總規模已達百萬億元。其中,銀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餘額為22.2萬億元,信託公司受託管理的資金信託餘額為21.9萬億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資管計劃、基金及其子公司資管計劃、保險資管計劃餘額分別為11.6萬億元、11.1萬億元、16.8萬億元、13.9萬億元、2.5萬億元。同時,互聯網企業、各類投資顧問公司等非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務也十分活躍。
強監管勢在必行。中國央行相關負責人在答問中就提到,由於同類資管業務的監管規則和標準不一致,導致監管套利活動頻繁,一些產品多層嵌套,風險底數不清,資金池模式蘊含流動性風險,部分產品成為信貸出表的渠道,剛性兌付普遍,在正規金融體系之外形成監管不足的影子銀行,加劇了風險的跨行業、跨市場傳遞。
金融資管轉型仍面臨考驗
實際上,從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公布至今的不足半年時間裡,市場對資管新規的影響很多已經提前消化,不少機構已經開始按照徵求意見稿的要求調整資管業務,雖然正式版本又把部分監管條件溫和放鬆,但中國龐大的金融資管業的轉型仍面臨真正打破剛兌,打造凈值型產品體系、消除嵌套等多重考驗。
「作為綱領性文件,資管新規的出台意味著後續配套細則也將開始逐一發布和落地,嚴監管真正從紙面落到實處,金融生態的重塑必然不可能無痛,例如打破剛兌對流動性和利率的衝擊、非標受限對實體經濟的衝擊等風險仍需警惕,」申萬宏源在報告中稱。
中國銀行投行與資管部副總經理王衛東也指出,監管規則明確後,對金融機構的挑戰在於要處理好市場需求和產品供給方面的矛盾;要處理好風險和收益方面的平衡,不止是機構自身的風險收益,對於資管業務秉承「代人理財」幫助投資人做好風險收益的平衡。在這個過程中,機構既要有專業能力,要懂市場、懂產品、還要懂投資者,這是個長期、系統性工程。
他並認為,對於長期限的理財資金較難募集,現在市場上大量充斥著收益較好、短期的理財產品,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大量去推長期限產品,可能的確是難的。
不過,可以預見到隨著資管規則的改變、投資偏好、市場發展等逐步形成合力,可能未必有想像的那麼難。同時,機構也需要對產品和投資者進行精細化的分層管理,這就是所謂「懂你的投資者」,這也是金融機構要做的功課。
「未來資產規模的增速將急速下滑,至少需要兩到三年的轉型適應期,目前行業發行資管產品的速度已經有所降低,目前這個文件強化了合規的要求,今後嚴格的監管要求將對金融從業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資產管理中心副總裁張通運稱。
浙商銀行資管部總經理朱永利也指出,長期限的理財產品比短期產品在募集方面難度會大,這也是很正常的市場現象,任何產品都會有期限溢價的問題,這也是底層資產決定的。因此,在嚴格的期限匹配要求下,允許銀行繼續做非標業務,但遏制了其無序擴張和風險的積累,防控影子銀行風險。如果考慮到足夠的緩衝期以及央行在流動性方面促進資產回表的安排,對市場不會有太大的衝擊。
對於券商資管的影響,有券商報告提出,由於券商資產管理規模中超過70%以上為通道和資金池業務,因此通道和資金池業務受到限制,對於超17萬億的券商資管行業的總資產規模影響較大。不過,雖然規模會受影響較大,但由於通道和資金池業務費率較低,對券商整體收入影響較小。
實際上,非標融資不允許期限錯配,不單單對券商資管有影響,對整個大資管行業都是重大變革,機構將不得不尋找更多標準化債務融資工具以替代非標融資,這對機構的流動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金融資管業態重塑
相比之前的徵求意見稿,正式稿有溫和的監管放鬆措施,但「去剛兌、去資金池化、去通道化」核心監管要求並沒有實質性變化,加上後續將有更多的配套規則出台,資管業務高增長時代可能已經成為歷史。
分析人士強調,當前百萬億級資管規模未來肯定會縮小,不過有了過渡期延長等安排以及降准預留空間,金融資管業「應該夠時間轉型了」,但從長遠來看,資管行業業態將重塑。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指出,短期來看,監管從嚴到穩的過度也將使得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得到順利過渡,負債荒現象將得到有效緩和。但是,從長期來看,整個資管行業「大躍進」的時代已經結束,未來資管業務的規範要求更高,風控要求更嚴,質量會得到顯著提升。
「央行降准對沖資管新規落地風險,後續仍有降准可能。」太平洋證券報告指出,央行一次降準的對沖對於商行來說是「杯水車薪」,未來為了應對非標回表可能有繼續降準的可能。
天風研究報告則指出,市場會關注資管產品正式發布開始執行的衝擊,因為整體行文比較嚴格,對機構行為影響並不好簡單評估,雖然過渡期安排具備一定彈性,但是在規範的方向上贖回壓力不可避免,貨幣基金與銀行理財的業務調整也可能對流動性造成一定的影響。
不過結合年初以來宏觀政策的總體表現,貨幣政策與監管政策之間總體保持了基本的平衡。在結構性去槓桿的基本思路下,預計嚴監管和穩健貨幣的組合不變。(完)
※防風險會導致金融改革步伐放緩?周小川回應可以走得更快!
※世界首款防水針織運動鞋,比買套別墅還貴,防水防風又透氣
TAG:防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