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時代:中美戰略博弈,我們的八大優勢和三大重點

新時代:中美戰略博弈,我們的八大優勢和三大重點

位卑未敢忘憂國!俺不是政治理論界人士,沒有理論功底,以下闡述均為草民的所思所想。

現代科技的進步促進了全球產業分工的細化,正在掀起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的浪潮,世界政治格局的重構已是大勢所趨。

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與一個守成大國之間,難以避免的發生擠壓、摩擦甚至碰撞,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在考驗政治家的智慧和國民的理性。

當下中美綜合國力的對比大體相當於淮海戰役之後的國共力量對比,世界第一增量與世界第一存量的博弈正在發生.....

在中美的戰略博弈中,我們具有八大明顯優勢——


環顧當今世界,只有中國才能夠實現長期戰略規劃的連續性,只有中國才可以進行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戰略規劃,這可以盡最大可能的避免國家注意力偏移和國家資源浪費。「一張藍圖繪到底」和「功成未必在我」,也只有在當代中國能夠做到。

可以試想一下,在美國的政治制度下,幾年換個黨派執政、幾年換個總統,如何能夠做到都從長遠考慮戰略問題,並一以貫之?看當下川普的「退群」熱就明白。

在這一點,中國具有絕對優勢!


集權政治的最大優勢就是決策速度和執行效率,中國可以「集全國之力辦大事」,這是我們制度的強大優勢。無數世界級的大工程、大項目、大規劃,只有在當代中國才能夠變為現實。

這在美國是難以想像的!要做一件事,在野黨無論如何都要搗一搗亂,各個企業也不是政府號召做什麼就能夠齊心合力去做的,正好與此相反,國家政策往往是各利益團體的博弈結果。

這一點,中國具有絕對優勢,也是「中國速度和中國效率」的重要保障!


中國經濟一直處於中高速增長中,這帶來國民收入和國家財政收入的持續中高速增長。對國家財政收入增量的重新分配中,來自於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和抵觸會小很多。國家可以放開手腳、按規劃、有計劃的進行轉移支付,適時的、有效率的對國家資源進行再分配,把資源導向最必需、最急需的領域。

美國經濟處於低速發展中,當整體國家戰略中因出現薄弱環節和迫切需要重點關照的領域時,就需要國家財政進行重大關照和側重之時,常面臨存量的再分配,既得利益團體的反對力量會十分強大,常使政策與初衷大相徑庭。

歸根到底,是勞動創造財富。中華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勞的民族之一,中國人的生產效率在世界上少有敵手。中國人一但上手的東西,往往就是最大、最好或者最便宜,「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這已經不是一句玩笑話。中國夢的核心是」勞動創造財富「!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絕大多數沖著美國夢去美國的人都是沖著分一杯羹去的。看看全世界」完成一項任務的平均天數「的統計,中國人和美國人的差距有多大!

勤勞的人民,是「中國速度和中國效率」的根本原因!


民不患管,唯患不均。以民為本、避免貧富差距過大,是中國的制度性規定,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社會動蕩,並為發展提供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中國社會的和諧與安全已為世界所公認!

美國的權力在資本家手中,經濟良性發展中還看不出什麼大問題。一但經濟出現大的波動,資本家首先要保證自身利益不受或少受損失,整個社會金字塔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就將出現巨大落差,美式民主和自由會使社會陷入動蕩。2008年金融危機中的很多現象就能說明問題。


中國人是」民族『「人!民族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是中國人概念的核心!歷史上,無論在外族入侵的年代,還是在民族動蕩的年代,雖然中國人的立場會有很多分歧,但還沒有幾個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

美國人是」國籍「人!美國是個移民國家,美國的多元文化,是促進美國繁榮一個重要因素。未來會證明,美國的成功在這一點,失敗也會在這一點。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之時,你好、我好、大家好;經濟蕭條、社會動蕩之時,就會「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中國百廢待興之時,有毅然歸國的愛國者;同樣情況下,美國的「愛國者」會剩下多少?

面臨社會巨變、面對改革的利益調整,中國人民歷來都表現出巨大的承受力,這能夠給決策者提供更大戰略決策的迴旋餘地。

同樣規模的經濟不景氣程度、社會變革強度、戰爭損耗和犧牲,美國就很可能會天翻地覆、民怨沸騰,換總統、鬧獨立的戲碼就會上演。


實體經濟比例高,經濟活力會較低;另一方面,經濟的抗衝擊能力卻較高。當今中國實體經濟體量已明顯超過美國。

美國經濟過度依賴服務業和虛擬經濟,比重過高。美國依靠布雷頓森林體系維持者著經濟霸權、剝削世界。如美國貨幣體系動搖,美國經濟崩潰會很快。機器、廠房、礦山等難以搬走,資金、人才、技術等流失起來很容易。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美國的國家負債率約70%,現已達到約110%,如果再來一次金融危機,美國的國家財政已經沒有迴旋餘地。如在關鍵時刻我們大規模拋售美債,美國會怎樣?

在中美的戰略博弈中,我們還有三大需要突破的重點:


人民幣地位與中國的貿易地位很不相當,亟需提高在國際大宗商品貿易結算中人民幣的直接使用比例。進一步提高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提高國際資本進出的便利程度,也是當務之急。

使人民幣影響力與中國經濟影響力相匹配,是提高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必由之路。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一個國家首要的國際競爭力。

國際合作、技術引進、人才引進等,是縮小與工業發達國家差距的捷徑。集中力量進行重點領域的突破是可行的,但若實現科技領域的全面崛起還需要走較長的路。


國際政治關係,歸根到底奉行的還是叢林法則。無論生意做的怎麼好、無論多麼有錢,如果沒有尖牙厲爪,那也是待宰羔羊。國家利益擴展到哪裡,軍事力量就要延伸到哪裡。

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的國家利益遍布全球,中國軍事力量還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海軍。海軍建設的歷史欠賬太多,雖然經過十幾年的高速建設,當下也只能稱作地區性海軍,距離全面走向深藍的路還很長。

世界上某個地區發生動蕩、需要撤僑、需要保護海外利益的時候,如果最高統帥會問「離這裡最近的航母戰鬥群在哪裡」,那我們建設強大海軍的目標就基本實現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股市金剛 的精彩文章:

TAG:股市金剛 |